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派-主張 分離派(Secession):1897年
維也納 學派中的部分成員成立的建築派系。主張造型簡潔和集中裝飾,裝飾的主題採用直線和大片光牆面以及簡單的立方體。
維也納分離派會館 代表人物是奧別列去、
霍夫曼 (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奧別列去設計的
分離派展覽館 。分離派畫家反對古典學院派藝術,宣稱與其分離,主張創新,追求表現功能的“實用性”和“合理性”,既強調在風格上發揚個性,又盡力探索與現代生活的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樣式。
分離派是在繪畫、裝飾美術、建築設計上有過影響的新藝術流派。它在形式上雖好使用直線而其根本精神卻在於反對傳統規範藝術,主張與現代的文化接觸與現代生活的融合。
這個派的畫家們在反對學院派舊藝術形式這一點上是一致的,但在藝術傾向和風格上,始終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說它並沒有明確統一的綱領,它對德國的影響很大。
維也納分離派 博物館坐落在
維也納 一區,維也納國立美術研究院旁。
維也納分離派 維也納分離派簡介 維也納分離派 (Vienna Secession )(1897-1915)在
奧地利 新藝術運動一中產生的著名的藝術家組織。
在當時
維也納 美術界以學院派為主建立的“藝術家協會”中,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等一些持不同藝術見解的
青年 藝術家因觀點不同退出該協會,於1897年4月3日在維也納重新成立了 “
奧地利 造型藝術協會”。口號是“為時代的藝術,為藝術的自由 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便形成了所謂
維也納分離派 。也被稱作為“維也納新藝術運動”(
Wiener Jugendstil )
設計思想 在設計方面,其重視功能的思想、幾何形式與有機形式相結合的造型和裝飾設計,表現出與歐美各國的新藝術運動(Jugendstil)相一致的時代特徵而又獨具特色。他們大膽實踐,定期舉辦展覽,並在1900年出版了設計期刊《室內》,在歐洲頗有影響。
維也納分離派會館 其代表人物有畫家
克里姆特 ;建築家和設計師
華格納 、
霍夫曼 、奧
布里奇 、莫塞等人。其中克里姆特和霍夫曼最負盛名。華格納則是霍夫曼等人的老師,其設計思想與建築風格在19世紀80年代已表現出與裝飾主義的分流,故被稱為分離派運動之父。
1895年他在《現代建築》一書中闡述了新時代建築應具備的形式。他設計的卡爾斯帕拉茲車站,具有簡潔的方形造型和新藝主術運動風格的裝飾細節,是分離派的早期佳作。
畫家克里姆特是分離派組織的第一任主席,被譽為“
奧地利 最偉大的畫家”。他創作了大量崖壁畫,其形式與
室內 設計高度和諧。他打破傳統的繪畫形式,以金屬般絢麗輝煌的色彩和一維平面效果,運用富有象徵意義的形式語言,表現出強烈的華麗風格與工藝化的精美,呈現強烈的裝飾性。
主要作品 其代表作有繪畫《吻》、壁畫《哲學》、《法學》、《貝多芬雕像裝飾壁畫》等。1903年,
霍夫曼 在銀行家支持下,在維也納市組織了
維也納 工作同盟。
分離派美術-席勒 他和莫塞擔任藝術指導,從事家具、
室內 金屬器皿的設計,並由同盟的作坊進行生產。其產品造型呈幾何形態,很少裝飾,力求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體現產品的實用性。霍夫曼在設計中表現出與普遍的曲線風格不同的直線風格,更加接近現代設計。他的由縱橫直線構成的洗鍊的方格網裝飾特徵,成為象徵分離派設計風格的鮮明符號。
1904-1910年,他承擔了
布魯塞爾 郊區
斯托克 列宮的建築設計。其方形的造型單純、嚴謹,室內空間寬敞、牆面平直,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室內陳設、餐廳的大型壁畫則由
克里姆特 設計製作。壁畫中圖案化的人物形象和裝飾花紋,是用玻璃、
馬賽克 、
琺瑯 、金屬、廉價寶石鑲嵌而成,華美異常,使斯托克列宮成為集分離派之大成的佳作。
其他人的創作也成就頗豐,各具特色。奧
布里奇 設計的
維也納分離派 之家,把單純明確的幾何造型與典型新藝術風格的枝蔓纏繞的花草裝飾結合得渾然一體,是分離派代表作之一。
莫塞的平面設計成就最大,其美學觀點比其他人更加前衛與理性化。其書籍裝幀、插圖、印染、郵票等方面的設計,多以黑白色為主,明快、大方,更接近現代主義風格。
維也納分離派運動 獨樹一幟,在設計中加進了新藝術運動風格中較少見的直線和簡潔的幾何造型,特別注重產品的功能,體現出歐洲設計從擺脫傳統到走向現代的過渡風格,影響深遠。
柏林分離派 柏林分離派簡介 19世紀末在德國柏林由官方藝術組織中分離出來的美術家聯盟。當時,德國各大藝術中心一批年青的藝術家,不滿於保守的
學院派 ,反對德國政府狹隘專斷的民族文化政策,推崇法國現實主義和印象派的繪畫,提倡藝術探索的自由精神,紛紛退出官方正式的藝術家組織,為追求新的藝術目標組成社團,舉辦展覽,與學院派和官方藝術分庭抗禮,形成這個時期特有的藝術現象--分離派運動。德國分離派組織最早出現在
慕尼黑 。1892年慕尼黑分離派創立,由W.特
呂布 納、W.烏德和F.von施圖克等發起。差不多與慕尼黑分離派同時,柏林美術學院舉辦
挪威 畫家E.蒙克畫展,以M.
