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衝突理論,是對社會助長效應的一種解釋。該理論認為他人在場時,個體需要同時努力去注意他人和自己的工作,由此產生的衝突會引起社會助長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散-衝突理論
- 套用學科:心理學
理論內容,實驗,
理論內容
該理論認為他人在場時,個體需要同時努力去注意他人和自己的工作,由此產生的衝突會引起社會助長現象。
巴倫(R.S.Baron,1986)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社會性喚起在某種程度上是引起被試在工作時分心的原因。進一步的研究證明,他人在場,無論是觀眾還是合作者都會使人分心,因為分心,就會使當事人認知超載,從而影響任務的表現。尤其是,當必須同時注意任務和觀眾時,既會使喚起水平上升又有認知超載的可能性。認知超載反過來又會限制個體的注意廣度,使注意力只可能放在關鍵線索或突然出現的無關刺激上。但按照分心-衝突理論,他人在場會使人更容易去關注重要線索,而這些線索對完成任務又很重要。
實驗
休格特(Huguet,1999)和同事一起按照這個思路設計了一系列巧妙實驗。他們採用了有很多個刺激條件的Stroop任務。在任務中,要求被試讀出一些表示顏色的字(如紅、綠),有的字與其本身的顏色一致(如紅字用紅色表示),有的不一致(如紅字用綠色顯示)。一般情況下,當字和色不匹配時,個體的反應速度比較慢,這叫做Stroop 效應。實驗分四個情境:沒有他人在場,一個正專心讀書的觀眾,即不關注被試的觀眾,一個被試看不見的觀眾,即不可見觀眾,還有一觀看受試者完成任務的觀眾(即關注被試的觀眾)。在被試完成Stroop往務後,要求被試把他們看到過的字從一大堆字中挑出來。研究結果有力地支持了分心-衝突理論,注意力分配理論。在沒有觀眾的條件下,Stroop 效應最明顯;在有觀眾的條件下,尤其是在關注被試的觀眾和不可見的觀眾兩種條件下Stroop 效應會減少;無觀眾的條件下受試者的再認成績最好,也可以說明因為有觀眾在場使受試者注意分散,干擾了記憶。總之,認知過程在社會助長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不僅僅因為喚醒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