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內陸國列支敦斯登的基本居民。 約 1.7 萬人(1978),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屬歐羅巴人種。
基本介紹
人種介紹,居民簡介,國家簡況,人口,語言,信仰,平均壽命,外交,
人種介紹
屬歐羅巴人種。國語為德語,口語使用德語的阿勒曼尼方言。多信天主教。列支敦斯登人主要由古代雷托人與屬於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結合而成。另有一個人數不多的法語民族集團,系13世紀自瑞士遷入,亦懂德語。列支敦斯登人於1719年建立公國。1815至1866年為德意志聯盟的一部分。1866年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多從事工業、服務行業。主要生產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牙醫用品等,並以郵票印刷著稱。
居民簡介
國家簡況
列支敦斯登公國(德文: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或又可準確譯為列支敦斯登親王國),首都瓦杜茲(Vaduz),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聯合國區域集團定義為西歐國家),夾在瑞士與奧地利兩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烏茲別克)。同時該國也是唯一一個官方語言是德語但與德國沒有交界的國家。這個君主立憲制的山區小國,雖然土地狹小兼人口稀少,但卻擁有異常高的國民所得水平,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達60,000歐元,是一個以阿爾卑斯山美麗風光、避稅天堂與高生活水平而著稱的富裕小國。
列支敦斯登位於阿爾卑斯山中部和萊茵河谷的內陸國。西鄰瑞士,東接奧地利。居民多為列支敦斯登人。外國人約占總人口的39.07%,主要是瑞士人、奧地利人和德國人。官方語言為德語,國教為天主教,信奉天主教的居民占80.03%,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6.9%。
1950年9月14日,列支敦斯登與我國建交。
人口
列支敦斯登是歐洲地區總人口第四少的國家,約32000人左右(1998年)。 排在梵蒂岡、摩納哥與聖馬利諾之後。陸地面積在160平方公里左右。在境內約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是外國國籍,主要是德國、奧地利,還有瑞士。本國人口的種族分布非常單純,有86%是屬於日耳曼民族分支的阿勒曼尼人,義大利人與土耳其人則是餘下少數民族裡面較具有指標意義的大宗。據政府統計當地有58名(2006年)華裔公民在當地生活。
語言
語言上,雖然德語是列支敦斯登的官方語言,但大部分的居民卻都是使用屬於德語方言之一的阿勒曼尼語,其他日耳曼語或斯拉夫語或匈牙利語承認為正式少數民族語言。
信仰
列支敦斯登主要信仰基督教,200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其中大部分列支敦斯登人主要是羅馬天主教(78.4%),還包括少部分的新教徒(8.3%),其餘的則包括伊斯蘭教徒(4.8%),東正教(1.1%),猶太教(0.1%),其他教派者(0.4%)及無正式宗教信仰者(2.8%),此外還有4.1%的居民當局沒有給出他們的宗教信仰。列支敦斯登的穆斯林社區在過去二十年中隨著外來移民的湧入快速成長,主要是來自土耳其和西巴爾幹地區(塞爾維亞及波赫),這些移民大多是從其他西歐國家再次移居而來。按照官方的統計數字,該國穆斯林人口從1990年的689人增長至2000年的1593人,而漢斯-亞當二世表示他自己傾向於在該國修建穆斯林公墓。
列支敦斯登在1997年前都是屬於瑞士的庫爾(Chur)教區,直到1997年12月2日經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批准成立直屬教宗的瓦杜茲教區管理列支敦斯登。列支敦斯登的憲法還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同時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信仰歧視。各宗教團體依據2000年調查統計得出的比例從政府得到資金補助,例如在2007年政府撥款30萬瑞士法郎給天主教會,而自2006年開始穆斯林社區則獲得政府每年撥款25000瑞士法郎。
列支敦斯登的1921年憲法規定天主教為國教。但天主教在該國的地位有所變化,在2007年6月21日首相Otmar Hasler告知國會一份關於政府和宗教社區之間建立新關係的臨時憲法修正案正被起草中,這就使得當局必須就政教分離的問題與天主教會進行國家級層面的對話,而漢斯-亞當二世及王儲阿洛伊斯王子均公開表示認同政教分離。 但是該國天主教社區反對這項改變關係的建議,當地的新教團體則表示歡迎該法案。2008年6月列支敦斯登政府發布正式公告,宣布新的教會-國家法改革項目將從6月11日啟動預計在同年11月14日結束。
平均壽命
列支敦斯登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9.68年(男性為76.1歲,女性為83.28歲)。根據最近的預計表明嬰兒死亡率千分之4.64。教育在該國非常普及,超過十歲以上的人口裡面識字率是100 %。由經合組織運作的國際中學生能力評估項目將列支敦斯登的教育列為世界上第十名,遠高於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
外交
永久中立、依附瑞士、根據可能和本國利益積極參與國際活動是列支敦斯登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列與瑞士保持著特殊關係。根據1919年兩國達成的協定,瑞士駐外機構代表列國在外國的利益,但列保留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