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事封

利事封

利事封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在港台較為流行。“利是”又稱“利事”或“利市”,取其大吉大利、好運之意,一般老人家則稱之為“紅紙”。相傳“派利是”的習俗,在久中國,早已流行,但當時人們不過是以寓意吉祥的鮮紅色紙,包著一張寫滿祝福字句的字條,送給親朋戚友,以表心意。 後來,人們則改用一張形狀與正方形相若的紅紙,包裹銅錢,封作利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事封
  • 類型:習俗
  • 流行:港台
  • 地位:中國的傳統習俗
簡介,利是封 - 由來,利是封 - 樣式,利是封 - 製作,利是封 - 演變,

簡介

也可以寫作“利是封”

利是封 - 由來

“利是”亦有寫作“利市”或“利事”這三者的由來有個典故。“利市”一詞早在《易經》中便有記載,帶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諺考”亦提及“為了吉兆,要向主家討個利市”的說法,由此可見,利市亦有好運的意義。根據“易雜注”所載:“營商利市,營達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於做任何事情的意思。由於“事”和“是”兩個字其實都是相通的,所以很多人都把“利事”寫成“利是”。一些老人家稱利是作“紅紙”。現在常見的利是封其實只有數十年的歷史,清朝時仍未有利是封,每逢佳節,要用一大張紅紙裁成小方塊,然後把銅錢包在紅紙里,封成利是,所以到了今天還是有很多老人家以“紅紙”作為利是的代名詞。
第一代的利是封在光緒未來,印刷技術普及後才開始面世。當時的利是封是用紅紙印上黃色油墨,趁油墨未乾時再髹上金粉,看起來就像在紅紙上印上金字一樣。除吉利的字句外,有的也配以簡單圖案。
30年代初期七彩印製的利是封首次推出,上面印有帆船、福綠壽等吉祥年畫。燙金字型的利是封在六十年代才出現。而燙金的“百家姓利是封”在七十年代始盛行。此外,各大公司在六、七十年代亦開始印製利是封送給客戶,以廣收宣傳的效果。

利是封 - 樣式

利是封
新年利是封利是封外型不一而足,但製作方式卻大同小異。常見的燙金利是封,均需經設計、菲林輸出、印刷、燙金、人手加工五個步驟,聽似複雜,其實非常簡單。大家常見的諸如“福”、“恭喜發財”等燙金字樣的利是封,其實是用燙金版模,即俗稱的電版燙印出來的,這些電版多以鋅作版材。製作燙金彩圖利是封時,需注意燙印的圖案能否跟印刷圖案套正準確,此外,亦要留意其與顏色是否配合。不過時移世易,除了採用傳統方式,為求簡便快捷,現在也有公司以CTP製作利是封,更省時,質素亦較佳,因為它連圖案極細緻的部分也能表現出來。
利是封較常用的吉祥字句主要包括“恭喜發財”、“福”字等。現在有種傾向,就是愈年輕的,愈不喜歡只印有文字的利是封,反而喜歡較多圖案那種。所以有的在利是封上加入生肖圖案,做得很有特點。

