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

初六

正月初六又稱馬日,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後在正月初六造出了馬。這一天的送窮也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窮鬼,又稱"窮子"。據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文宗備問》記載:"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後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初六
  • 發音:chū liù
  • 出處:《易·坤》
  • 含義:特色的歲時風俗
  • 來源:古代中國
  • 別稱:馬日
  • 在《易》中指:爻題名
發音,出處,初六含義,春節民俗,

發音

chū liù

出處

《易·坤》: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易》中的初六是指爻題名,是指六十四卦中最下位即第一爻位為陰性的爻,“初”表示六爻卦之初位,“六”表示本爻的性質屬陰。

初六含義

《象辭》說:“腳踏上了霜,氣候變冷,冰雪即將到來”,說明陰氣開始凝聚(因為坤卦六爻全部為“陰爻”);按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必然迎來冰雪的季節。

春節民俗

正月初六"送窮""相傳窮鬼乃顓頊之子。他身材贏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後才穿,因此"宮中號為窮子"。送窮之俗在唐代相當盛行,大文學家韓愈曾寫過一篇《送窮文》,其中說:"(主人)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唐詩人姚合還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一首云: 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從最後兩句可以窺見送窮風俗在當時已相當普遍。宋以後,送窮風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園《茶香室三鈔·送窮鬼》錄前朝人的詞有: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關於送窮的日期,有幾種說法:《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說,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則是一本書,其引《圖經》又說:"池陽風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九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還有一說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後一天,因據《文宗備問》說,"窮鬼"本死於正月晦日。三個送窮的日子雖各有異,各地送窮的日子也各不同,但有一點還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進行。送窮風俗具休的儀式,據《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韓愈《送窮文》中,提到要為窮鬼"結柳作車,引帆上牆。"這就是說,送窮時既要為"窮鬼"準備下象徵性的車船,還要給"窮鬼"帶上乾糧。有的地方還有"以芭蕉船送窮"的做法。看來,各地送窮,各有各的的辦法。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