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漢字詞語解釋)

初(漢字詞語解釋)

初是一個漢字,讀作chū,本意是指開始時、開始的部分,也指原來的、原來的情況,同時還是一個姓氏。該文字在《易·書大傳》和《·王風·兔爰》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初
  • 拼音:chū
  • 注音:ㄔㄨ
  • 簡部:刀,
  • 總筆畫:7
  • 五筆:PUVN
基本信息,字形結構,基本解釋,方言集匯,漢英互譯,詳細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姓氏名人,

基本信息

拼音
chū
“初”字的田字格“初”字的田字格
注音
ㄔㄨ
簡部
刀,部外筆畫:5,總筆畫:7
繁部
筆順
4523453
編碼
五筆:PUVN;Unicode:U+521D;倉頡:LSH;鄭碼:WTYD;四角:37220
近義詞:
反義詞:
末 終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衤刀
漢字部件分解: 衤刀
筆順編號: 4523453
筆順讀寫: 捺折豎撇捺折撇

基本解釋

宋體“初”字宋體“初”字
chū ㄔㄨˉ
①開始時;開始的部分~始。正月~一。~旬。~稿。~等。~版。~試。~創。~綻。~葉(指某一歷史時期的最初一段)。~夜(a.指進入夜晚不久的時候;b.指新婚第一夜)。
②原來的;原來的情況:~心。~志。~願。和好如~。
③ (Chū)姓。

方言集匯

粵語:co1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cu1 co1 [客英字典] cih1 co1 [陸豐腔] co1 [梅州腔] ze1 co1 [東莞腔] co1 [客語拼音字彙] ci1 co1 [寶安腔] co1 [沙頭角腔] co1 [海陸豐腔] cu1 co1

