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氣丸是一個中醫藥方。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分氣丸
- 來源:《雞峰普濟方》
分氣丸是一個中醫藥方。
分氣丸是一個中醫藥方。【來源】《雞峰普濟方》卷二十。【組成】附子 吳茱萸 當歸 川芎 陳皮 蓬莪術 乾薑 延胡索 桂 五味子 白芷 白及 益智仁 白朮各30克【用法】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
木香分氣丸,中成藥名。為理氣劑,具有寬胸消脹,理氣止嘔之功效。用於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兩脅脹滿、胃脘疼痛、倒飽嘈雜、噁心嘔吐、噯氣吞酸。藥品類型 非處方甲類 性狀 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氣香,味微辛。主要功效 寬胸消脹,理氣止嘔。適用病症 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兩脅...
溫中分氣丸是一種藥物,主治三焦氣不升降,胸腹滿悶。溫中分氣丸 藥物組成:天南星1兩,半夏1兩,白朮半兩,香附子3兩(3味用薑汁半盞、米醋半盞、水1盞同煮乾),茯苓半兩,木香1分。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一八三引《衛生家寶》。方劑主治:三焦氣不升降,胸腹滿悶。製備方法:上為細末,酒煮糊為丸...
分氣煎丸 分氣煎丸,以香附子、陳橘皮等為主要組成藥物的藥方 處方 香附子4兩,陳橘皮2兩,木香(生)半兩,丁香(生)半兩,薑黃2兩(生)。製法 上為細末,醋煮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 快胸膈,進飲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摘錄 《雞峰》卷二十 ...
木香分氣圓是一種藥名,主治治一切氣逆,心胸滿悶,腹脅虛脹,飲食不消,乾嘔吐逆,胸膈痞滿,上氣咳嗽冷痰,氣不升降,並宜服之。處方 木香、丁香皮、香附子(炒、去毛)、蓬莪茂(煨)、縮砂仁、甘草,各四兩;藿香葉、川薑黃、檀香、甘松(洗),各一兩。製法 上十味曬乾,不見火,搗,羅為細末,...
丁香勻氣丸是丁香1分,木香1分,沉香(銼)1分,肉豆蔻(去殼)1分,桂(去粗皮)1分,京三棱(煨,先搗取末)1分,當歸(洗,切,焙)1分,陳橘皮所做成的藥物。【別名】 丁香丸 【處方】 丁香1分,木香1分,沉香(銼)1分,肉豆蔻(去殼)1分,桂(去粗皮)1分,京三棱(煨,先搗取末)1分,...
承氣丸是由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別研),枳實1分(麩炒令黃色),川芒消2兩,大麻仁1兩(研入)製作的一款藥品。主要用於治療熱病,若10餘日不大便者。承氣丸 【處方來源】《聖惠》卷十八。【製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水送下,...
逐氣丸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縮砂仁、紅豆、良姜、青皮、陳皮等。組成 縮砂仁、紅豆、良姜、青皮、陳皮(去瓤)、枳殼(炒,去瓤皮)1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炮)半兩,木香半兩,硇砂半兩,木瓜(乾者)1兩半,當歸6錢。出處 《永樂大典》卷一四九四八引《經驗普濟加減方》。主治 婦人血氣衰弱,...
《雜病廣義》:“若脾腎陽虛則以上二者症狀可兼而有之,治療當然要溫補脾腎,利水消腫,如真武湯、通氣丸、沉附湯、壯原湯等。若見手足腫伴喘,余無他證者屬於氣,宜理氣為主兼以化水,如無礙丸、隧香丸、木香分氣湯等,若喘甚者漢防己散或五皮散治療。關於調攝之法,發病初期,應忌食食鹽。腫勢漸退...
續斷1兩,防風1兩,枳殼(炒)1兩,獨活1兩,人參1兩,白朮1兩,甘草1兩。功效:順三焦,和五臟,潤腸胃,除風氣。主治:冷熱壅結,津液耗少,令人大便閉塞不通,及年高氣弱,及有風人大便閉澀。用法用量:每服35丸,加至5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製備方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丹砂(研)各一分,巴豆二十一粒(去皮,熱灰內炮令紫色,研)。用法用量 上為末,與安息香等一處攪和研勻,酒煮麵糊和,再搗三二百下,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溫生薑湯送下。主治 膈氣痰結,嘔逆減食;及積聚留結,心腹脹滿。文獻摘要 《醫方類聚》:“治膈氣痰結,嘔逆減食,丁香勻氣丸方。”
理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具有舒肝理氣,開郁導滯之功效。主治男女之氣滯肝鬱,小兒疳積。組成 蔻仁二兩六錢七分,砂仁、草果仁各一兩三錢四分,木香、三棱各六錢七分,檳榔一兩,雞內金、盔沉各一兩三錢四分,甘草、枳殼、山楂、姜夏、白朮、烏藥各六錢七分,川軍、二醜...
調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一八五引《治風經驗方》。具有調氣,進飲食之功效。主治風濕手足麻痹,語言謇澀,胸膈滯悶,痰涎並多。組成 南木香、羌活、舶上茴香(炒)、桂(去粗皮,不見火)、陳皮各半兩,蓬莪術(銼,炒)、酸棗仁(炒)各一兩半,京三棱(濕紙裹,煨透取出搗)、枳殼(面炒去瓤)、...
