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的知識粘滯研究》是依託武漢理工大學,由劉國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的知識粘滯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國新
- 依託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全球化意味著分散式創新,許多跨國公司和大企業在將其生產經營活動全球化的同時,積極探索並實踐了將其研發活動本土化或跨地域分布,實施分散式創新。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化的高速發展,知識資源已經成為企業最具戰略重要性的資源。分散式創新成功的關鍵是實現知識共享和知識有效套用,從合作夥伴和客戶那裡獲得創造力和知識,通過知識共享不斷創造出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但在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由於知識粘滯的存在導致知識和信息難以有效流動和轉移,影響其創新績效和競爭力的提升,給分散式創新造成現實困難和阻礙。現有研究對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的知識粘滯關注較少。因此,探討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知識粘滯的形成機理、知識粘滯強度的測量評價方法,揭示知識粘滯對分散式創新網路的影響和作用機理並對知識粘滯的削弱、轉移機制進行研究,以加速粘滯知識的整合和轉移,提升分散式創新網路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結題摘要
項目對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的知識粘滯問題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探討。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分散式創新的定義、分散式創新網路概念的界定和特徵的總結、分散式創新網路系統及網路構建影響因素;(2)知識粘滯的涵義與類型、特徵(負面特徵與正面特徵)與影響因素(知識特徵、空間距離、知識吸收能力、創新網路的穩定程度、情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3)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的知識轉移機制,主要包括網路中的知識分布、知識轉移過程、知識轉移機制;(4)形成了分散式創新的“S-A-C”(即“Situation-Action-Cognition”首字母縮寫)的理論視角,在此視角下展開對分散式創新及其知識粘滯的分析探討,構建了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知識共享的概念模型,剖析了知識粘滯形成的層次及因素,進而針對各個粘滯層次及因素提出削弱對策模型;(5)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知識粘滯度的概念、知識粘滯問題的層次與度量、知識粘滯度的情境分類,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節點知識粘滯度理論模型及指標體系;(6)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知識粘滯削弱系統的構建,主要包括系統的總體框架、情境削弱子系統、活動削弱子系統和認知削弱子系統;(7)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的特點、階段、困難,產學研協同創新中知識粘滯的形成過程、影響因素及其檢驗、知識粘滯的管控;(8)IBM、寶潔、西門子、英特爾、華為、美的等國內外傳統與高科技企業獲取創意與創新資源的做法與經驗。 項目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1)借鑑國內外分散式創新和知識粘滯的初步研究成果,結合跨國公司的創新管理實踐,準確界定了分散式創新網路和知識粘滯的概念;(2)深刻揭示了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的知識轉移機制和知識粘滯形成的機理,擴展和豐富了分散式創新和知識管理的研究內容;(3)通過實際調研和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率先對分散式創新網路中知識的粘滯度進行定量測量,並提出粘滯度指數;(4)通過實證分析,對知識粘滯的削弱與轉移機制進行了研究並提出對策,分析了產學研協同創新中的知識粘滯問題。 整體來看,在理論上,項目深化和豐富了技術創新管理和知識管理的理論體系;在實踐上,為我國企業的分散式創新管理和知識管理提供了運行、評價、管理與決策方面的指導。項目發表論文27篇,三大檢索收錄5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認定的重要期刊4篇,並且與德國不萊梅大學、武鋼等科研單位和大型企業就該項目展開了長期緊密的合作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