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學的起源與進展——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學的互動作用

分子生物學的起源與進展——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學的互動作用

《分子生物學的起源與進展——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學的互動作用》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向義和。

基本介紹

  • 書名:分子生物學的起源與進展——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學的互動作用
  • 作者:向義和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定價:25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2289456
  • 印次:1-1
  • 印刷日期:2012年7月20日
圖書簡介,目錄,參考文獻,

圖書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以一系列論文組成的專題構成其獨特的體系。全書由12篇論文組成,其中屬於分子生物學起源的3篇,屬於分子生物學進展的9篇,大體上包括了分子生物學中的重要課題。每篇論文構成一個獨立的主題,介紹基因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是怎樣發現的,或遺傳信息的複製、轉錄和翻譯機制是怎樣確立的。與單純的概述性體系不同,這種編排更便於讀者了解生命基本過程的機制確立的來龍去脈,概念之間、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繫,以及科學家的研究思路、創造性工作特點及其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使讀者受到較為全面的科學滋養。
本書以一些科學家的原始論文和原始著作為根據,內容翔實、資料豐富、信息量較大,其中有些原始資料一般情況下很難找到;每篇文章對一個科學事件進行詳細描寫,有一定深度,避免泛泛而談;是一本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具有豐富內涵的高級科普讀物。

目錄

1.1基因概念的歷史發展1
1.2基因性質的物理學分析2
1.2.1基因的最大尺寸2
1.2.2基因的物質結構3
1.2.3基因的穩定性3
1.2.4基因的突變4
1.2.5基因的功能與作用5
1.3薛丁格科學思想的影響5

參考文獻

7
2.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8
2.1走向DNA合作研究之路8
2.2分子建模的實驗依據9
2.3三螺旋模型的失敗11
2.4鹼基互補配對思想的產生12
2.5主鏈的數目、位置和方向13
2.6氫鍵的作用14
2.7從同類配對到互補配對15
2.8雙螺旋模型的建立18
2.9教益和啟迪19
參考文獻21
3.1DNA化學結構式的確立22
3.2X射線衍射分析的概念、原理和方法23
3.2.1晶體與DNA纖維23
3.2.2布拉格方程24
3.2.3倒易格25
3.2.4回擺法25
3.2.5螺旋的變換26
分子生物學的起源與進展--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學的互動作用詳目3.3DNA雙螺旋結構的實驗驗證26
3.3.1威爾金斯的貢獻27
3.3.2富蘭克林的貢獻30
參考文獻33
4.遺傳密碼的破譯34
4.1三聯體密碼的提出34
4.2遺傳密碼的性質36
4.3同聚核苷酸對應的胺基酸的發現38
4.4異聚核苷酸對應的胺基酸的發現39
4.5密碼子排列次序的確定41
4.6全部密碼子的破譯及其特徵42
參考文獻43
5.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機制的發現44
5.1鐮狀細胞血紅蛋白實驗引起的思考44
5.2序列假設與中心法則45
5.3信使RNA與轉錄46
5.4轉移RNA及其功能48
5.5核糖體上蛋白質的合成50
參考文獻51
6.化學鍵本質的揭示52
6.1接受化學鍵的電子理論52
6.2走向物理與化學相結合之路53
6.3吸取量子力學的思想方法54
6.3.1海森伯的量子共振觀念54
6.3.2海特勒和倫敦對氫分子的近似處理55
6.4完善價鍵理論58
6.5.1s和p的本徵函式59
6.5.2碳原子四面體構型提出的問題60
6.5.3雜化鍵軌道波函式的確立61
參考文獻63
7.蛋白質分子α螺旋結構的發現64
7.1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式64
7.2角蛋白的X射線研究65
7.3蛋白質中的氫鍵68
7.4肽平面概念的確立69
7.5α螺旋結構的發現71
7.6α螺旋結構模型的實驗驗證72
7.7方法論的啟迪74
參考文獻76
8.DNA半保留複製和半不連續複製的提出與確立77
8.1半保留複製的確立77
8.1.1半保留複製的提出77
8.1.2半保留複製的實驗驗證80
8.2半不連續複製的確立82
8.2.1半不連續複製的提出82
8.2.2半不連續複製的實驗驗證83
參考文獻86
9.酶促DNA合成研究的進展88
9.1DNA合成的途徑88
9.2DNA聚合酶的提純92
9.3DNA合成的化學機理93
9.4具有生命活性DNA的合成95
參考文獻100
10.DNA聚合酶I的功能與結構的發現101
10.1聚合酶活性中心模型的提出101
10.1.1DNA結合部位102
10.1.2酶的多重功能103
10.1.3聚合階梯104
10.2聚合酶亞單位結構的證實105
10.2.1聚合酶分子量的測定105
10.2.2聚合酶的活性片段105
10.3聚合酶結構的確立108
10.3.1Klenow片段的結構108
10.3.2DNA的結合部位109
10.3.33′→5′外切核酸酶活性位置110
10.3.4聚合酶結合DNA結構的確定112
10.3.5聚合酶複合物結構的確定113
參考文獻114
11.DNA聚合酶III全酶的功能與結構的發現116
11.1DNA聚合酶III的發現116
11.2DNA聚合酶III的發現和全酶形式的分離118
11.2.1DNA聚合酶III和共聚物酶III的發現119
11.2.2DNA聚合酶III全酶形式的分離120
11.3DNA聚合酶III全酶亞基的分離123
11.3.1α、β、γ和δ亞基的分離123
11.3.2ε、θ和τ亞基的分離123
11.3.3DNA聚合酶III全酶的組成125
11.4DNA聚合酶III全酶的結構與功能125
11.4.1核心聚合酶126
11.4.2ε亞基的外切核酸酶活性127
11.4.3β亞基滑動夾子的功能127
11.4.4γ複合物的結構與功能129
參考文獻130
12.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實現131
12.1遺傳圖譜131
12.1.1基因定位與染色體作圖131
12.1.2DNA分子標記133
12.2物理圖譜134
12.2.1細胞遺傳學圖譜134
12.2.2STS圖譜134
12.3表達圖譜136
12.4序列圖譜137
12.4.1逐步克隆測序法137
12.4.2鳥槍法測序138
參考文獻13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