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一般指本詞條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鸚鵡羽毛脫落離開金殿,獨自在牆壁上哀鳴。後兩句寫能模仿人說話的鸚鵡被遺棄,最後飛向出生地。作者以鸚鵡自比,通過鸚鵡的遭遇,抒發自己的憤懣情懷。題畫與言情,兩相嚙合,取譬精巧,天衣無縫,由此可見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 作者:李白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落羽辭金殿,孤鳴咤繡衣。
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詩題一作《敕放歸山,留別陸侍御不遇,詠鸚鵡》。
②金門:漢代宮門名,又名金馬門。
③侍御:侍御史,官名,唐為御史台成員。王侍御、陸侍御,名字不詳。
④鸚鵡:鳥名。種類甚多,羽毛色彩美麗。舌肉質而柔軟,經反覆訓練,能模仿人言的聲音。
⑤落羽:羽毛脫落。
⑥金殿:金鑾殿。唐宮殿名。
⑦咤:一作“托”。
⑧繡衣:侍御的代稱。《漢書》:“王賀為武帝繡衣御史。”
⑨見棄:被拋棄。
⑩隴西,古地區名。泛指隴山以西地區。約當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張華《禽經注》:鸚鵡,出隴西,能言鳥也。李白祖籍也在隴西。西:一作山。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羽毛脫落的鸚鵡離開了金殿,對著御史孤寂哀鳴。
能模仿人說話卻被遺棄,只好飛回隴西的出生地。

創作背景

李白在京城長安時,一度頗得唐玄宗的賞識,供奉翰林,掌管機密詔命的起草。但是,他的浪漫性格和正義主張,終於使他遭受到權臣貴族們的排擠。他在長安僅僅三年。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就被變相地放逐出京,也就是他自己所說的“敕賜歸山”。這首詩就作於他離開長安之前,即“初出金門”時,去尋訪王侍御史,不遇,看到他壁上畫的鸚鵡,便借詠畫,抒寫自己遭受讒言,而被迫離開京城的苦悶和怨憤心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四句詩既是詠畫中鸚鵡,又是寫詩人自己。前兩句說,鸚鵡羽毛脫落,離開了金殿,獨自依託在侍御家的牆壁上哀鳴,實際上是在寫自己遭受挫折,從翰林院失意歸來,形單影隻,前來向侍御史傾訴衷腸。後兩句說,鸚鵡能模仿人說話,終究要被遺棄,最後還得飛向隴西出生之地,實際上也是在說,自己敢於陳述意見,終究見棄於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鄉去了。
詩中以“隴西”與“金殿”對舉,“孤鳴”和“能言”相對,矛盾中寫出不被重用的失落,感受尤為強烈。古時隴西盛產鸚鵡,而隴西正是李白郡望,“隴西”一語雙關,既寫鸚鵡之失落又寫自己出世歸去之意。詩歌主要反映的是詩人不被重用的無奈,回“隴西”故鄉似孔子的返回魯國,均有遠大志向不能實現的喟嘆。

名家點評

南宋詩論家楊齊賢:太白自況也。(《李太白集分類集注·卷二十四》)
元代文學評論家蕭士贇:此篇太白借事以申己之意耳。(《分類補註李太白詩》卷二十四)
明末清初學者唐汝詢:此以鸚鵡自喻也。……既以懷才見棄,便當高舉以還故居。疇能復戀金門乎?(《唐詩解》)
河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原所長詹鍈:按太白斯時或有游隴西之意,此句蓋雙關之詞。(《李白詩文系年》)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隨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號青蓮居士。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被賀知章譽為“謫仙人”,後人因稱“李謫仙”。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結識杜甫,二人在詩壇並稱“李杜”。安史亂起,入永王李璘幕府,王室內訌,李璘兵敗被殺,李白被捕下潯陽獄,長流夜郎。中途遇赦東還,依族叔當塗令李陽冰,不久病卒。李白一生自比大鵬,志向遠大,又深受道教思想影響,曾當道士。李白是唐朝最偉大的理想主義詩人,也是中國古代最有才華的詩人,被譽為“詩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