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醫學技能(2006年6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分子醫學技能》是200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俊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子醫學技能
  • 作者:周俊宜
  • 出版時間:2006年6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703017123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分子醫學概論為引導,圍繞分子醫學研究相關的技術領域,系統介紹了核酸技術、蛋白質技術、免疫分析技術、細胞培養技術以及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幾種前沿技術。

圖書目錄

前言
本書內容說明
分子醫學概論
1 分子機制
2 疾病的基因診斷
3 疾病的基因治療
4 疾病的基因預防
5 分子醫學技術
6 分子醫學的社會、倫理問題
7 分子醫學在現代醫學發展中的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篇 核酸技術
第1章 核酸製備與擴增
1.1 基因組DNA的提取與純化
1.1.1 原理
1.1.2 材料
1.1.3 實驗方案
1.1.4 常見問題及可能原因
1.2 RNA的提取和cDNA合成
1.2.1 原理
1.2.2 實驗方案
1.2.3 注意事項
1.3 聚合酶鏈反應(PCR)
1.3. 1PCR技術原理
1.3.2 材料
1.3.3 方案
1.3.4 注意事項
第2章 核酸的檢測
2.1 電泳分析法
2.1.1 原理
2.1.2 材料
2.1.3 DNA的瓊脂糖凝膠電泳的實驗方案
2.1.4 注意事項
2.1.5 結果討論
2.2 分光光度分析法
2.2.1 原理
2.2.2 紫外光譜分析法檢測DNA含量
2.2.3 分光光度法檢測RNA濃度
第3章 核酸雜交與核酸探針
3.1 概論
3.1.1 探針的種類
3.1.2 標記物的選擇
3.1.3 核酸探針標記的方法
3.1.4 幾種常見的雜交方法
3.2 核酸探針與雜交常規實驗
3.2.1 核酸探針的製備和標記
3.2.2 原位雜交法進行重組質粒的篩選
3.2.3 Southern雜交
3.2.4 Northern雜交
第4章 基因克隆
4.1 分離目的基因和基因載體
4.1.1 概論
4.1.2 目的基因的獲取
4.1.3 質粒製備的常規方案
4.2 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切割目的基因和基因載體
4.2.1 概論
4.2.2 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酶切與鑑定
4.3 目的基因和基因載體的體外連線
4.3.1 概論
4.3.2 載體與目的基因的連線
4.4 重組DNA轉化宿主細胞
4.4.1 概論
4.4.2 重組DNA轉化大腸桿菌
4.5 重組體陽性克隆的篩選
4.5.1 概論
4.5.2 實驗方案
4.6 外源基因在宿主細胞中的表達
4.6.1 概論
4.6.2 在大腸桿菌中表達蛋白產物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篇 蛋白質技術
第5章 蛋白質樣品的製備技術
5.1 蛋白質樣品的預處理
5.2 細胞的破碎
5.2.1 機械方法
5.2.2 物理方法
5.2.3 化學及生物化學方法
5.3 蛋白質的提取
5.3.1 水溶液提取法
5.3.2 有機溶劑提取法
5.3.3 表面活性劑的利用
5.3.4 提取過程中的蛋白質保護
5.4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5.4.1 根據蛋白質溶解度不同的分離方法
5.4.2 根據蛋白質分子質量大小不同的分離方法
5.4.3 根據蛋白質帶電性質進行分離
5.4.4 根據配體特異性的分離方法——親和層析法
5.5 蛋白質濃縮、乾燥和保存
5.5.1 蛋白質的濃縮
