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教師如何做教研》主要內容: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場深刻而系統的變革,廣大教師在課改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惑和問題,他們不禁發出這樣的呼喊“今日如何做教師”,願每位讀者都能在體驗經典、閱讀佳作的過程中,提升自己、豐富自己,最終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基本介紹
- 書名:切磋教師如何做教研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352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作者:池春燕
- 出版日期:2008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008886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切磋教師如何做教研》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教師教研:問題與困惑
困惑一:何謂“教師教研”
教師教研就是教師個人的獨立研究嗎
教師做教研就是寫論文嗎
考試成績是檢驗教研成效的唯一槓桿嗎
區別中把握真諦:且看“教研”與“科研”的區別
困惑二:一線教師能做教研嗎
教師對教研為何積極性不高
教師從事教研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困惑三:一線教師怎么做教研
教師的教研時間從哪裡來
教師教研問題怎么確定
什麼樣的教研更有效
第二篇 教師教研:實踐與探索
以課為載體的教研活動
備課
漫話兩種“備課觀”
如何看待多種形式的備課
集體備課,“舊貌”如何換“新顏”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備課教案
備學生,一堂永遠備不完的課
聽課一評課
聽課,豈能“買櫝還珠”
聽課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教師在聽課過程中應有怎樣的角色定位
聽課筆記,如何有效記錄教師的思考
怎樣評課才是好評——淺談評課的幾條原則
教師該如何聽課評課
構建新的聽評課範式的實踐探索
公開課
公開課與常規課
“公開課”的價值認識與開發
公開課,究竟為誰而教
公開課是否一定要完美
走出“公開課”教學研究的誤區
我們需要真實的公開課
讓公開課走進“尋常百姓家”——上海長寧區的實踐與探索
第三篇 教師教研:新時期的有效方法與途逕行動研究
困惑一:何謂“教師教研”
教師教研就是教師個人的獨立研究嗎
教師做教研就是寫論文嗎
考試成績是檢驗教研成效的唯一槓桿嗎
區別中把握真諦:且看“教研”與“科研”的區別
困惑二:一線教師能做教研嗎
教師對教研為何積極性不高
教師從事教研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困惑三:一線教師怎么做教研
教師的教研時間從哪裡來
教師教研問題怎么確定
什麼樣的教研更有效
第二篇 教師教研:實踐與探索
以課為載體的教研活動
備課
漫話兩種“備課觀”
如何看待多種形式的備課
集體備課,“舊貌”如何換“新顏”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備課教案
備學生,一堂永遠備不完的課
聽課一評課
聽課,豈能“買櫝還珠”
聽課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教師在聽課過程中應有怎樣的角色定位
聽課筆記,如何有效記錄教師的思考
怎樣評課才是好評——淺談評課的幾條原則
教師該如何聽課評課
構建新的聽評課範式的實踐探索
公開課
公開課與常規課
“公開課”的價值認識與開發
公開課,究竟為誰而教
公開課是否一定要完美
走出“公開課”教學研究的誤區
我們需要真實的公開課
讓公開課走進“尋常百姓家”——上海長寧區的實踐與探索
第三篇 教師教研:新時期的有效方法與途逕行動研究
文摘
第一篇 教師教研:問題與困惑
困惑一:何謂“教師教研”?
教師教研就是教師個人的獨立研究嗎?
1989年師範畢業,我回到了母校工作。當年年底,市裡的一次教研活動安排在我校進行,需要有位老師上節課。誰來承擔這一重任?經大伙兒研究,我被推到前面。才上講台兩個月的我,對教研課似懂非懂。為了不至於丟臉,我請教了學校的很多位老師。但令人驚奇的是,除學校給我指定的師傅外,誰都沒有給我提出有價值的建議。試教後,請他們提意見,除師傅外,其他人的口徑驚人的相似:“蠻好的”、“不錯”、“年輕人,有膽”。
最終,我的課還是受到了市教研室的肯定,但那不是大伙兒智慧的結晶,僅僅是師傅和我兩個人努力的結果。
在母校,我工作了五年。在這五年里,我開了十幾節公開課,每次在開課前、開課後,我都會向我的恩師們請教,但是除了師傅外,幾乎沒有人開口指導過我,給我提出過缺點與建議。再後來,連我的師傅也慢慢不再多講,與他人一樣,就留下一句話:“挺好的”。
十年前,我調離了母校,到了另一所國小,在那裡,我體會到教研氛圍對一個人成長的巨大作用。在這所國小,不管誰上公開課,聽課教師都會直言不諱地談自己的想法。年輕人在這裡成長飛快,我覺得兩所學校的差別實在太大了。
困惑一:何謂“教師教研”?
教師教研就是教師個人的獨立研究嗎?
1989年師範畢業,我回到了母校工作。當年年底,市裡的一次教研活動安排在我校進行,需要有位老師上節課。誰來承擔這一重任?經大伙兒研究,我被推到前面。才上講台兩個月的我,對教研課似懂非懂。為了不至於丟臉,我請教了學校的很多位老師。但令人驚奇的是,除學校給我指定的師傅外,誰都沒有給我提出有價值的建議。試教後,請他們提意見,除師傅外,其他人的口徑驚人的相似:“蠻好的”、“不錯”、“年輕人,有膽”。
最終,我的課還是受到了市教研室的肯定,但那不是大伙兒智慧的結晶,僅僅是師傅和我兩個人努力的結果。
在母校,我工作了五年。在這五年里,我開了十幾節公開課,每次在開課前、開課後,我都會向我的恩師們請教,但是除了師傅外,幾乎沒有人開口指導過我,給我提出過缺點與建議。再後來,連我的師傅也慢慢不再多講,與他人一樣,就留下一句話:“挺好的”。
十年前,我調離了母校,到了另一所國小,在那裡,我體會到教研氛圍對一個人成長的巨大作用。在這所國小,不管誰上公開課,聽課教師都會直言不諱地談自己的想法。年輕人在這裡成長飛快,我覺得兩所學校的差別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