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別周記室》的作者隋朝詩人王胄,古詩精彩詩句是:貧交欲有贈,掩涕竟無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別周記室
- 創作年代:隋朝
- 文學體裁:詩句
- 作者:王胄
詩詞正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五里徘徊隺,三聲斷絕猿。
何言俱失路,相對泣離樽。
別路淒無已,當歌寂不喧。
貧交欲有贈,掩涕竟無言。
作品賞析
“五里徘徊鶴,三聲斷絕猿。”開篇兩句,頗有一點傳統的比興手法的痕跡和意味,不過,它全不是自鑄新詞,而是化用前人的成語,借寫離別時的哀情。首句出自《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的首兩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只是為了整齊、對仗,合十字為五字,易“孔雀”為“鶴”,但其興起徘徊流連不忍分離之意卻是相同的。次句,化用《水經注·江水》中所引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後句意。斷絕:肝腸欲斷,較之“淚沾裳”,尤覺淒楚。這一形、一聲所顯示的依戀、悽苦的情調,則直射下文,籠罩全篇。
“何言俱失路,相對泣離樽。”何言:豈料。俱:都。失路:謂由於處境艱危而迷不知路。這兩句是說,我們兩人事出意料的都陷入了困境,只能面向離樽,淚眼相對。
這兩句直寫別筵。失路之事,既出乎意料,則雙方情感之波動、驚懼、惶惑,均不難想見。在這樣的情境下,故人又要分手,對著酒樽,眼淚縱橫。形象未免衰煞,情感卻極沉痛。
“別意豈無已,當歌寂不暄。”這兩句是說,二人失路之別倍覺淒涼哀傷,酒宴上整個氣氛悽苦,仍是一片異乎尋常的沉寂。
有人說,“當歌”一句謂酒宴上原有助樂的歌聲,但因離別而悽苦的人,哪有興致聽音樂呢?本人認為考慮到詩人“藏匿”、“潛還”的特殊身份,酒宴上並無助樂的歌聲,只是一次家常的宴別。分別在即的時候,二人仍是對泣無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別情的抒寫無疑又深化了一步。
“貧交欲有贈,掩涕竟無言。”貧交:即貧賤之交,指貧困時的知心朋友。這兩句是說,面對著周記室這位貧賤之交,他原不想啞口作別,本應依故人臨別贈言,但不知說什麼好,竟只是一味掩面而泣,終於未發一言。
周記室其人,已不可考,我們只能於末聯“貧交”二字,猜得其仿佛。本詩由“泣離樽”、“寂不喧”而“欲有贈”,而“竟無言”,筆勢縈迴曲折,寫情亦淋漓盡致。詩雖是在“竟無言”中結束了,而那充溢著悽苦的離情別態,已經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此時無聲勝有聲”,用這句話來概括本詩藝術表現的特徵,應該來說是挺合適、挺切當的。
作者簡介
王胄(558~613年),字承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生於潤州建康城(今江蘇南京),王導八世孫。隋朝大臣,文學家。少有逸才,初仕陳朝,陳亡入隋,晉王楊廣引為學士。大業初年,為著作佐郎。從征遼東,進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倫,自恃才高,凌傲時人。楊玄感常與交遊,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反敗亡,潛還江左,被捕坐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