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濕熱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七。主治夏秋之間,先瀉後痢,腹中疼痛,後重之極,下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飲水,小腹作脹。
基本介紹
- 名稱:分解濕熱湯《辨證錄》
-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配伍特點,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車前子一兩,厚朴三錢,黃連一錢,甘草一錢,枳殼一錢,檳榔一錢,滑石末一錢。
用法用量
主水煎服。
主治
夏秋之間,先瀉後痢,腹中疼痛,後重之極,下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飲水,小腹作脹。
配伍特點
此方用車前以利水,用黃連以清熱,用厚朴以分清濁,余則止穢去滯,調和於邪正之間,以解分爭也。君臣佐使既用之攸宜,安有不取效之捷哉!
重要文獻摘要
《陳士鐸醫學全書》:“一夏秋先泄後痢,腹疼痛,後重極,急欲痢又不痢,口渴飲水,小便艱澀,少腹作脹,人謂火邪重,誰知濕熱甚乎?蓋夏傷於熱,飲水必多,熱雖解於一時,濕每留於脾胃,迨秋,風襲皮毛,熱秘臟腑,於是熱欲外泄而不能,勢必與濕合。然濕熱相合,必相爭,疼痛生。相爭必相背,相背必相離,熱欲下出,濕欲相留,彼此牽掣於大腸,後重現。熱欲出不得出,則熱必上焚,必求水以解。上中二焦枯,然濕留下焦,水得水而快意,而火則忌水,乃盤踞邀截之路,使水不能傳膀胱,水火戰鬥,仍從大腸而出,此少腹所以脹也。宜分解濕熱,俾濁者趨大腸,清者人小腸,不必用澀藥止痢。用分解濕熱湯:車前子一兩,厚朴、滑石末三錢,黃連、甘草、枳殼、檳榔一錢。三劑全愈。用車前子利水,黃連清熱,厚朴分清濁,余皆止穢去滯,調和於邪正以解紛。配合攸宜,安有不效。”
《寶雞市老中醫經驗選編》:“分利濕熱法:暑濕內伏,三焦之氣機不宣,不飢噁心,利下紅白積滯,小便不利,舌苔白中心黃膩,宜分利之。藿香梗、川朴、黃苓、黃連、木香、陳皮、滑石。分解濕熱湯主之。”
《柯新橋中醫醫學論文集》:“對陽明里熱證兼微惡風寒者,常仿仲景清氣退熱、兼益氣津法,用白虎加人參湯;“濕痰積中",發熱之時,時感惡寒,或用吐法使痰熱從上而去,或用分解濕熱湯(車前、厚朴、滑石、黃芩、甘草、枳殼、檳榔)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