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家鎮

初家鎮

初家鎮位於煙臺市芝罘區東南郊,總面積72平方公里,人口5.2萬,轄46個自然村。1993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產值8億元,實現經濟總收入6.7億元,實現利稅6000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初家鎮
  • 面積:72平方公里
  • 人口:5.2萬
  • 位置:煙臺市芝罘區東南郊
工業發展日新月異,農業綜合開發成績顯著,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旅遊業,房地產業,商飲食服務業本,物資流通業,數據統計,科教興農,文化方面,生產方面,進步思想,文教衛生,計畫生育,黨政建設,綜合建設,具體作法,

工業發展日新月異

全鎮現有工業企業350多個,形成了機械、輕工、化工、針織、服裝、電器、建材、飲食為主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體系。1993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6億元,銷售收入4.3億元,實現工業利潤2300萬元。全年工業投入2.2億元,其中進行技改項目6個,新上內聯項目32個。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獎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資。全鎮完成出口交貨值2000萬元。有10個村54個企業積極穩妥地實行了股份制改造,企業股本資金總額4600萬元。

農業綜合開發成績顯著

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資金、政策、科技綜合投入的原則,依託市區,服務市區,使果品、蔬菜、水產、畜牧4大城郊型農業基地初具規模。菜果面積、產量穩步提高。1993年蔬菜開發面積已達360公頃,產量1215萬公斤;果業開發面積653公頃,總產量達293萬公斤。畜牧業開發潛力增大,全鎮以劉家灘、孫家灘等村存欄達1000多頭的奶牛場為基地,以金橋乳製品廠為龍頭,大膽走出一條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開發路子。水產養殖前景廣闊,至1993年底,全鎮已開發水產養殖293公頃,產量達1700萬公斤。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旅遊業

發揮山海優勢,投資1400多萬元完成了市重點旅遊項目--黃海遊樂城一期工程,投資6000萬元的黃海家具城主體工程已完工,規模巨大的鳳凰商城也正在積極籌建。

房地產業

以老村改造為主,使農民的居住條件向城市化轉變。1993年全鎮新建住宅樓52棟,總建築面積17·7萬平方米,實現利潤850萬元。工

商飲食服務業本

著"集體、個體、聯合體"一齊上的原則,簡化審批手續,規劃經營場地,全鎮工商飲食服務業發展到1165戶,實現利稅3600萬元。

物資流通業

現有集貿市場3處,共開設攤位2000餘個,年成交額1200餘萬元。

數據統計

初家鎮位於高密市城區西部12公里處,轄32個行政村,總面積45.25平方 公里,耕地面積4440公頃。199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584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 比上年增長17.8%; 農村經濟總收入51400萬元, 比上年增長27.8%; 人均存款 1153元, 比上年增加165元; 棉花總產83萬公斤,比上年增長53.7%;糧食總產 2019萬公斤, 比上年減少7.3%;大牲畜存欄9750頭,比上年增長12%;肉類生產 369.9萬公斤,比上年增長62%;果品、蔬菜總產274.6萬公斤,比上年增長16%; 鄉鎮企業總產值20451萬元, 其中工業產值19979萬元, 分別比上年增長78%、 78.3%。 1996年底,農村機械總動力達到16365千瓦;農村用電量達到231萬千瓦 時,比上年增長2.2%。1996年底,全鎮總人口為20305人,其中農業人口19910人, 非農業人口395人,人口出生率為9.76‰,自然增長率為2.6‰。

科教興農

文化方面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糧棉生產按照“穩定面積,主攻單產,增加總產” 的發展思路,一方面加大了對農業的科技投入。鎮政府成立了農民科技學會,各 村成立了學科技、用科技活動小組,適時地邀請各類農業科技專家進行講座。十 一年來, 共舉辦科技知識培訓班81次,受訓人員7000多人次,全鎮已有200人拿 到了農民技術員以上證書。同時,還積極組織人員到外地參觀學習。

生產方面

重點抓好了 小麥、玉米、棉花三種農作物良種的套用推廣、良法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工 作。另一方面,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十一年間,全鎮(鄉)共修整500條溝渠, 鋪設防滲渠道2000米,輸水管道3000米,建攔河蓄水12處,改造中低田2.0萬畝。 全鎮(鄉)基本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確保了農業生產穩定發展。1994年,實行 土地調整,劃方成片種植,促進了農業生產向專業化、機械化方向發展。1996年, 全鎮擁有鏈軌車8部,聯合收割機2台,大小拖拉機125台(套) ,農用三輪運輸車 311部,機械總動力達到16365千瓦,村村實現了機耕機播,糧棉生產年年獲得豐 收。1996年,糧棉生產克服了蟲澇等自然災害,實現了夏增、秋增、全年增,糧 食總產達到2018.7萬公斤, 畝產841.4公斤, 棉花總產達到82.5萬公斤, 畝產 62.5公斤。
1996年底,全鎮從事種植、養殖運輸加工屠宰飲食服務等行業的個體工商業戶2000戶,從業人數3600人,占全鎮總人口17.7%。 食用菌生產堅持“代料栽培,兩菌結合,擴大規模,開發品種,搞活流通,拓寬市場”的發展路子,形成了以鎮駐地為中心向南北延伸的“一點兩線” 生產格局,有4個村建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以上的種植小區。1996年全鎮共建食用菌塑膠大棚1200個, 投料300萬公斤,出菇334萬公斤,收入480萬元,僅此一項全鎮人均增收250元。 養殖業基本形成了區域化、專業化、市場化生產格局。共有規模養雞廠20個,韓莊、輅家橋村養雞廠達到了8000平方米以上。全鎮年出肉雞150萬隻。規模養豬廠8個,西橋子養豬廠、官亭村養豬廠規模都在千頭以上。東橋子村成為養豬專業村,戶均養豬20頭以上,養100頭以上的有6戶。特種養殖有鸚鵡、水貂、藍狐。坊二村60%以上的戶養殖鸚鵡,養殖鸚鵡投資少,見效快,既省工又省力,只此一項,全村年人均增收1200多元。肉食加工業形成了以東西橋子、 中楊莊村為中心的加工基地,同高密市周圍的5縣23處鄉鎮建立了聯繫, 僅東西橋子、中楊莊村日加工白條雞8噸,分別銷往青島、上海等大中城市,林路建設成效顯著。道路建設方面,全鎮共修整、拓寬、硬化了108條道路,全長18萬米, 其中有6條道路達到市級以上公路建設標準,道路交錯縱橫,寬闊筆直,做到了陰雨天也能通車,方便了民眾生產生活。林業建設方面,重點加強對樹木的管護,建立了一支130人的護林隊伍,樹木保存率和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制定嚴格獎罰制度,徹底消滅了邊角、死角、空檔。1996年實現了省頒“八五”綠化達標標準。全鎮有經濟林2500畝,林帶2500畝,基本形成了以農田林網為主體,網、帶、片、間、點相結合,溝路渠相配套的高標準平原綠化體系。