5.5.2 蛋白質的乾燥
5.5.3 蛋白質的儲存
第6章 蛋白質定量檢測技術
6.1 紫外(UV)吸收測定法
6.1.1 實驗原理
6.1.2 試劑和設備
6.1.3 操作方法
6.1.4 注意事項
6.2 Folin-酚試劑法(Lowry法)
6.2.1 基本原理
6.2.2 試劑和設備
6.2.3 操作步驟
6.2.4 注意事項
6.3 考馬斯亮藍法(Bradford檢測法)
6.3.1 基本原理
6.3.2 試劑與設備
6.3.3 操作步驟
6.3.4 注意事項
6.4 二喹啉甲酸(BCA)檢測法
6.4.1 基本原理
6.4.2 試劑與設備
6.4.3 操作步驟
6.4.4 注意事項
第7章 蛋白質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7.1 聚丙烯醯胺凝膠的合成和結構
7.2 聚丙烯醯胺凝膠濃度和孔徑的選擇
7.3 不連續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的基本原理
7.4 實驗材料和試劑
7.5 實驗步驟
7.5.1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的灌制
7.6 膠的染色及處理
7.6.1 用考馬斯亮藍對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進行染色
7.6.2 用銀鹽對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進行染色
7.6.3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的乾燥
7.7 注意事項
附:圓盤電泳
第8章 蛋白質的免疫印跡技術
8.1 蛋白質的SDS-聚丙烯醯胺電泳
8.2 蛋白質從凝膠轉移至膜上
8.2.1 基本原理
8.2.2 試劑與器材
8.2.3 操作步驟
8.2.4 注意事項
8.3 蛋白質轉移膜的免疫檢測
8.3.1 基本原理
8.3.2 試劑
8.3.3 操作步驟
8.4 免疫印跡後膜的重複使用
8.4.1 消除緩衝液(100ml)
8.4.2 操作步驟
8.5 免疫印跡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8.5.1 抗體的性質與使用
8.5.2 樣品中待檢測蛋白質的含量
8.5.3 背景問題
8.5.4 轉印效率低
8.5.5 設定對照與解釋結果
8.5.6 免疫印跡技術的靈敏度
第9章 蛋白質層析技術
9.1 層析的基本概念
9.2 層析的基本理論
9.3 層析法的分類
9.4 柱層析的基本裝置及基本操作
9.4.1 柱層析的基本裝置
9.4.2 柱層析的基本操作
9.5 幾種常見的蛋白質層析技術
9.5.1 凝膠層析
9.5.2 離子交換層析
9.5.3 親和層析
9.5.4 高效液相色譜法
附:實驗
實驗一 血清γ球蛋白的分離純化(分子篩層析法)
實驗二 血清蛋白質的分離(離子交換層析法)
實驗三 凝膠層析法分離蛋白質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篇 免疫分析技術
第10章 單向瓊脂擴散實驗
10.1 實驗目的和要求
10.2 實驗原理
10.3 實驗方法
10.3.1 材料
10.3.2 方法
10.4 實驗結果分析
第11章 雙向瓊脂擴散實驗
11.1 實驗目的和要求
11.2 實驗原理
11.3 實驗方法
11.3.1 材料
11.3.2 方法
11.4 實驗結果觀察分析
11.4.1 結果觀察
11.4.2 結果分析
第12章火箭免疫電泳
12.1 實驗目的和要求
12.2 實驗原理
12.3 實驗方法
12.3.1 材料
12.3.2 方法
12.4 結果判定
12.5 注意事項
第13章 凝集反應
13.1 實驗目的和要求
13.2 實驗原理
13.3 實驗方法
13.3.1 玻片凝集反應
13.3.2 試管凝集反應
第14章 E玫瑰花環形成實驗
14.1 實驗目的和要求
14.2 實驗原理
14.3 實驗方法
14.3.1 材料
14.3.2 方法
14.3.3 操作程式
14.4 實驗結果判斷
14.5 注意事項
第15章 T淋巴細胞轉化實驗
15.1 實驗目的和要求
15.2 實驗原理
15.3 實驗方法
15.3.1 試劑
15.3.2 操作
