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與《戰爭與和平》

列夫·托爾斯泰與《戰爭與和平》

本書內容包括追求人類良知的沉重步履、崢嶸歲月的孕育、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史詩縮微、基本線索與博大體系——布局結構賞析等。

基本介紹

  • 作者:李尚信等
  • ISBN:9787500756002
  • 頁數:150
  • 定價:7.00
  •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04
  • 裝幀:平裝
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作者介紹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 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後在其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少年》(1857),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道德自我修養”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從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莊園試驗失敗的過程。
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恆的宗教真理”生活。這些觀點反映在其短篇小說《琉森》(1857)之中,後又創作了探討生與死、痛苦與幸福等問題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他認為俄國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貴族應走向“平民化”。這些思想鮮明地體現在其中篇小說《哥薩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其創作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相互關係為情節線索,展現了當時俄國從城市到鄉村的廣闊社會生活畫面,氣勢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間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1812年庫圖佐夫領導的反對拿破崙的衛國戰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英勇鬥爭精神,主要探討俄國前途和命運,特別是貴族的地位和出路問題。小說結構宏大,人物眾多,典型形象鮮活飽滿,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巨製。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說藝術已達爐火純青。
70年代未,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巨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采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後》(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作品目錄

目錄
引言
第七追求人類良知的沉重步履
小綠棒的啟迪
觀察社會思考人生
執著探索的一生
第二章崢嶸歲目的孕育
戰爭的由來與結局
史詩的構思
第三章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史詩縮微
在戰爭面前
和平的煩惱
為了祖國
心靈的升華
第四章基本線索與博大體系
――布局結構賞析
第五章正義在戰火中升騰
――思想價值賞析
追求愛國主義
人民是歷史的主人
始終探索人生的價值
第六章貴族叛逆者群像
――主要人物賞析
精神探索的“騎士”――安德烈
革命家的雛型――彼埃爾
勇士的化身――尼古拉與發西卡
愛的天使――娜塔莎
第七章世界文壇的秀峰
――藝術領力賞析
恢弘的史詩之美
真切的人性之美
迷人的場景之美
精湛的哲理之美
第八章豐碑在歷史上的位置
思想的矛盾與局限
鐫刻盛譽的文學豐碑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