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七十一。主治脾積痞氣,心腹脹滿,嘔逆噫酸。
基本介紹
- 名稱:快氣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 組成:檳榔、木香、肉豆蔻、甘遂、大戟、白牽牛、墨、沉香、京三棱、陳橘皮、青橘皮
- 主治:脾積痞氣,心腹脹滿,嘔逆噫酸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檳榔三枚(銼),木香一兩(30g),肉豆蔻(去殼)半兩(15g),甘遂半兩(麩炒黃)(15g),大戟一分(炮)(7.5g),白牽牛一兩(炒)(30g),墨(燒赤,醋淬)一分(7.5g),沉香半兩(15g),京三棱(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30g)。
用法用量
上為末,白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主治
脾積痞氣,心腹脹滿,嘔逆噫酸。
附方
名稱:快氣丸
組成:蚌粉、木香、丁香、陳皮、豆蔻
用法:上蚌粉先以火煅一次,取出為末,用生薑自然汁浸,卻焙碾前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食前姜鹽湯送下
主治:脾痛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引《衛生家寶》
名稱:快氣丸
組成:糯米、乾薑、陳皮、青皮、巴豆
用法:上為末,薄醋糊為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七丸,食後生薑、紫蘇湯送下
主治:心腹膨脹,面色萎黃,或發虛腫,大便閉澀,咽酸不食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〇二引《吳氏集驗方》
名稱:快氣丸
組成:陳橘皮、大蒜
用法:上為細末,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溫米飲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膈氣噎,不下飲食,肌體羸瘦
出處:《普濟方》卷二〇四引《經驗濟世方》
名稱:太倉散
組成:倉米或白米
用法:日西時於日下水微拌濕,便在日中曬乾,紙袋盛掛通風處。每服水煎一撮,和汁飲之,即時便下
主治:胃反,及膈氣不下食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六
名稱:太倉散
組成:陳蒼米、沉香末
用法:拌勻,米飲調下
主治:胃反,及膈氣不下食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六
名稱:七香丸
組成:丁香、檀香、益智仁、甘草、木香、蓬莪術、香附子
用法:上用甘草膏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二三粒,薑湯嚼下;治一切結實,沖胸膈惡氣,用水、薑汁煎服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八
功用:通中快氣
名稱:十寶大安散
組成:大黃、甘草、牽牛、檳榔
用法:上藥每一斤,用木香半兩,夏加南木香,秋加天花粉為細末。每服三錢,五更雞初鳴時,用冷水調下。十五歲以下作二服,小兒隨意加減。加黃芪(蜜炙七次)、陳皮(去白),生胡椒、蓬莪茂(炮)、三棱(炮),自然有瀉有補
主治:男子婦人老幼,年深日久,一切沉痰積氣塊,十種水氣、血氣。下部小腸偏墜,木腎,乾濕腳氣,十隔五噎,翻胃嘔吐食,心氣脾疼,喘急痰飲,咳嗽肺脹,吐血鼻衄,五淋,白癩,大風瘡癬,腰腿疼痛,五種消渴,二十四種痔漏,腸風下血,三十六種風,七十二般氣,惡毒赤腫,紫血癜風,癰疽癤毒,左右癱,赤白瀉痢,寒熱瘧疾,陰陽二毒,山嵐瘴氣,婦人赤白帶下,經脈不調,崩中漏下,小兒疳氣癲癇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