利是封 - 製作

相比以往,現在利是封的製作過程雖不算複雜,但設計或外觀上顯然較具心思。以尺寸而論,市面上常見的利是封,比例一般為31/4*41/4或31/4*43/4,大小剛好能放得下一張對摺的鈔票。另外亦有31/2*61/2,此設計則能容下整張鈔票。還有一種四邊長度相同的正方形,甚至至不規則形狀的利是封,但市面上較為少見。
選紙方面,利是封一般採用梨紋紙或布紋紙,重量則由80至128克不等,而圖案則以純彩圖、純文字或兩者兼具,再配以燙金、擊凹、擊凸等印刷效果為主,後期的利是封則更發展至有燙紅、燙銀等圖案甚或立體造型,讓消費者有更多不同選擇。即使最基本的封口方式,市面上一般亦可分為自動貼上封口及插口兩大陣營。
最先於市場上推出四方形利是封的豪威印刷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昭文表示,現在慣常看到的利是封,均採用自動貼上封口,其缺點為:只得一年期限,限期一過,貼上力便會完全失效,假如利是封無法用罄,也不能留待來年再用,非常不環保,而插口利是封的出現,便正好解決這個問題。
較常見的插口方式,是製造商於利是封的背面開一線裂縫,封口時將封蓋輕輕推入縫裡便成。另一種則為螺旋式插口。所謂螺旋式插口,是指利是封四邊均可攤開,折合時四邊能互相緊扣,以達封口作用。所以叫螺旋式插口,是由於它折合時形成的線條像極螺旋紋。正因為它沒有自動封口粘力失效的問題,用剩來年可以再用,自然能解決不環保的問題。
用作廣告性質的利是封利是封的功能
以往,利是封的作用,僅限於裝入鈔票,讓長輩或已婚人士,於過年時派發予晚輩或未婚人士,討個好兆頭。及至時代變遷,腦筋靈活的商人,認識到派利是這個動作,就如發傳單,可將封面的訊息,由一人傳遞予另一人,廣收宣傳之效,也看清它可作為贈品,增加商品的附加價值,以吸引客戶購買,於是印有廣告訊息、商鋪名稱的利是封及作贈品之用的利是封,便紛紛出籠,最常見的例子,莫過於一有賀歲電影推出,電影公司總會於報章雜誌上刊登廣告,並送出印有該套電影宣傳照片的利是封予讀者,目的無非為了替即將推出的電影作宣傳催谷。類以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如有公司特地印製一批利是封,安排顧客服務主任,派發予客戶,以作宣傳。又例捷運公司為鼓勵更多人乘搭輕鐵,推出購買車票送贈利是封的宣傳推廣活動。當然各大銀行每年送出印有銀行名稱,數量難以估計的利是封予存戶,也算是當中最經典的例子。以利是封作宣傳工具的最大好處,在於利是封因具有實用價值,接收者不會如收到傳單般,看完即棄,甚或拒絕接收,反而會將之加以利用,並送予親朋戚友,無形中便可替某公司或某產品,收宣傳之效。但隨著利是封的價格愈趨便宜,以之作為商品的贈品,已難達到吸引客戶購買的目的,此所以為何較諸以往,現今已愈來愈少公司以送贈利是封,作促銷手段。也許要進一步燃起顧客的購買慾,改為送贈一些設計獨特、意念創新、脫離傳統、市面上又較為罕見的利是封,收效會更大亦未可知。
還有一些有可能於未來替代傳統“利是”的電子工具——電子紅包,即數位化的各種印刷機卡,如電子化聖誕卡等,電子時代的來臨,也造就“電子紅包”的出現。原來早於2000年,信用卡公司已與銀行合作,在台灣推出外貌與一般信用卡無異,同時兼具提款及消費功能的“電子紅包”,以取代傳統紅包及禮券。據悉,“電子紅包”的持有人,可憑卡於全球的提款機提取現金,也可以在全球超的特約商店消費,而每張卡片均有一個設定限額,使用有一定限期(一般為一年),若於期限即將完結前仍有餘額,可於一個月內攜帶卡片到銀行辦理退款手續。這種“電子紅包”具一般利是所無的“跨地域功能”,而且設計精美,兼具收藏價值。另外亦有一種以“網幣”(網上虛擬貨幣)作消費工具的“電子紅包”,收取“紅包”者,可以用“網幣”在“網上購物商場”中,以一定的折扣優惠購物。

利是封 - 演變

由遠而近,由“古”而今,利是封“改朝換代”,原來粗略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代利是封以彩圖為主,上面主要印有“壽星公”、“滿堂吉慶”、“鯉躍龍門”、“升官發財”等民間色彩極為濃厚的圖案,那時更有畫家專門繪畫這類圖畫,以供生產商作利是封圖案之用。第二代是八十年代,燙金盛行,沒有彩圖,純以燙金字樣作裝飾的利是封亦開始出現,那時的設計只是簡單直接將“福”、“恭喜發財”等吉祥字句置於封面,也有以“百家姓”加中式圖案作點綴的,設計雖簡約,卻最為經典。近十年為第三代,則流行彩圖加燙金圖案的利是封,但亦由於工序比前兩種更多,所以價錢亦較貴。近幾年,市面亦出現一些卡通人物圖案、五彩繽紛、立體、不規則形狀,甚至與八達通卡套合併的利是封,其圖案與款式,更有愈趨多元化之勢,如電子利是封,它們雖非主流,但亦可歸類為第四代利是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