漢英互譯

at the beginning of early elementary first original
English
beginning, initial, primary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初chū
〈名〉
(1) (會意。從刀,從衣。合起來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製衣服的起始。本義:起始,開端)
(2) 同本義 [at the beginning;in the early part of]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說文
初,舒也。——《廣雅》。按,謂展帛以就裁。
初吉終亂。——《易·既濟
名曰初慮。——《易·書大傳》
我生之初。——《·王風·兔爰
初疾畏驚,見鬼之來。——《論衡·訂鬼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陶淵明桃花源記
(3) 第一個 [the first]
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唐·柳宗元《游黃溪記》
(4) 又如:初歲(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開始枯萎);初頭(起初;開頭);初化(變化之始);初末(始末)
(5) 本原 [nature]
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唐·韓愈符讀書城南
(6) 姓
初姓來源
出自熊氏
楚國第七代國君熊嚴的三兒子“叔堪”,為初姓的姓始祖。
煙臺芝罘島後唐時期的初慧安自撰的墓志銘寫到"羽音世考","上先荊楚"。明代成化年間初化在碑文中寫到“初姓楚始”。清朝乾隆甲子年間初有績等修的《初氏家譜》考證:初姓“受生季連,姓緣於楚”。以上意思是從五音(角、徵、宮、商、羽)屬羽考證初姓傳宗,初姓遠祖是顓頊、季連,屬於荊楚部族,初姓從楚國開始。
古代和現代文獻中對初氏和郡望記載與碑文記載一致。楚國國君為羋姓,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以熊為氏,到楚國國君第五代熊渠改羋姓為熊姓(《黃帝及後裔與中原文化淵源》熊建榮)。《禮記‧曲禮》記載:“顓頊水精,承辰而王,夫其子孫鹹當為羽”。漢朝宋衷對先秦時期的《世本》注寫到:“熊乃初氏”。說明初姓來源於楚國國君熊姓。南北朝時期何承天的《姓苑》,記載有:初氏。明朝楊慎《希姓錄》記載,“初氏望出南郡。”南郡即楚國舊地。
初(漢字詞語解釋)
楚國第七代國君熊嚴的三兒子“叔堪”,以“初”為氏,為初姓得姓始祖。
司馬遷的《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yu)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去世早指的是未及受封就去世,而不是說不長壽)。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熊霜六年,卒,三弟爭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難於濮;而少弟季徇立,是為熊徇。”
初氏之前的世系(祖先):黃帝一昌意一顓頊(高陽)一稱一老童(卷章)一吳回一陸終一季連一附沮一穴熊(內熊)--過若干世--鬻熊-熊麗-熊狂-熊繹(受周朝國封一世)--熊艾(二世)--熊黮(三世)--熊勝、熊楊(四世)--熊渠(五世)--熊摯紅、熊延(六世)--熊勇、熊嚴(七世)--熊霜、仲雪、叔堪(老祖初公)、熊徇(八世)。
據文獻考證,煙臺芝罘後唐初慧安碑文中提到的“老祖初公”即是楚國第七代國君熊嚴的兒子“叔堪”。煙臺芝罘西陀,碑文有“羽音世考 初姓傳宗 上先荊楚 襲受國封 四至八世(萊陽譜書記的碑文為:傳至八世) 老祖初公 清淨為質 富貴若空 奇獲保壽安隱南衡 由周時楚武王之位始 歷秦漢代三十之系承”。公元前822年(熊霜六年),八代楚國國君熊霜卒,弟仲雪、叔堪、季徇爭立,仲雪死,叔堪(《國語》作叔熊)逃亡,避難於濮,季徇立,為熊徇,約前821~820年,楚薳氏欲助叔堪奪位,未成。《國語·鄭語》說:“叔熊逃難於濮而蠻” 。西周時期,濮人散居楚之東、西、南境,即漢水兩側,號稱百濮。
史記·楚世家》記載 “叔堪避難於濮” 的經歷與碑文中"老祖初公,安隱南衡”的記載是一致的。叔堪在爭奪君位的殘酷鬥爭中,亡命他鄉,只能隱姓埋名,改以“楚”字的同音字“初”為氏,以紀念,又避“楚”字而躲禍,輾轉來到幾百里外的“南衡”,即濮人居住地;而“奇獲保壽” 、“安隱南衡”,寫盡了那九死一生的僥倖。
後唐初慧安立碑時,推測當時應該有家譜記錄這段歷史,因此,刊寫碑文時,不能直接寫“老祖爭君位而逃亡”,只能隱諱寫“清淨為質 富貴若空 奇獲保壽 安隱南衡”,因為隱諱寫這段歷史,和先人的避諱(在封建社會,兄弟爭君主位子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後代只憑碑文,不查找史料等,也就很難理解和確切的知道初姓的來歷了。初慧安一脈的老祖是叔堪,是初姓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一支。初與荊、楚、熊、羋(MI)、莊、屈、項等姓同源於荊楚部族,為同宗。轉摘《初氏通譜》(初智強編)。
氏族源流
明代王圻著《續文獻通考》中的《氏族源流》記載:“湯之支裔有初氏。”即商代成湯王的後代有初氏。商湯是黃帝第十八代。未見到後人資料。
出自祁姓
一部分祁姓改為初姓。根據《氏族志》、《氏族譜》和《尚友錄》的祁暐和初暐事跡記載,北宋進士、度支員外郎山東膠水人(今平度)祁暐即初暐。清代陸心源編撰《宋詩紀事補遺》記載:初暐與祁暐系一人。未見到後人家譜資料。
有一個傳說:北宋宋真宗年代,皇上喊負責管理錢糧的度支員外郎祁暐,將祁卿家錯喊為初卿家,因沒人敢指出皇上的口誤,於是從祁暐和他的爺爺開始,改為初姓。黑龍江訥河的初紹傑說:他家家譜有上述記載,但家譜在文革燒毀。
山東省臨清城南30多里的衛運河畔,有個村莊名叫“初圈”,那裡的祁姓因為明朝嘉靖年間避禍和感激初姓的救命之恩而改為初姓。
山東煙臺福山區初由敏講:傳說,初姓有一部分為祁姓改的,祁姓改為初姓後想要入初姓一族中,當時的初姓族人沒有同意。祁姓,有一部分來自黃帝的一個兒子。
出自滿族
出自滿族老姓:綽克秦氏,後改漢姓初、秦、察、克等。綽克秦氏(COKI HALA)見於《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以地為氏,世居白爾昆、綽克秦(皆在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額伯爾昆都倫河流域),清朝中期時後改漢姓初。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初 ·康熙筆畫:7·部外筆畫:5
〔古文〕䥚《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𠀤楚平聲。《說文》始也。從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
又《禮·檀弓》夫魯有初。《注》初謂故事。
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說文解字

