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詩·朝雲浮四海

《別詩·朝雲浮四海》是東漢應瑒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別詩·朝雲浮四海
  • 出處:《別詩》
  • 作者:應瑒
  • 創作年代:東漢
  • 作品體裁:五言古風
創作背景,作者簡介,作品全文,作品賞析,

創作背景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流行瘟疫,徐幹、王粲等人相繼染病過世,應瑒和劉楨、陳琳等文人也接二連三地病倒了,應瑒預感到將不久於人世,回首往事,感慨萬千,思緒飄忽之中懷鄉之情油然而生,望著窗外的白雲,東流的漳水,他勉強支撐著病軀,伏案寫下了《別詩》二首。

作者簡介

應瑒 (177—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應瑒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瑒為將軍府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瑒卒於疫疾。
應瑒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與其弟應璩齊名。明人輯有《應德璉集》。

作品全文

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行役懷舊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

作品賞析

應瑒有《別詩》兩首,皆是抒發行役思鄉的離愁別緒。此詩為第一首。
“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起首二句,響亮高亢,描寫的卻是自然界最平凡的景象:早晨的雲朵飄浮四海,黃昏時夕陽歸沉於故山。然而這平凡的景象卻在向人們表明它們是各得其所的:雲朵本應飄浮於天空,太陽更是日日歸向淵虞。萬物各有所依、各有所歸,日復一日,以至永恆。而人類,卻總要經受離別的痛苦。承受平時世里離別故鄉與親人,皆是極其令人傷悲的事情。更何況在艱難亂離的時代,人們的生命且常常不能自保,流離他鄉又如何能夠輕易回返故鄉?久別故里,難免要深切的思鄉,而亂世中中的思鄉,又如何不令人百感交集、憂思難遏?起首二句之後,詩人直接抒發了懷土的深情:“行役懷舊土,悲思不能言。”平直道來,卻見出亂世流離者的悲哀。這悲哀,說是“不能言”,又一定要“言”,言抑或不能言,卻終是縈繞於詩人的心空,無法解脫。詩的末句說:“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悠悠”,即路途迢遠無盡。詩人跋涉千里萬里,何處是止宿處,自己難以知曉,何時能重返故里,更是他無法逆料的事情了。
這首詩開頭二句,起得極有氣勢。浮雲本是《古詩十九首》以來詩人們時常寫到的。“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便是此類名句。一代代詩人,用浮雲來比擬遊子,用浮雲那行路飄忽、匆匆而沒的太陽來比擬人生的無常,抒發行役思歸、渴望生活安定的心情。這樣,浮雲和太陽的形象,便蘊含了無限的內涵,令人深深體味到它們在漫長歷史中沉澱起來的人生蒼涼之感。這首詩的後四句,在氣象壯闊之後,用平直的語言直抒別情,氣度似較平和,感情則深摯沉厚。因此淺易的文辭隨之變得分外有力。詩的結句“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收得突兀,卻令人在思索之間感動無窮的余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