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之死

切·格瓦拉之死

《切·格瓦拉之死》,是新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圖書,這是一本史詩般壯麗的小說。作者運用史實、傳說和他自己的驚人想像描述了古巴革命領袖切·格瓦拉的一生。

基本介紹

  • 書名:切·格瓦拉之死 
  • 作者:[美]傑伊·坎特  
  • 譯者:鄒亞 
  • ISBN:9787802251168 
  • 頁數:570頁 
  • 定價:¥40.00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9月1日
  • 字數:659000字
  • 出品方三輝圖書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一部富於想像的宏篇巨著,構思巧妙、大膽,結構新穎,頗具後現代文學的色彩。這是傑伊·坎特把一個美洲大陸的傳奇故事進行了再創造的結果。它必將帶給你強烈的震撼。
——《波士頓環球報》
這是一本虛構小說,它的主題是切·格瓦拉,不是作為一個英雄,一個奇人或者一個魔鬼,而是一個歷史的謎團:他的一生,只要還存留在歷史中,就將一直對革命者們——或者說,每一個認定“只有徹底的革新才能讓世界變得可以接受”的人——提出質疑。切·格瓦拉,一個阿根廷人,醫生,終生受困於哮順,擁有與身體不諧的勇氣,對自己和他人都十分嚴厲。小說中,一個戰友這樣形容:格瓦拉有著“無窮的正直……在這種正直面前,我們所有人都有可能被冰凍。”他是痛苦的發言人,小說的敘述人說:“跳出來看,切事實上只有一個觀點,雖然它有無窮的變換形式,那就是:他的痛苦,痛苦本身,我們的欲求。”
這是一本存疑之書,它把格瓦拉這個歷史謎團清晰地放大在我們面前,但並沒有給出解答。面對格瓦拉激烈的一生,面對他身後這個幾乎沒有改善的狂暴的世界,我們又能夠做什麼?絕望著屈服,犬儒地心滿意足,還是在冷潮熱諷中隱藏自己?坎特先生說:“你的嘲諷將腐蝕的只是你自己,不是歷史。讓他的生命來審問你的生命。”——《紐約時報》
格瓦拉,阿根廷人,他放棄了醫學事業並成為革命者。他和卡斯楚在推翻原古巴政府的行動中成為摯友,隨後又在領導一次玻利維亞的游擊行動中絕交,在異國他鄉獨立領導拉美革命,他曾來到中國,與毛澤東進行過密切交談,最後在玻利維亞的游擊戰鬥中壯烈犧牲。這部小說真實生動地展現了格瓦拉一生大膽的革命行動,也提供了對拉丁美洲革命的嶄新認識視角,本書既是一次真實與謊言的探險,又對那個時代激進主義者的思想特徵進行了鮮明注釋,見解獨到、發人深省。
這是一本史詩般壯麗的小說。作者運用史實、傳說和他自己的驚人想像描述了革命領袖切·格瓦拉的一生。格瓦拉,一個來自自由的阿根廷家庭的孩子拋棄了他的醫學事業,最終成為一個革命者。他和卡斯楚在推翻原古巴政府的行動中成為摯友,隨後又在領導一次玻利維亞的游擊行動中絕交。
本書不僅展現了格瓦拉大膽的革命行動,也提供了對拉丁美洲革命鬥爭的一個敏銳視角,一次真實與謊言的探險,以及對激進主義者的一次心理學上的鮮明注釋。本書可稱為關於切·格瓦拉的史上最詳細最到位的傳記小說。
“切·格瓦拉”,這個響亮的名字:——這個人曾被稱為“浪漫冒險家”、“紅色羅賓漢”、“共產主義的唐吉珂德”、“拉丁美洲的加里波第”、“塵世的耶穌”,其事跡曾令西方和拉美媒體為之迷狂;薩特也稱他為“最完美的人”;
——這個人的頭像被當作圖騰,被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人印在T恤上,酒吧間、烈酒瓶上、雪茄菸上,他的形象隨處可見,昨日革命領袖成了今日“時尚明星”;
——這個人1959年曾經來華訪問,並和毛澤東有過密切交談。他傳奇般的經歷使得他曾被認為是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精神氣質的化身;從80年代開始,他就成為許多中國青年的精神偶像。