【卷四】【刀部】初
始也。從刀從衣。裁衣之始也。楚居切

說文解字注

(初)始也。見釋詁。從刀衣。㑹意。楚居切。五部。裁衣之始也。衣部曰。裁、製衣也。製衣以針。用刀則為制之始。引伸為凡始之偁。此說從刀衣之意。

姓氏名人

初彭齡
(1749-1825)(四十世),初之朴子,官至工部尚書、兵部尚書。有正直廉明之聲,為官數十年,後人評語:‘夫古今國事之壞,坏於官邪上下相諱,不忍一家而一路哭矣,此君子作為嘆息痛恨者也。然彭齡非遇明主,亦且不免於禍哉。”,善於文詞,工書法。研練各種書體,察讀古今名作,然長期忙於國事,作品傳世較少。嘉慶十五年、道光元年、二年兼任順天府尹。編訂《明滇南詩略》。
初虞世
(約1037-1100),字和甫,北宋著名醫學家,靈泉山人,本為朝士(醫官),後為僧人,隱居於今河南平頂山襄城縣蒲池寺善會院。潛心深研歷代醫學典籍《素問》、《難經》等,融會貫通,每有卓識,非一般醫人所比,行醫四方,扶危濟困,不事權貴。診斷疑難雜症,每有獨到見解,無不妙手回春。他在行醫閒暇時間收集醫案,記錄自己親驗之方,於紹聖丁丑(1097年)著有私人刊刻醫書《古今錄驗養生必用方》3卷。
初杲
湖北潛江人。著名明朝大臣。據《潛江縣誌》記載:字啟昭,初珍之長子,明正德辛巳進士,授四川道監察御史。會議大禮,引經抗說。同百官赴文華門,哭聲徹內廷,明世宗震怒,廷杖幾斃。
後巡視山西、河東等處鹽法,浚河渠,築堤堰,商民便之。尋轉河南僉事,分巡睢陳,擒滅流賊數萬人,升雲南按察司副使,撫綏懷寧,民戴其德。轉雲南參政,上疏乞休歸。
初灝
湖北潛江人。著名明朝官吏、孝子。據《潛江縣誌》記載,初進忠之子,明宣德中期,以賢良方正舉。後授清河縣主簿。冰蘗之操,初終不渝人,稱孤松傲雪。
初尚齡
(1759-1841)(四十世),號渭園,初之椿子,幼承家學,博雅好古。早年尤好書古法帖,喜考究文學。乾隆四十二年(1777)始有吉金之嗜,1782年專注編輯《吉金所見錄》,歷四十三年,凡五易其稿。嘉慶二十四年(1819)定稿付印。《吉金所見錄》,被譽為中國古錢幣方面的開山祖師。
初大告
(1898-1987)(四十五世),原名初銘音、初誥,字達杲,《初氏譜書》(山東萊陽,初尚齡等編,1937年重修七冊)中記載名字:芷南,字湘帆。山東萊陽高格莊外鎮胡城村人,少年曾讀私塾,並常習作詩詞,1914年8月,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1918年8月考入北平高等師範英語系。 1919年參加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為防止迫害,有老師為其改名為初大告,1923年北京師範大英語系畢業,1925年畢業於師大英語研究科。於1924年秋創辦了北平志成中學(即北京市35中),自任董事長兼第一任校長。一九三四年去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對英國文學、戲劇和英語語音有較深的研究,精通世界語,並為我國推行世界語的先行者之一。著作有(《中華雋詞》,1937),譯文為自由體。他是40年代九三學社最早的發起人之一。1938年回國後至1949年,歷任河南大學英文教授、重慶復旦大學英文教授兼教務長、中央大學英文教授。
1945年9月與許德珩,潘菽等愛國人士一起籌建九三學社。1946年春,參加郭沫若等人發起的《對時局進言》的簽名活動.其間與中央大學教授梁希,潘菽等一起到重慶上清寺拜見了毛澤東主席。1947年春與張還語等在上海發起成立”山東民主協會”。一九四九年九月,經周恩來同志、王炳南同志介紹到北京外國語學院擔任英語教授,從解放初期直至50年代,初大告一直擔任九三學社中央理事及中央委員。1959年任北京外國語學院圖書館館長。
1959年倫敦出版的初大告《道德經》譯本在西方有一定的影響。發起並參加了我國第一部《漢英詞典》編輯工作,1987年6月3日於北京逝世。
詞性變化
chū
〈形〉
(1) 表示次序居第一 [the first in order]。如: 初度(生日);初鼓(一更);初入蘆葦(比喻初入仕途);初民(上古時代的百姓)
(2) 本,本來的 [original]。如: 初願;初志;初心(本意,最初的心意)
◎初chū
〈副〉
(1) 往昔;當初 [in former times,in the past;before]
初,鄭武公娶於 申。——《左傳·隱公元年》
初,魯肅聞 劉表卒,言於 孫權。——《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2) 表示時間、頻率,相當於“才”、“剛剛”[just;only]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李漁芙蕖
(3) 又如:初生(剛剛出生);初涼;初寒
(4) 全;本來就 [whole;all]
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後漢書
chū
前綴
(1) 加在“一”至“十”的前面,表示農曆一個月前十天的次序
十月初四日……關使者袁環中(袁可立子)來晤。——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
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梁啓超譚嗣同傳
(2) 又如:三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初十
常用詞組
最初
真初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正初
虞初志
月初
虞初新志
原初
易初
永和初
飲湖上初晴後雨
一初
新硎初試
旭日初升
午初
維初
往初
邃初
泰初
遂初
髫初
始初
太初
太初曆
慎終如初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慎重初戰
慎初
本初
本初子午線
初頭
初選
初伏
初版本
初級學院
初旬
初診
初衷
初測
初涼
初日
初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