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江村

《初夏江村》是明代詩人高啟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色調明快的初夏江村黃梅時節鄉村風光圖,首聯寫江邊的人在戲水,頷聯寫江邊看到的動物和植物,頸聯寫江邊的整體意境,尾聯點名時間。此詩對仗工整,筆致嫵媚雋秀,夏日景致活靈活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初夏江村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高啟
  • 作品出處:《高太史大全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初夏江村
輕衣軟履步江沙,樹暗前村定幾家。
水滿乳鳧翻藕葉,風疏飛燕拂桐花。
渡頭正見橫漁艇,林外時聞響緯車。
最是黃梅時節近,雨余歸路有鳴蛙。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輕衣:輕便的衣裝,此處指夏日的裝束。軟履:輕軟的鞋。
2.暗:隱藏而不顯露。定:定準,一定。
3.乳鳧:初生的水鳥,也指水鴨。
4.疏:稀疏。
5.渡頭:渡口。
6.緯車:繅絲的紡車。
7.黃梅時節:指梅子黃熟的時候,這時天氣多雨,故有黃梅雨季之稱。

白話譯文

身著輕裝足穿軟履漫步在江沙,柳樹後面隱藏而不顯露處有幾戶人家。
野鴨在江水上戲水,蓮葉微微晃動,微風輕輕吹過,燕子拂過桐花飛翔。
村邊渡口恰好橫臥著一艘打漁的船,樹林外面時常聽到繅絲和紡紗的聲音。
此時恰逢黃梅時節到來,一場雨後歸來路上處處有青蛙清脆的鳴叫聲。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明朝前期,從古詩內容來看,詩人遊覽江南鄉村,漫步江邊,初夏的風光使詩人心中充滿了歡喜,便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人以生動細膩、清新秀麗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幅色調明快、充滿生活氣息的江南水鄉初夏風光圖,讀來不覺令人欣然嚮往之至。
首聯“輕衣軟履步江沙,樹暗前村定幾家”,寫江邊的人穿著輕便的衣裝和輕軟的鞋子,在江邊沙灘上漫步,發現前面樹木蔥蘢、竹樹環合的地方是一個小村子,認為裡面定會住著幾戶人家。頷聯“水滿乳鳧翻藕葉,風疏飛燕拂桐花”,一句寫水中,一句寫岸上,乳鳧翻動蓮葉,飛燕穿拂桐花,寫得細膩生動、真切自然,極富於美感,一下便把人們帶進了初夏的江南水鄉。頸聯“渡頭正是橫漁艇,林外時聞響緯車”,兩句詩一句寫所見,一句寫所聞,詩人將誨筆由近景的描寫轉為遠景的繪製。遠處的渡口橫著打漁的船,使人想到漁家生活的情趣;樹林之外不時傳來繅絲車響,又令人想到今年蠶絲豐收的情景。因此,這裡已不是一般的寫景了,在寫景中,可以讓人想見江南水鄉人民安居樂業、勤奮勞作的生活情景。“最是黃梅時節近,雨余歸路有鳴蛙”,這是詩的尾聯,交代了此時的季節正是“黃梅時節近”,點出題目中的“初夏”,而“雨余歸路有鳴蛙”,又點明了這是“江村”,詩末點題,更見情趣盎然。一個“歸路”,又使得詩首尾照應,結構完整,詩一開頭交代“輕衣軟履步江沙”,到此點明“歸路”,前後呼應得自然,至此詩篇結束,可謂水到渠成,恰到好處。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是極其成功的。主要特點有:一是景物描寫形象、逼真,充分表現了黃梅時節江南水鄉的典型特徵。二是自始至終流露著詩人熱愛鄉村的思想情感,但詩人又沒有直說,而是借景物的描繪自然地滲透出來。三是注意章法和描寫角度的變化,結構遠近搭配,岸上水中錯落,靈活而多變,而詩首尾的照應,也使詩的結構更顯得嚴謹。

名家點評

文學評論家王美春《古代類詩漫話》:“好一幅初夏江村風光圖:乳鳧翻動荷葉,飛燕穿拂桐花,緯車紡絲,雨後蛙鳴。在這幅秀麗的圖畫中,那陣陣蛙鳴使畫外有聲,無疑是傳神美妙的一筆!”

作者簡介

高啟(1336年—1374年),明代詩人。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明洪武元年(1368年)應召入朝,授翰林院編修,參與纂修《元史》。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為本,兼受釋、道影響,厭倦朝政,不慕功名利祿,後辭官歸隱,遭朱元璋忌恨,被藉故腰斬。高啟詩名卓著,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其文學思想,主張取法於漢唐魏晉各代,師古而後成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