進步思想

文教衛生

計畫生育事業發展較快。文化事業:村村建立了農民文化夜校和閱報欄,全鎮有2支業餘文藝宣傳隊。1988年9月4日~6日成功地舉辦了首屆農民藝術節,成為全省第一個舉辦農民節日的鄉鎮。藝術節活動內容豐富,有農民象棋比賽、藍球比賽、趕科技大集、歌詠比賽、文化夜市、書畫展等,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展示了農民風采。1989年被濰坊市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進鄉鎮”榮譽稱號。教育事業:全鎮共有中國小校12處,其中中學1處,有2處國小獲濰坊市“美化綠化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處獲高密市“美化綠化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有幼稚園24處,其中中心幼稚園達到地市級規範化園所一類標準。1996年,全鎮在校學生307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在校學生鞏固率達100%。到1996年底, 全鎮學前教師、國小教師學歷達標率達到100%,中學教師學歷達標率達75%以上, 教學質量明顯提高。1996年國中升高中人數位居全市領先地位,有6人獲地市級以上優秀教師稱號。衛生事業:不斷加大投入。現有村級衛生室30處,其中甲級衛生室21個,獲醫師以上職稱26人。1994年,醫療費統籌,實行合作醫療。1996年, 投資50萬元,建起了具有較高水準的骨幹醫院1處。

計畫生育

工作堅持三為主,推行三結合,以人口計畫為主線,以基層基礎工作和規範化管理工作為突破口。1996年,五大控制指標均達到100%。全鎮95%以上村達到了五好村標準,在年底綜合考評中被評為第一名,計生服務站被濰坊市計生委評為“優秀服務站達標單位”。

黨政建設

綜合建設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小城鎮建設列入農村工作“三篇文章”之一,加強領導和管理。1996年底,編制完成了小城鎮第一輪總體規劃, 集貿市場、 商業街、工業小區、住宅小區等都編制了詳細規劃設計。1996年底,小城鎮建築面積達到16808平方米,各類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有加工、運輸、飲食、經商、服務等業戶50戶,工廠企業11家,小區長駐人數92人。

具體作法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資150萬元拓寬了鎮政府前雙羊公路。投資120萬元,硬化了三路二街,柏油麵積37300平方米,總長3.35公里,占小區道路面積的93%。 投資50萬元,建設了變頻供水系統,保證小區用戶每天都能吃上自來水。 投資96萬元,建設了110千伏變電站,確保了小區用電。投資56萬元,挖建了排水溝。 通訊投資105萬元,路燈和過街橫幅投資35萬元,建公共廁所,置鐵皮垃圾箱等其它公共設施投資80萬元。投資10萬元在主要街道植雪松120棵,蜀槐500棵, 木槿250棵,冬青2.8萬棵,月季花5000棵。達到了晴天無塵土,雨天無積水,綠化、美化標準。
(2) 實施“兩借一活”戰略。兩借:借雙羊路興第三產業,借農產品優勢,促進農貿市場向專業化市場發展。一活:活躍運輸業,鼓勵個體戶從事專業運銷,把生產的產品打入外地市場。
(3)制定完善“五優先、三優惠”政策。凡來小區建廠、辦店者一律實行“五優先、三優惠”。五優先:供電優先、供水優先、通訊優先、選擇場地優先、辦理營業執照優先。三優惠:使用土地優惠、稅收優惠、戶口遷移優惠。凡在開發區內投資建設者,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免收土地占用稅,建築設施確權歸自己,並受法律保護。來小區經商辦廠、開店者,本人及家屬戶口可以隨遷,政府對所遷戶口實行單獨管理,並二年內免收管理費、營業稅,所得稅及土地有償使用費。
(4) 堅持“二高一結合”建設和管理。二高:高標準建設,有超前眼光和創新意識,避免短期行為,造成人力財力浪費。高水平管理,加強制度建設和服務功能,以建立文明、有序、充滿活力的小城鎮為目標。一結合:做到建設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5) 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做到貨不分南北,人不分東西,廣泛吸引四面八方的客商前來經營,推動鎮村建設上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