15.4 實驗結果觀察及分析
第16章 免疫螢光技術
16.1 實驗目的和要求
16.2 實驗原理
16.3 實驗方法
16.3.1 材料
16.3.2 方法
16.4 實驗結果觀察
第17章 酶聯免疫吸附實驗
17.1 實驗目的和要求
17.2 實驗原理
17.3 實驗方法
17.3.1 材料
17.3.2 試劑的配製
17.3.3 方法與步驟
17.4 結果觀察及分析
第18章 酶聯免疫斑點實驗
18.1 實驗目的和要求
18.2 實驗原理
18.3 方法特點
18.4 實驗材料
18.5 實驗過程
18.6 實驗注意事項
18.7 實驗用途
18.8 實驗結果示範
第19章 酶標抗體法檢查EB病毒IgA抗體(玻片法)
19.1 實驗目的和要求
19.2 實驗原理
19.3 實驗方法
19.4 實驗結果的觀察分析
19.4.1 對照的設立
19.4.2 陽性細胞的染色特徵
第20章 對流免疫電泳
20.1 實驗目的和要求
20.2 實驗原理
20.3 實驗方法
20.3.1 材料
20.3.2 方法
原理
材料
注意事項
附:甲胎蛋白酶標對流電泳測定法
第21章細胞內細胞因子染色法
21.1 實驗目的和要求
21.2 實驗原理
21.3 方法特點
21.4 實驗材料
21.5 實驗過程
21.6 實驗結果示範
第22章 小鼠體液免疫應答的觀測
22.1 實驗目的和要求
22.2 實驗原理
22.3 實驗方法
22.3.1 材料和試劑
22.3.2 方法與步驟
22.4 實驗結果分析
附一 福氏佐劑製備方法
附二 動物的選擇
附三 抗原的處理
附四 動物的免疫
附五 多克隆抗體製備的具體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篇 細胞培養技術
第23章 細胞培養概述
23.1 細胞培養的基本概念
23.2 細胞培養的環境
23.2.1 無污染環境
23.2.2 恆定的溫度
23.2.3 氣體環境
23.2.4 細胞培養基
23.3 細胞培養設施和基本條件
23.3.1 實驗室設計
23.3.2 常用設施及設備
23.3.3 培養器皿
第24章 細胞培養的準備工作
24.1 培養環境的準備
24.1.1 培養室和超淨台的消毒
24.1.2 培養前準備
24.2 培養實驗用品的前期處理
24.2.1 清洗和浸泡
24.2.2 包裝
24.2.3 消毒
24.3 細胞培養用液及培養基(液)的準備
24.3.1 培養基(液)
24.3.2 水
24.3.3 平衡鹽溶液(PBS)
24.3.4 消化液
24.3.5 抗生素
24.3.6 細胞凍存液
附一 細胞培養的實驗程式
附二 細胞凍存程式
第25章 培養細胞的取材
25.1 取材的基本器材和要求
25.1.1 基本器材和用品
25.1.2 基本要求
25.2 各種組織的取材方法
25.2.1 皮膚和黏膜的取材
25.2.2 內臟和實體瘤的取材
25.2.3 血細胞的取材
25.2.4 鼠胚組織的取材
25.2.5 雞胚組織的取材
25.2.6 骨髓、羊水、胸水、腹水內細胞的取材
第26章 培養細胞的分離方法
26.1 組 織材料的分離
26.1.1 細胞懸液的分離方法
26.1.2 組織塊的分離方法
第27章 細胞的原代培養
27.1 組織塊培養法
27.1.1 原理
27.1.2 用品與試劑
27.1.3 操作步驟
27.1.4 注意事項
27.2 消化培養法
27.2.1 原理
27.2.2 用品與試劑
27.2.3 操作步驟(胎鼠或新生鼠)
27.2.4 注意事項
第28章 細胞的傳代培養
28.1 貼壁細胞的傳代培養
28.1.1 原理
28.1.2 用品與試劑
28.1.3 操作步驟
28.1.4 注意事項
28.2 懸浮細胞的傳代培養
28.2.1 原理
28.2.2 用品與試劑
28.2.3 操作步驟
28.2.4 注意事項
28.3 細胞計數法
28.3.1 原理
28.3.2 用品與試劑
28.3.3 操作步驟
28.3.4 細胞計數要點
28.3.5 初學者易犯的錯誤
28.4 細胞的復甦與凍存
28.4.1 細胞的復甦
28.4.2 細胞的凍存
第29章 培養細胞的細胞生物學
29.1 體內、外細胞的差異和分化
29.1.1 差異
29.1.2 分化
29.2 體外培養細胞的分型
29.2.1 貼附型
29.2.2 懸浮型
29.3 培養細胞的生長和增殖過程
29.3.1 培養細胞生命期
29.3.2 組織培養細胞一代生存期
