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絡

別絡,脈學名詞,指十二正經別走鄰經之絡脈

概念介紹,基本特點,基本功能,循行部位,

概念介紹

別絡,脈學名詞,指十二正經別走鄰經之絡脈,屬絡脈之較大者。十二經脈與任督脈二脈各有一別絡,再加脾之大絡,合為十五別絡。《難經·二十三難》:“別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灌溉,朝於寸口人迎,心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別絡,亦是從經脈中分出來的支脈,大多分布於體表。別絡有十五條,即十二經脈各有一條,加上任脈、督脈的絡脈和脾之大絡。另外,若加上胃之大絡,也可稱之為十六別絡。

基本特點

別絡是絡脈系統中主要的部分,亦是絡脈的主幹,對全身無數細小的絡脈起著主導作用。從別絡所分出的細小絡脈,稱為“孫絡”,即《靈樞·脈度》所謂的“絡之別者為孫”。分布於皮膚表面的絡脈,稱為“浮絡”,即《靈樞·經脈》所謂的“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絡脈從較大的別絡分出後,脈氣逐漸細小,同軀幹各部組織發生緊密聯繫。
別絡多為斜行的支脈,其分布亦均有一定的部位:
· 四肢部:陰經的絡脈走向與其相為表里的陽經,陽經的絡脈走向與其相為表里的陰經,以溝通表里兩經,且有循行路線可補充經脈循行之不足。
· 軀幹部:共有三絡分布於身前、身後、身側,即任脈的絡脈散布於腹部;督脈的絡脈行於背部,散於頭上並別走足太陽經;脾的大絡散布於胸脅部。這樣,就加強了人體前、後及側面的統一聯繫。

基本功能

1.加強了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之間的聯繫:主要通過陰經別絡走向陽經和陽經別絡走向陰經的途徑,從而溝通和加強了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之間在肢體的聯繫。在別絡的循行中,雖然也是進入胸腹腔和內臟相聯絡,但卻無固定的絡屬關係。別絡所著重溝通的是分布於體表的陽經和陰經。
2.統率全身絡脈的作用:十二經脈的“絡穴”部位,即是各經脈別絡脈氣的匯集點和樞紐。例如任脈的別絡散布於腹部,有統率腹部諸陰經絡脈的作用;督脈的別絡雖然起於長強穴,但其脈氣散頭上,別走太陽,有統率頭背部諸陽經絡脈的作用;脾之大絡散布於胸脅部,對於推動周身經脈之氣的運行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不僅加強了人體前、後、側面的統一聯繫,而且加強了全身絡脈的聯繫。
3.滲灌氣血以濡養全身:從別絡分出的孫絡、浮絡,從大到小,遍布全身,呈網狀擴散,同周身組織的接觸面甚廣,這樣,就能使循行於經脈中的氣血,通過別絡、孫絡,由線狀流注擴展為面狀彌散,從而充分發揮其對整個機體的營養作用。

循行部位

十五別絡的循行分布均有一定的部位,其中十二經脈的別絡都是從四肢肘、膝以下分出,表里兩經的別絡相互聯絡;任脈之絡分布於腹部,督脈之絡分布於背部,脾之大絡分布在身之側部。其具體循行部位如下:
手三陰之別絡
手三陽之別絡
足三陽之別絡
足三陰之別絡
其他別絡
手 太 陰
手 太 陽
足 太 陽
足 太 陰
任 脈
手 少 陰
手 陽 明
足 少 陽
足 少 陰
督 脈
手 厥 陰
手 少 陽
足 陽 明
足 厥 陰
脾之大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