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崖口

初至崖口

《初至崖口》是唐代詩人宋之問在流放途中創作的一首山水詩。全詩十二句六十字,描寫風景渾成完整,雖屬於初唐詩,但風格更接近於盛唐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初至崖口》
  • 創作年代初唐
  • 作者:宋之問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詩文字數:60字
  •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初至崖口
崖口眾山斷,嶔崟聳天壁⑴。
氣沖落日紅,影入春潭碧。
錦繢織苔蘚⑵,丹青畫松石。
水禽泛容與⑶,岩花飛的礫。
微路從此深,我來限於役⑷。
惆悵情未已,群峰暗將夕。

作品注釋

⑴嶔崟(qīn yín):高大,險峻貌。
⑵錦繢(huì):色彩艷麗的織錦。
⑶容與:安閒自得貌。屈原九歌·湘夫人》: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⑷於役:行役,謂因兵役﹑勞役或公務奔走在外。此指被流放。

作品評析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正月,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即位,宋之問與杜審言等皆遭貶謫。宋之問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次年春逃還洛陽。宋之問在貶逐期間寫了相當多的山水詩,這些詩篇明顯地運用了在風景描寫後面感懷個人經歷的結構。在一些詩篇中,風景僅是大段個人敘述的引子;在另外一些詩篇中,風景占了主要篇幅,詩人的反應是簡短的、抒情的。後一種形式是初唐山水詩的特徵,這首《初至崖口》就屬於這種形式,但其渾成完整的描寫使它更接近於盛唐。
同期的另一位詩人杜審言的兩首山水詩《過龍門山》和《南海亂石山作》,與較早的王勃的山水詩一樣,描寫的是細碎的景物。這些詩篇將白天和黑夜、雨天和晴天混合起來描寫,卻不能描繪出連貫的景物畫面。陳子昂的《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是另一種風景:詩中並不描寫一幅景物畫面,而是描寫穿過風景的一段旅程,這一風景的形式與思想原則相對應。與這些寫法相比較,這首《初至崖口》詩中的視覺形象相對地統一,它描繪出了某一時刻的景物畫面——夜色漸濃的崖口。孟浩然有首《彭蠡湖中望廬山》詩表現了盛唐的風景處理,與宋之問詩相似,但更複雜。宋之問這首詩的第十句模仿了《詩經》(第14首),觀察了移動陽光下的景物變化,讚美了所見的情景,但不得不繼續行路。

作者簡介

宋之問(656—712),唐代詩人。字延清,一名少連,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一說汾州(今山西汾陽)人。高宗上元二年(675)登進士第。武則天時,宋之問先後轉任洛陽參軍、尚書監丞、左奉宸內供奉。宋之問品行卑下,曾先後獻媚於張易之、太平公主,為時人所不齒。唐睿宗即位後,宋之問被流放欽州,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八月,賜死於徙所。宋之問詩與沈佺期齊名,稱“沈宋體”。宋之問多應制之作,擅長五言律詩,屬對精工,聲韻諧美,語近旨遠,清通圓美,對唐代律詩的完成頗有貢獻。有《宋之問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