第30章 建立細胞系或細胞株…
30.1 體外培養細胞的種類和命名
30.1.1 初代培養
30.1.2 細胞系
30.1.3 克隆細胞株
30.1.4 二倍體細胞
30.1.5 遺傳缺陷細胞
30.1.6 腫瘤細胞系或細胞株
30.2 建立細胞系(或細胞株)的要求
30.2.1 組織來源
30.2.2 細胞生物學檢測
30.2.3 培養條件和方法
30.3 已建立細胞系或細胞株的鑑定、管理和使用
附一 細胞培養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附二 細胞培養常識問答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篇 分子醫學前沿技術
第31章蛋白質組學
31.1 蛋白質組學的產生背景
31.2 蛋白質組學及研究技術路線
31.2.1 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內容
31.2.2 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路線
31.3 蛋白質組學常用技術
31.3.1 LCM-雙向電泳後續分析
31.3.2 蛋白質晶片技術
31.3.3 雙色螢光檢測技術
31.3.4 酵母雙雜交系統
31.3.5 噬菌體表面展示技術
31.4 蛋白質組學面臨的問題及發展前景
主要參考文獻
第32章 生物晶片技術
32.1 概念
32.1.1 生物晶片
32.1.2 基因晶片
32.1.3 蛋白質晶片
32.1.4 晶片實驗室
32.2 工作原理
32.2.1 晶片製備
32.2.2 探針的準備
32.2.3 雜交
32.2.4 信號檢測
32.2.5 結果分析
32.2.6 生物信息學分析
32.3 新一代蛋白質研究工具——抗體晶片
32.4 生物晶片的套用
32.4.1 基因表達水平的檢測
32.4.2 基因診斷
32.4.3 藥物篩選
32.4.4 個體化醫療
32.4.5 測序
32.4.6 生物信息學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第33章 幹細胞技術
33.1 幹細胞概述
33.1.1 幹細胞研究的起源與進展
33.1.2 幹細胞的定義與分類
33.1.3 幹細胞的套用前景
33.2 胚胎幹細胞的分離、擴增及鑑定
33.2.1 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分離、擴增
33.2.2 胚胎幹細胞的鑑定
33.3 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分離、擴增及鑑定
33.3.1 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分離、擴增
33.3.2 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鑑定
主要參考文獻
第34章 RNA干擾技術
34.1 概述
34.2 RNA干擾的機制
34.3 脊髓動物細胞中特殊的RNAi現象
34.4 RNAi技術套用的方法
34.4.1 siRNA序列的設計
34.4.2 獲得高純度的siRNA
34.4.3 轉染細胞
34.4.4 分析RNAi的效果
34.4.5 RNA干擾技術的套用
主要參考文獻
第35章 生物信息學
35.1 概述
35.1.1 生物信息學的內容
35.1.2 生物信息學的生物醫學內涵
35.1.3 生物信息學的套用與發展研究
35.2 分子生物信息資料庫
35.2.1 分子生物信息資料庫概述
35.2.2 基因和基因組資料庫
35.2.3 蛋白質資料庫
35.2.4 結構資料庫
35.2.5 功能資料庫
35.2.6 其他資料庫資源
35.3 資料庫查詢和資料庫搜尋
35.3.1 資料庫查詢
35.3.2 資料庫搜尋與序列比對
35.4 核酸與蛋白質結構及功能預測的原理
35.4.1 核酸序列預測的原理與方法
35.4.2 蛋白質結構預測的原理與方法
35.5 生物信息學在醫學中的套用
35.5.1 建立與疾病有關的生物信息學資料庫
35.5.2 分離和鑑定人類基因以及與疾病相關的基因