【用法】上藥為細末,生薑汁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用生薑湯送下。【主治】久嗽痰喘,浮腫者。方劑名稱 款氣丸 藥物組成 丁香1分,木香1分,沉香1分,白檀香1分,桂(去粗皮)1分,肉豆蔻(去殼)1分,檳榔(銼)1分,蓽澄茄1分,大戟(炒)1分,甘遂(炒)1分,木通(銼)1兩...
本品為深棕色的濃縮丸;氣芳香,味甘、微苦。主要功效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使用病症 用於暑濕感冒,頭痛身重胸悶,或惡寒發熱,脘腹脹痛,嘔吐泄瀉。主要成分 廣藿香、紫蘇葉、白芷、白朮(炒)、陳皮、半夏(制)、厚朴(姜制)、大腹皮、桔梗。常見規格 200s。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不良反應 尚不...
半兩,高良姜(炒)半兩,補骨脂(炒)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威靈仙(去土)半兩,茴香子(炒)1兩半,檳榔(生)2枚。【製法】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補虛壯筋骨。主治臍下撮痛及小腸氣。【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流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御藥院方》卷八。具有消導滯氣,通和陰陽,消舊飲的功效。主治五積六聚,癜瘕癖塊留飲。皆系寒氣客搏於腸胃之間,久而停留不去,變成諸疾。組成 木香、川茴香(微炒)、菖蒲、青皮(去瓤)、蓬莪茂(炒,銼)、紅橘皮(去瓤)、擯榔、蘿蔔子、補骨脂(微炒)、蓽澄茄、縮...
快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七十一。主治脾積痞氣,心腹脹滿,嘔逆噫酸。組成 檳榔三枚(銼),木香一兩(30g),肉豆蔻(去殼)半兩(15g),甘遂半兩(麩炒黃)(15g),大戟一分(炮)(7.5g),白牽牛一兩(炒)(30g),墨(燒赤,醋淬)一分(7.5g),沉香半兩(15g),京三棱...
用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二錢重。每服一丸,白開水送下 主治:氣滯不舒,胸膈脹滿,飲食停留,胃脘作痛,大便燥結,消化不良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瀋陽方)功用:開郁順氣,寬胸利膈,消食健脾,潤燥止痛 名稱:木香分氣丸 組成:香附子、南木香、縮砂、甘草、京三棱、薑黃 用法:上為末,...
胡椒宣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一九二。主治浮腫。組成 厚朴(薑汁制,用巴豆二八粒,輕手破,同厚朴四兩炒熱,去豆用)(120g),菌頭蘿子一兩(30g),羌活一兩(30g),藿香半兩(15g),木香一兩(30g)。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為末,用蒜磨水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用燈心、...
大理氣丸主治理氣。主治萬病,疝瘕癥結。【處方】牛膝2兩,甘草2兩,人參2兩,茯苓2兩,遠志2兩,恆山2兩,苦參2兩,丹參2兩,沙參2兩,龍膽2兩,芍藥2兩,牡蒙2兩,半夏2兩,杏仁2兩,紫菀2兩,龍骨2兩,天雄2兩,附子2兩,葛根2兩,橘皮2兩,巴豆2兩,狼牙2兩,大黃3兩,牡蠣3兩,白朮3兩,白薇6...
利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六。具有流濕潤燥,推陳致新,滋陰抑陽,散郁破結,活血通徑之功效。主治一切氣滯,心腹脹悶疼痛,脅肋膨脹,嘔吐酸水、痰涎不利,頭目眩暈,並食積酒毒,及米谷不化,或下痢膿血,大小便結滯不快,氣壅積熱,口苦,煩燥,涕唾稠粘。臨床上用於抑鬱症、躁狂症、精神...
木香順氣丸,中成藥名。為理氣劑,具有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噁心、噯氣納呆。藥品類型 非處方甲類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氣香,味苦。主要功效 行氣化濕,健脾和胃。適用病症 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噁心、噯氣納呆。
將前四味銼碎,用雷竹瀝七浸七曬,候乾,為極細末,和沉香末再研勻,用竹瀝加生薑汁少許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曬乾,不見火。每服一錢,小兒六分,以淡薑湯送下。功用 1.《醫略六書》:通閉舒郁。2.《中藥成方配本》:化氣通滯。主治 1.《準繩類方》:赤白青黃等色痢疾,諸般腹痛,飲食傷積、...
大理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具有理氣之功效。主治萬病,疝瘕百結。組成 牛膝、甘草、人參、茯苓、遠志、恆山、苦參、丹參、沙參、龍膽、芍藥、牡蒙、半夏、杏仁、紫菀、龍骨、天雄、附子、葛根、橘皮、巴豆、狼牙各二兩,大黃、牡蠣、白朮各三兩,白薇六分,玄參十分,齶蘆一枚(大者),...
用法:上為末,蒸餅和丸梧子大,溫水下七八十丸 主治:治傷濕熱之物不消,作痞滿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為《內外傷辨》卷下“枳實導滯丸”之異名。見該條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玉機辨症》:“潔古、東垣枳術丸之類,雖日消導,固有補益之意存乎其間。其他如木香分氣丸,導氣枳實丸,大枳殼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