利出一孔

利出一孔

同“力出一孔”。春秋時期,管子在《管子 · 國蓄第七十三》中提到“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 戰國時期,商鞅在《商君書》亦提出“利出一孔”的思想。這個唯一的孔道,就是“耕戰”。除此之外盡在禁除之列。他的商鞅變法,按照“利出一孔”和“驅農歸戰”的中心思想,將秦國整個社會打造成了“耕戰”體制,全民為兵。最終得以橫掃六國,實現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出一孔
  • 發音: lì chū yī kǒng
  • 釋義:給予利祿賞賜只有一條途徑
  • 出處:《管子·國蓄
概述,引用,事件:,主導思想:,示例,

概述

商君書》中的“孔”指的是從事耕戰
【出處】 《管子·國蓄》:“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

引用

事件:

商鞅在《商君書》亦提出“利出一孔”的思想。這個唯一的孔道,就是“耕戰”。除此之外盡在禁除之列。他的商鞅變法,按照“利出一孔”和“驅農歸戰”的中心思想。將秦國整個社會打造成了“耕戰”體制,全民為兵。最終得以橫掃六國,實現統一。

主導思想:

首先,沒有思想的自由。《商君書》反對詩書,反對言談,反對私教,禁除遊學,甚至提出“燔詩書”的主張,對民眾進行思想控制,目的就是厲行愚民政策。《說民篇》曰:“國有禮有樂,有詩有書,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辯──國有十者,上無使戰,必削至亡;國無十者,上有使戰,必興至王。”“辯慧,亂之贊也。”由此看,《商君書》認為思想、學術、文化不利於富國強兵,甚或導致亡國。究其原因,是因為《商君書》認為,民眾受了教育,就有了思考的能力;有了思考的能力,就會對政策產生質疑,如此則會損害君主的權威和尊嚴,破壞統一的政治格局。因此,《農戰篇》云:“善為國者,官法明,故不任知慮;上作壹,故民不偷淫,則國力搏。國力搏者強,國好言談者削。”
其次,沒有生產的自由。《商君書》提出“利出一孔”。這個唯一的孔道,就是“耕戰”。除此之外盡在禁除之列。《農戰篇》曰:“聖人之治國,作壹摶之於農而已矣”。《農戰篇》曰:“止浮學事淫之民壹之於農。”《農戰篇》云:“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無用,止畜學事淫之民,壹之農,然後國家可富,而民力可摶也。”其例不勝枚舉。
沒有思想能力的民眾個體,只能把自己交由君主,個人服從整體,下服從於上,在整個社會中,再也找不到單獨的鮮活的個體。而且,在社會組織上,還為此思想創製了相當的制度措施。《史記·商君列傳》云:“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從制度上把所有個體民眾組織進整個政治統治體系,凡事皆賴於聽命於上層之官吏的舉辦,民眾的自由,只留下附首聽命了。

示例

為國之道,~者王,二孔者強,三孔者弱,四孔者亡。 ——《新唐書·柳沖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