35.5.3 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35.5.4 加快藥物開發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六篇 分子醫學技術在醫學中的套用
第36章 基因工程產品
36.1 概述
36.2 基因工程藥物表達體系
36.3 基因工程產品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特點
第37章 基因診斷
37.1 基因診斷的對象
37.2 基因診斷的方法
37.2.1 核酸雜交
37.2.2 聚合酶鏈反應
37.2.3 實驗舉例
第38章 基因治療
38.1 進行基因治療必須具備的條件
38.2 基因治療的基本策略
38.2.1 從治療基因的角度
38.2.2 從受體細胞的角度
38.3 基因治療的基本方法
38.3.1 體外療法
38.3.2 體內療法
38.3.3 原位療法
38.4 基因治療的程式
38.4.1 目的基因的選擇與克隆
38.4.2 外源基因的轉移
38.4.3 靶細胞的選擇
38.4.4 細胞轉染與篩選
38.4.5 目的基因的表達及檢測
38.5 基因治療的現狀與前景
38.5.1 對某些疾病基因治療的探索
38.5.2 反義技術
38.5.3 藥物靶向治療
38.6 基因治療存在問題與倫理學
38.6.1 導入基因的穩定高效表達
38.6.2 導入基因的安全性
38.6.3 基因治療與社會倫理道德
第39章 基因疫苗
39.1 基因免疫技術
39.2 基因疫苗的作用特點
39.3 基因疫苗的優越性及所存在的問題
39.4 基因疫苗的套用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七篇 分子醫學技術資料庫
第40章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要求
40.1 實驗室的常規儀器及設施
40.1.1 溫度控制系統
40.1.2 水的淨化裝置
40.1.3 消毒設備
40.1.4 計量系統
40.1.5 其他設備
40.2 離心機室的裝備
40.3 分析儀器室的設定
40.4 核素實驗室
40.5 細胞培養室
40.6 暗室
40.7 冷室
第41章 分子生物學常用儀器
41.1 離心機
41.1.1 離心機的基本原理和結構
41.1.2 離心方法與離心機的使用
41.1.3 離心機的發展與新功能的套用
41.2 分光光度計
41.2.1 分光光度計的基本原理和組成
41.2.2 分光光度法的套用及引起誤差的因素
41.2.3 分光光度計的發展和套用展望
41.3 高效液相色譜儀
41.3.1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41.3.2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操作方法與套用
41.3.3 高效液相色譜的發展和套用展望
41.4 自動化電泳儀器
41.4.1 電泳儀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41.4.2 常用的電泳方法與操作
41.4.3 電泳儀器的發展和套用展望
41.5 PCR基因擴增儀
41.5.1 PCR基因擴增儀的基本結構及性能特點
41.5.2 PCR基因擴增儀的發展和套用展望
41.6 全自動DNA序列測定儀
41.6.1 DNA序列測定儀器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41.6.2 DNA序列測定儀器的發展和套用展望
41.7 生物分子圖像分析系統
41.7.1 生物分子圖像分析系統基本結構和原理
41.7.2 生物分子圖像分析系統的發展和套用展望
41.8 生物晶片相關儀器
41.8.1 生物晶片相關儀器介紹
41.8.2 生物晶片的發展和套用展望
41.9 生物質譜儀
41.9.1 生物質譜儀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41.9.2 生物質譜儀的發展和套用展望
41.10 總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42章分子醫學技術常用數據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