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想像

分裂的想像

《分裂的想像》是201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慶祥

基本介紹

  • 作者:楊慶祥
  • ISBN:9787301225943
  • 頁數:320
  • 定價:42.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6-30
  • 裝幀:平裝
  • 叢書:  中國現代文學館青年批評家叢書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分裂的想像》分為上下編,上編以文學史研究為主,考察80年代最重要的文學思潮和文學事件,以重寫文學史、主體論、潘曉討論為具體對象,反思80年代文學範式的建構、遷延和擴散;重新考量新小說、文學性、審美原則等概念的歷史起源和意識形態面向。下編以作家作品研究為主,涉及路遙、韓少功、殘雪、柯雲路、張悅然等經典和非經典作家,跨越80年代和“80後”兩個頗具歷史意味的時段,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推演社會歷史如何轉化為美學裝置,反思文學寫作在當下的困境和可能。

作者介紹

楊慶祥,1980年生,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國現代文學館首批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出版有專著《“重寫”的限度——“重寫文學史”的想像與實踐》,編著《文學史的潛力》、《重讀路遙》等。曾獲2011年“中國年度青年批評家獎”。

作品目錄

叢書總序 吳義勤
代序 局勢中的文學與批評 ——楊慶祥訪談
上 編
在“大歷史”中建構“文學史” ——關於“重返八十年代文學”
如何理解“重寫文學史”的“歷史性”
審美原則、敘事體式和文學史的“權力” ——再談“重寫文學史”
如何理解“1980 年代文學”
“主體論”與“新時期文學”的建構 ——以劉再復《論文學的主體性》為中心
“讀 者”與“新小說”之發生 ——以《上海文學》(1985 年)為中心
《新小說在1985 年》中的小說觀念
“選本”與“第三代詩歌”的“經典化”
“潘曉討論”:社會問題與文學敘事 ——兼及“文學”與“社會”的歷史性勾連
80 年代:“歷史化”視野中的文學史問題
下 編
路遙的自我意識和寫作姿態 ——兼及1985 前後“ 文學場”的歷史分析
妥協的結局和解放的難度 ——重讀《人生》
《新星》與“體制內”改革敘事 ——兼及對“ 改革文學”的反思
小屋的恐懼和救贖 ——《山上的小屋》中的歷史講述
韓少功的文化焦慮和文化宿命 ——以《山南水北》為討論起點
“孤獨”的社會學和病理學 ——張悅然的《好事近》及“80 後”的美學取向
抵抗 的“假面” ——關於“韓寒”的一些思考
新世紀詩歌寫作的幾個問題
為了一種更有效的寫作 ——2011 年短篇小說概述
重返小說寫作的“歷史現場”
分裂的想像和建構的可能 ——當下中國的文化主體和文化症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