利貝曼 為首的一批年青畫家創辦起自已的組織十一人社。
維也納分離派會館 歷史沿革 1898年,十一人社與1893年成立的自由藝術家聯盟中的主要成員共同建立
柏林分離派 ,
利貝曼 任主席。柏林分離派的活動一直延續到1914年,成為德國影響最大的分離派組織。1910年,柏林分離派中一部分畫家脫離該組織,成立新分離派,其中一部分畫家成為表現主義社團橋社的主要成員。1914年,柏林分離派中另一批畫家退出,組成自由分離派。至此,柏林分離派已名存實亡,但這些從中分離出來的畫家後來大都成為德國現代藝術運動的主導畫家。柏林分離派的活動曾對德國其它地區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繼柏林分離派之後,
德勒斯登 分離派(1919)、巴登分離派(1927)、
達姆施塔特 分離派(1919)紛紛宣告成立,加速了德國美術發展的進程。
會館 1898年
維也納分離派 建築師奧別列茲設計。奧別列茲在設計這個建築時受到了維也納分離派畫家克里木特一張草圖的啟示。會館的設計風格完全符合
華格納 的建築觀點:整潔的牆面,水平的線條和平屋頂……奧別列茲在設計中還運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矩形的大與小的對比、橫與縱的對比,方與圓的對比,明與暗的對比,石材與金屬的對比等。會館看起來莊重、典雅,而安裝在建築頂部的大金屬縷空球使這個厚重的紀念性建築變得輕巧活潑起來。
維也納分離派會館 是維也納分離派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它的建成使維也納分離派聲譽大增。 由1898年一群對抗舊派建築師與宮廷貴族的藝術家所建,主要由
華格納 的學生奧布里希設計,它最大的特徵就是那顆金色的圓頂,由一片片金色的月桂葉組成。當時,曾遭保守勢力取笑為“鍍金的大白菜”,白色四方形的會館外牆淺浮雕花飾壁,立面飾有
貓頭鷹 與女妖美杜沙的頭像,三角楣上刻著分離派運動的主張-“每個時期都有它自己的藝術,藝術有它的自由”。
這座
分離派會館 曾在二次大戰期間遭到破壞,於1973年才又翻新,內部有克林姆著名的壁畫展示,及
維也納 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展,如果對藝術的接受程度很高,不妨進去驚艷一下。分離派會館內主要收藏的克林姆作品只有“
貝多芬 壁畫”,這是克林姆另一件相當重要的作品。
代表人物 分離派--席勒 (1890-1918年)
埃貢·席勒 出生於
奧地利 的
圖爾 恩,逝於
維也納 。他是繼
克里姆特 之後,20世紀初奧地利繪畫巨子,表現主義大畫家。16歲的席勒考入
維也納美術學院 ,在克里姆特指導下學習,並結識了科柯施卡。他的畫最初受學院派和印象派影響,打下堅實的造型基礎。當他結識克里姆特和科柯施卡之後,作品具有明顯的裝飾風格,這表明他受到新藝術派--
青年風格 阿拉伯式圖案的強烈影響。如果說
克里姆特 的藝術是從象徵主義走向表現主義,而席勒則已走進純粹的表現主義天地。席勒後期的藝術不僅受到
瑞士 的
霍德勒 影響,還直接受
尼采 和
佛洛伊德 心理學的啟迪。他毫不掩飾地表現了那個時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他所描繪的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靜態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形態都像處在驚恐不安狀態,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脅交織成可怕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的作品。他筆下的人物形體瘦長,那冷峻剛直的線條令人震顫,他強調形象清晰的外輪廓,喜歡用紅、黃和黑色來表現強烈的情緒。他除對人物表情動作的誇張刻畫外,著意描繪人物神經質的情緒。為了創作他處於緊張不安的人物情態,他還深入到瘋人院去研究
精神病人 的神態和動作,表現出一種類似啞語的動作表情,令人感動不已。
維也納分離派會館 1915年第一次大戰中他被征入
奧地利 陸軍,他在軍中仍繼續
作畫 ,達到多產和高水平。他的藝術風格在表現派中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