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又稱為初生演替,指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進行的演替行為。
原生演替在水體環境中和陸地環境都可能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具有沉積組構或岩漿組構的構造岩
- 外文名:primary succession
- 又稱:初生演替
- 地點: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
- 特點:水體環境中和陸地環境都可能發生
概念,系列,
概念
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植被、但後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發生的演替。
系列
地衣植物階段:殼狀地衣分泌有機酸腐蝕岩石表面,加上岩石風化作用,殼狀地衣的一些殘體,逐漸形成一些極少量的土壤;葉狀地衣:可含蓄較多的水分,積聚更多的殘體,使土壤增加的更快些;葉狀地衣把岩石表面遮蓋部分,生長枝狀地衣,生長能力強,全部代替葉狀地衣
苔蘚植物階段:在乾旱時進入休眠,待到溫和多雨時,大量生長。能積累的土壤更多些,為以後生長的植物創造條件
草本植物階段:蕨類、一年生、二年生植物,低小耐旱種,取代苔蘚植物,土壤增加,小氣候形成,多年生草本出現。使土壤增厚,遮蔭,減少蒸發,土壤中真菌、細菌和小動物增多
灌木群落階段:喜光的陽性灌木出現,與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以後灌木大量增加,形成優勢灌木群落
喬木群落階段:陽性喬木樹種生長,逐漸形成森林,林下形成蔭蔽環境使耐蔭樹種定居,隨著耐蔭種的增加,陽性樹種在林內不能更新而逐漸從群落消失。林下生長耐蔭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複合的森林群落形成。
水生演替系列:
自由飄浮植物階段:有機質的聚集靠浮游有機體的死亡殘體,以及湖岸雨水沖刷所帶來的礦質微粒,導致湖底增高
沉水植物階段:5-7米水深,首先出現輪藻屬植物,由於它的生長,湖底有機質積累較快而多,由於湖底嫌氣條件輪藻的殘體分解不完全,湖底進一步抬高;水深2-4米左右,有金魚藻、狸藻等出現,繁殖強,墊高湖底
浮葉根生植物階段:水深1米左右,睡蓮等植物飄浮水面,導致水下的沉水植物得不到光照而被排擠,飄浮植物的莖部的阻礙,更多泥沙沉積下來,同時植物殘體量更大,湖底抬高,有利於下一階段植物入侵
直立植物階段:水變淺,蘆葦、香蒲等個體更大,突出水面,枝葉茂密,根常糾纏絞結,攔截泥沙能力更強,殘體也更多,水更淺,使湖底迅速升高
濕生草本植物階段:水變成季節性積水,根莖發達的濕生的沼澤植物開始生長。如莎草科、禾本科等一些濕生種類。排水能力更強和墊高能力更強
疏林階段:耐水濕的灌木、喬木出現,如柳、赤楊
中生森林:隨樹木的侵入,形成森林。地下水位降低,大量地被物改變了土壤條件
葉狀地衣
例如:在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一個新島上,或由覆蓋的冰層融化而暴露的某一地區上開始的演替就屬於原生演替。在原生演替中生長的第一批物種,稱為先驅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