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人學思想研究

列寧人學思想研究

《列寧人學思想研究》是楊晶創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6月。

該書以深刻把握列寧人學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情境和基本內涵為依託,闡述列寧人學對馬克思人學的豐富和發展,澄清理論是非,增強對列寧人學體系的全面科學把握,推進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列寧人學思想研究
  • 作者:楊晶
  • 首版時間:2020年6月
  • 字數:385千字
  • 類別: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系統梳理了列寧著作中的人學思想,闡述了列寧人學形成的理論與實踐背景、發展歷程、本質特徵、主要內容,以及這一思想在當代發展的歷史命運與啟示意義。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列寧人學思想的形成背景
第六章 列寧人學對抽象人道主義的批判
第二章 列寧人學思想的形成過程及本質特性
第七章 列寧人學思想的歷史命運
第三章 列寧人的存在理論
第八章 列寧人學思想的當代中國意義
第四章 列寧人的解放理論
結語 人學在列寧思想中的地位
第五章 列寧人的發展理論
主要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在列寧領導蘇俄革命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也就隨之從理論形態轉化為現實形態。為了實現這一轉化,在列寧那裡,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手段論原理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凸顯出來,並獲得強調。然而這種情況的存在,卻也使那些對此不加深察的人,把這些手段論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加以誇大,並把其誤認為是目的論原理,從而也就遮蔽了這些手段論原理所應服務和皈依的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目的論原理,即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原理。這種理論上的片面和錯置,以致形成了一種長期以來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偏見,即認為列寧主義就是崇尚暴力專政的主義,因而在這種觀點看來,在列寧那裡,根本無所謂人學思想可言。因此,如何從理論和事實的結合上駁斥這種偏見,說明列寧人學的真相,還其本來面目,也就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界一個義不容辭的責任。基於此,《列寧人學思想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認為,列寧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實踐,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他積極投身俄國民主革命並領導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為俄國人民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在這一過程中,列寧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為指導,並將其發展成為帝國主義時代條件下東方落後國家的人民求生存、求解放、求發展的現實社會主義人學。該書認為,列寧人學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徵、民族特徵和實踐特徵,在人的存在理論、人的解放理論和人的發展理論等多個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學,從而成為馬克思主義人學發展史上繼馬克思人學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該書提出,列寧人學特彆強調在一定物質前提下,發揮人作為實踐、社會和歷史的主體作用,特彆強調從自發性到自覺性的提升是作為實踐主體形成的前提;從社會個體性到社會組織性的聯合是人作為社會主體形成的基礎;從歷史被動性到歷史主動性提升是人作為歷史主體形成的根本。列寧人學根據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及東西方矛盾的科學分析和對東方人民歷史主動性的充分肯定,提出了關於東方落後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一國勝利論”。在這一個革命中,人的解放將經歷政治解放、經濟解放和全面解放即逐漸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三個步驟。其中,政治解放是前提,經濟解放是根本,全面解放是終極目的。十月革命的勝利,蘇維埃政權的建立,為俄國人民獲得解放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障。在此基礎上,列寧領導蘇聯人民著手推進經濟、政治、黨建和文化等方面的社會主義建設,強調通過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的主體地位,促進人民民眾多方面的發展。
該書指出,列寧人學不僅在俄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實踐中獲得發展的動力,而且也在與“民粹派”“經濟派”“尋神派”“造神派”、考茨基“一般民主論”以及虛假共同體論等形形式式抽象人道主義的鬥爭中獲得了前進的推力。列寧人學雖然遭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片面解讀,且在後列寧時代的蘇俄命運多舛,但這並不能掩蓋列寧人學的思想光輝和巨大價值。列寧人學不僅為中國人的解放提供了理論指導,並使其得到豐富和發展,而且它對當代中國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建設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意義。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列寧人學思想研究》
2020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5258-1

作者簡介

楊晶,男,1984年生,江蘇無錫人。法學博士,現任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已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3項,市廳級課題4項。發表論文5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