內容簡介

故事開始於1965年。那一年,古巴革命的領袖切·格瓦拉來到派恩島。在反思過去的同時,他開始寫自傳。他回憶起自己在阿根廷度過的童年時光,和同伴一起穿越南美大陸的旅行,以及對那位能拯救蒼生苦海的領袖的等待。蓬科是他的戰友,也是他的保鏢兼管官。在切撰寫回憶錄的過程中,他始終伴隨左右,不僅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還幫助補充缺失的內容。在他看來,切有意把自己的過去寫在某種神話,目的是激勵更多的能人志士投身革命。對此種做法,他始終抱有疑問。後來,切關於在玻利維利創建游擊中心的計畫得到了卡斯楚的認可,他是自傳就此中斷了。
三年後,蓬科回到派恩島。切在玻利維亞的冒險行動失敗了,蓬科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倖存者之一。游擊隊員們留下的日記給了他無窮的靈感,他開始重新構建發生在異國他鄉的戰鬥故;切和玻利維亞共產黨領袖展開了正面的交鋒,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切試圖招募當地的印第安老鄉加入游擊隊,但他們的反應卻異常冷漠,因為,在他們眼中,游擊隊員都是些超人;切明白,在這場戰爭中,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但是,他願意用自己的行動和聲音喚起百姓的鬥志,他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他們:他是人,不是神,他們也可以像他一樣走上革命的道路。玻利維亞軍隊逮捕並殺害了切,蓬科的故事就此結束。
這就是切·格瓦拉的故事。他出生於阿根廷一個自由,民主的家庭,他是一個醫生。他原本信奉甘地的非暴力思想,然而,美國對瓜地馬拉革命的武裝干涉改變了他,使他成為一個激進分子。這也是一個拉丁美洲的革命鬥爭故事。它探索了一個革命者的心路歷程。小說試圖挖掘真理的本質,挖掘故事的本質。小說的主人公背負著死亡的命運,生活在重重危險之中。這雖說是一個悲劇,但也充滿了歌聲和笑聲。它給讀者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拉丁美洲畫卷,追蹤了游擊隊員的真實生活,詮釋了英雄主義的含義,也揭示了狂熱的政治欲望所帶來的血的代價。

作者簡介

傑伊·坎特生於1948年,美國紐約人。1960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商學院,是人權運動和反越戰運動的積極分子。其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現任教於塔夫茨大學。主要著作有《大頸區》、《瘋子貓》。
鄒亞,1961年出生。南京河海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另譯有《來自無人地帶的明信片》、《客邁拉》等。

目錄

歷史大事記
第一部 批評與自我批評
派恩島:1965年6月
阿根廷:1928年
阿根廷:1952年
派恩島:1965年6月
阿根廷-玻利維亞,1953年
玻利維亞,1953年
派恩島,1965年7月
秘魯,1953年7月
厄瓜多,1953年9月
派恩島,1965年7月
瓜地馬拉,1954年6月
派恩島,1967年7月
古巴,1956-1957年
派恩島,1965年7月
歷史大事記
第二部 玻利維亞戰爭日記
派恩島,1968年5月
玻利維亞,1966年
派恩島,1968年5月
玻利維亞,1967年
派恩島,1968年5月
玻利維亞,1967年
派恩島,1968年5月
玻利維亞,1967年
派恩島,1968年6月
玻利維亞,1967年8月
派恩島,1968年7月
玻利維亞,1967年8月
派恩島,1968年7月
玻利維亞,1967年9月
派恩島,1968年7月
歷史大事記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