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全頜魚

初始全頜魚

初始全頜魚(學名: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 ),彌補了從無頜到有頜的進化過程中的缺失環節。該化石發現於我國雲南省古老的志留紀地層,保存完好。根據推測,它生活在距今4.2億年前岡瓦納大陸北緣的近岸水域中,體長約30厘米,身體扁平,靠著在水底笨拙地游來游去,搜尋柔軟的食物如藻類、水母和生物碎屑等等為生。粗粗看去,它很像盾皮魚類,前半身包裹在大塊骨片拼成的鎧甲中,但翻過來,仔細觀察頜部,就會發現它長著一張硬骨魚類才有的嘴巴。初始全頜魚有可能是最早擁有現代頜骨構造的生物。若從進化角度而言,人類的頜骨構造,可追溯到這位“魚類老祖宗”。

基本介紹

發現命名,古魚特徵,拓展知識,

發現命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領導的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在早期脊椎動物演化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朱敏等人在中國雲南省古老的志留紀地層中發現了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魚,並將其命名為初始全頜魚(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 )。
初始全頜魚化石初始全頜魚化石

古魚特徵

這條魚雖然在其他方面都保持著盾皮魚綱(最原始的有頜脊椎動物)的身體形態,但卻已經演化出硬骨魚綱(亦稱硬骨脊椎動物,包括陸生脊椎動物和仍生活在水中的硬骨魚類)的典型頜部結構或面部特徵,是古生物學家夢寐以求的,介於這兩大類群之間的“缺失環節”,它在古生物學上的重要意義,類似於始祖鳥、遊走鯨和南方古猿等耳熟能詳的“過渡化石”。

拓展知識

全頜魚的發現實際上告訴我們,有頜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支保留並改進了盾皮魚類的大型外骨骼骨片,這就是硬骨魚類;另一支則丟失了大型外骨骼,代之以細小的鱗片和小塊骨片,其中較原始的類群構成棘魚,而軟骨魚類是由棘魚中的一支演化而來。
有頜脊椎動物演化譜系圖有頜脊椎動物演化譜系圖
原始硬骨魚類複雜的外骨骼頜部與其他三大類有頜脊椎動物都很不一樣,這讓試圖追溯硬骨魚類起源的古生物學家很是撓頭。因為盾皮魚的上頜片和下頜片都位於口緣內側,只相當於硬骨魚類內側那些不太重要的骨片(犁骨、冠狀骨等),而構成硬骨魚頜最主要的成分——前上頜骨、上頜骨、齒骨等口緣骨片,仿佛是憑空出現一般,在盾皮魚中找不到任何對應。鑒於此,科學家們長期以來認為前上頜骨、上頜骨和齒骨這些頜部骨骼是在硬骨魚綱這一演化支系中新生的。然而,全頜魚的發現改變了這一切,過去認為硬骨魚綱獨有的頜部特徵,在盾皮魚綱的某些類群中早已演化出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