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杉葉藻(Hippuris vulgaris Linn. var. ramificans D.Yu)分布在我國東北、內蒙古、華北北部、西北、台灣、西南、西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分枝杉葉藻
- 拉丁學名:Hippuris vulgaris Linn. var. ramificans D.Yu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桃金孃目 Myrtiflorae
- 科:杉葉藻科 Hippuridaceae
- 屬:杉葉藻屬 Hippuris
- 種:杉葉藻 Hippuris vulgari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莖頂部具3個分枝,節間較短,長0.3-0.5厘米,葉先端急尖,全為沉水草本植物。
杉葉藻(原變種):多年生水生草本,全株光滑無毛。莖直立,多節,常帶紫紅色,高8-150厘米,上部不分枝,下部合軸分枝,有匍匐白色或棕色肉質根莖,節上生多數纖細棕色鬚根,生於泥中。葉條形,輪生,兩型,無柄,(4-) 8-10 (-12)片輪生。沉水中的根莖粗大,圓柱形,徑3-5毫米,莖中具多孔隙貯氣組織,白色或棕色,節上生多數鬚根;葉線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約1-1.5毫米,全緣,較彎曲細長,柔軟脆弱,莖中部葉最長,向上或向下漸短;露出水面的根莖較沉水葉根莖細小,節間亦短,節間長5-15毫米,徑3-5毫米,表面平滑,莖中空隙少而小;葉條形或狹長圓形,長1.5-2.5(-6)厘米,寬1-1.5厘米,無柄、全緣,與深水葉相比稍短而挺直,羽狀脈不明顯,先端有一半透明,易斷離成二叉狀擴大的短銳尖。花細小,兩性,稀單性,無梗,單生葉腋;萼與子房大部分合生成卵狀橢圓形,萼全緣,常帶紫色;無花盤;雄蕊1,生於子房上略偏一側;花絲細,常短於花柱,被疏毛或無毛,花葯紅色,橢圓形,個字著生,頂端常靠在花葯背部兩藥室之間,兩裂,長約1毫米;子房下位,橢圓形,長不到1毫米,1室,內有1倒生胚珠,胚珠有一單層珠被,珠孔完全閉合,有珠柄,花柱宿存,針狀,稍長於花絲,被疏毛,雌蕊先熟,主要為風媒傳粉。果為小堅果狀,卵狀橢圓形,長約1.2-1.5毫米,直徑約1毫米,表面平滑無毛,外果皮薄,內果皮厚而硬,不開裂,內有1種子,外種皮具胚乳。花期4-9月,果期5-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內蒙古阿倫河上游兩岸淺水處(模式標本產地)。
分布範圍
分布在我國東北、內蒙古、華北北部、西北、台灣、西南、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