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氣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方論》卷五。具有通利大小便之功效。主治憂思郁怒,諸氣痞滿停滯。
基本介紹
- 名稱:分心氣飲
- 別名:心氣飲(《丹溪心法》卷四)
- 出處:《仁齋直指方論》卷五
- 組成:紫蘇莖葉、半夏、枳殼、青皮、陳橘紅、大腹皮、桑白皮、木通、赤茯苓、南木香、檳榔、蓬莪術、麥門冬、桔梗、肉桂、香附、藿香、甘草
- 功用:通利大小便
- 主治:憂思郁怒,諸氣痞滿停滯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分心氣飲紫蘇君,赤芍羌通橘二陳。大腹青皮桑白炒,好將官桂善調停。
組成
紫蘇莖葉三兩,半夏(制)、枳殼(制)各一兩半,青皮(去白)、陳橘紅、大腹皮、桑白皮(炒)、木通(去節)、赤茯苓、南木香、檳榔、蓬莪術(煨)、麥門冬(去心)、桔梗、肉桂、香附、藿香各一兩,甘草(炙)一兩三分。'
用法用量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兩大盞,加生薑三片,大棗二個,燈心十莖,煎七分,不拘時候服。
功用
通利大小便。
主治
憂思郁怒,諸氣痞滿停滯。
附註
瘴瘧。哩人瘴瘧經年,虛腫腹脹,食不知飽,以此藥吞溫白丸。初則小便數次。後則大便塔通,其病頓愈。
附方
名稱:分心氣飲
組成:木通(去節)、赤芍藥、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陳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兩,紫蘇(去粗梗)四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加生薑三片,大棗二個,燈心五莖,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抑鬱之氣留滯不散,停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噁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後,胸膈虛痞,不思飲食
出處:《局方》卷三(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功用:消化滯氣,升降陰陽,調順三焦,和脾進食
名稱:分心氣飲
組成:木通、丁香皮、人參、麥冬、厚朴、大腹皮
用法:水煎服
主治:婦人胎前噎膈,氣多而食不下者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名稱:分心氣飲子
組成:青皮二錢,陳皮五錢,白茯苓三錢半,半夏三錢半(制),紫蘇二兩,大腹皮五錢(洗),厚朴(炒)三錢半,赤芍三錢,桑白皮(炒)五錢,木通三錢半,桔梗五錢,甘草二錢
用法:分五劑。每劑加生薑三片,大棗一個,燈心十根,水煎服
主治:氣實,刺痛脹滿
出處:《國醫宗旨》卷二
重要文獻摘要
《仁齋直指方論》:“治七情痞滯,通利大小便,清而疏快。紫蘇葉一錢二分,甘草炙七分,半夏制、枳殼各六分,青皮、陳皮、木通、大腹皮、桑白皮、木香、赤茯苓、檳榔、蓬術、麥門冬、桔梗、桂皮、香附子、藿香各五分。上銼,姜三片,棗二枚,燈心十莖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