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唯識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脈絡

初期唯識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脈絡

《初期唯識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脈絡》是2008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瑜伽師地論》及其作者。

基本介紹

  • 書名:初期唯識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脈絡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 開本:32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 叢書名: 寶慶講寺叢書
平裝: 27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ISBN: 9787802540699
條形碼: 9787802540699
尺寸: 20.4 x 14.4 x 3 cm
重量: 340 g

內容簡介

《初期唯識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脈絡》嚴格而言,是一部既建構了唯識思想體系之基礎知識,又呈現了筆者在唯識學方面之個人研究心得的專論。書中具體包括了:《唯識二十論》與《唯識三十論》、十二緣起與唯識學、關於業力任持的問題、“諸法無我”的疑惑與解答等內容。

目錄

總序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研究方法論
第一節 傳統研究法
第二節 現代佛教學研究法
文獻學為主之研究法
中國與西方之文獻學研究
殖民時代之佛學研究
日本之佛教文獻學研究
文獻學研究之貢獻
文獻學研究之難題
善觀緣起以定位文獻學研究
例證之一:“唯識”或“唯表”?
例證之二:“唯名”與“空”之脈絡意義
檢視研究動機與範疇
小結
哲學研究法
第三節 印順導師:“以佛法研究佛法”
通說三法則
諸行無常法則
諸法無我法則
涅槃寂靜法則
小結
第二章 參考數據
第一節 唯識學的重要經論
唯識學派之工具書——《大乘廣五蘊論》與《大乘阿毗達摩雜集論》
唯識學派之基礎六經
《解深密經》
《華嚴經》
《大乘阿毗達摩經》
《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
《楞伽經》
《大乘密嚴經》
唯識學派之重要論典
《瑜伽師地論》及其作者
《攝大乘論》
《唯識二十論》與《唯識三十論》
《成唯識論》及其翻譯
第二節 現代著作
印順導師著作
其他著作
第三章 根本佛法與唯識學——“心為主導性”的思考脈絡
第一節 原始經教的根本義理——緣起
第二節 《阿含經》中的緣起法
五蘊
六處
六界
四諦與緣起
第三節 緣起論與唯識學
第四節 十二緣起與唯識學
識緣名色 名色緣識
十二緣起與心識
第五節 綜論心為主導性
心識與一切法之關係
心識與正報(根身)之關係
心識對依報(器界)的影響
心識對行為的影響
煩惱以心為主導性
修道以心為主導性
小結
第四章 簡述唯識思想史
第五章 無常、無我之問題探索
第一節 無常無我——常見與我見之對治
第二節 “諸行無常”的疑惑與解答
關於業力任持的問題
關於記憶任持的問題
釋疑
癥結
正理
第三節 “諸法無我”的疑惑與解答
第六章 部派思想與唯識學
第一節 四個探索方向
第二節 細心相續
第三節 種習熏生
第四節 境相非實
認識論與本體論之“唯識”義
情緒分別
業力分別
依緣分別
第五節 瑜伽禪觀
大乘瑜伽師的歷史貢獻
真實作意:境識雙泯
勝解作意:唯識無境
由定心位到散心位
定中影像:因緣生法
認識論-生命論-宇宙論
歷史圖像,生機展現
“成就四智”之理論檢驗
小結
第七章 性空大乘與唯識學
第一節 菩薩願行與唯識思想
第二節 空性思想與唯識學
緣起性空與三種假名
五事不具,乃解深密
假說自性與離言自性
互指對方“惡取空者”
會通“諸法無自性”義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寶慶講寺叢書》已出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