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台,是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的二期建設內容,也是“十四五”懷柔科學中心布局的第一個交叉研究平台,已被列為北京市政府重點工程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大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台
- 簡稱:探針平台
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台,是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的二期建設內容,也是“十四五”懷柔科學中心布局的第一個交叉研究平台,已被列為北京市政府重點工程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大項目。
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台,是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的二期建設內容,也是“十四五”懷柔科學中心布局的第一個交叉研究平台,已被列為北京市政府重點工程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大項目。發展歷史2024年2月7日,...
腦腫瘤分子影像技術的改進和創新。首先,開展腦腫瘤多模態分子影像等關鍵技術研究:採用多模態分子影像技術,以規模化的臨床樣本為基礎,構建並套用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多模分子影像探針,獲取多源影像信息,並構建臨床轉化研究平台,實現腦腫瘤分子顯像診療一體化,促進腦腫瘤精準診斷及手術治療;其次,開展分子影像學研究...
《基於超小磁性納米顆粒的多模態分子影像探針》是依託蘇州大學,由李楨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腫瘤仍是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早診斷和早治療是降低腫瘤死亡率的關鍵。聯合使用多種優勢互補的影像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腫瘤的診斷準確率。本項目將以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為導向,發展基於磁性氧化鐵納米...
廈門大學通於2012年4月組建了分子影像暨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目標為建成面向海內外開放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分子影像學及轉化醫學創新基地和國際化研究平台。科研條件 通過聯合廈門大學已有體外診斷和疫苗研究優勢團隊,組建重大疾病診斷與防治國家級高水平創新平台:分子疫苗學和分子診斷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於2013年12月獲...
《細胞凋亡PET/CT分子影像探針的實驗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王明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分子影像是近幾年由生命科學、醫學、化學和物理交叉而成的新興學科,正在改進和提高我們現在對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機制的理解及其診斷和治療方法。細胞凋亡,即細胞程式性死亡,是一種特殊的細胞死亡形式,在...
《多模式分子影像探針的設計製備與影像研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王怡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分子探針是分子影像學發展的核心課題之一。親和體具有分子尺寸小,與靶蛋白親和性和特異性高,快速的血液、腎臟清除率等優勢,但存在腫瘤攝取量不高、主要依靠腎臟途徑清除的問題。. 本項目以提高親和體探針腫...
“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聯合組建。實驗室致力于軍民深度融合,推動醫用核素的自主創新及臨床轉化。建成國內重要的核醫學與分子影像研發與轉化平台。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集臨床、科研與教學於一體、實行臨床和科研並重的方針,促進...
第三節 核醫學多分子探針影像思維 /118 第九章 神經系統/122 第一節 局部腦血流灌注顯像 /122 第二節 腦代謝顯像 /129 第三節 神經受體顯像 /137 第四節 Aβ 澱粉樣斑塊和Tau 蛋白顯像 /143 ……作者簡介 李方,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核醫學分子影像診療北京市重點實驗...
學會依照疾病類、技術支撐類兩大類系統系統化地推進分支機構建設,每個疾病類分支機構都融合了跨領域、多學科的,打造出Super MDT的創新模式,精心培育出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的精準醫學生命之樹,為科技經濟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平台基礎。2017年06月25日,由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古潔若教授牽頭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風分...
現有專業技術人員3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學位18人,碩士生導師16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中國藥理學會、中國藥理學會麻醉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3人,中國細胞生物學會醫學細胞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1人,山東省藥理學會常務理事、理事4人,形成了一支業務能力較強、學歷層次較高、年齡結構合理、具有一定創新...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由省、部共同支持建設、運行,依託高校是中心建設主體,用創新質量和服務貢獻有力支撐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聚焦區域、行業戰略需求,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協同各方承擔國家、區域、行業重大任務,解決實際問題。中心認定 2018年12月4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2018年度省部共建協同創新...
精準醫療、生物技術藥、現代中藥、創新化學藥、健康管理等產業,主要聚集醫學研究、分子影像、大數據、個性化治療等方向產業企業,構建以創業苗圃、產業孵化器、產業加速器、特色醫療區組成的生物醫學產業生態鏈園區,吸引生物醫學相關聯企業入駐,為企業提供政務、融資、人才、行業信息、技術指導和專業公共實驗室平台的六大...
學科平台 醫院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腫瘤學、病理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腫瘤科、病理科、中西醫結合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3個(乳腺癌、放射治療、病理學)、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乳腺癌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3個(腫瘤學、腫瘤放射治療、乳腺癌)、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1個(...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全稱為: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PET),是核醫學領域比較先進的臨床檢查影像技術。正常範圍PET特別適用於在沒有形態學改變之前,早期診斷疾病,發現亞臨床病變以及評價治療效果。PET在腫瘤、冠心病和腦部疾病這三大類疾病的診療中尤其顯示出重要的價值...
成立伊始,河北天地智慧醫療與清華大學建立有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是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醫學影像技術的核心產業化通道。依託清華大學雄厚的科研力量、強大的人才優勢和多學科交叉創新體系,公司始終堅持“產學研醫”聯動機制及合作創新平台,現已成功完成清華大學在放射醫學影像及分子影像領域的多項核心優勢技術的產業化布局...
崔大祥研究方向為:納米材料的製備、生物學效應與安全性評價;基於納米粒子標記與納米效應的腫瘤早期診斷系統與感測器的研製;多功能納米探針與腫瘤的分子影像;胃癌相關的基因與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基於納米技術的CIK與幹細胞治療;高效基因或藥物遞送 系統。平台建設 2013年,崔大祥組織創建上海交通大學納米生物工 程...
生物無機化學、納米材料生物套用以及功能配合物套用。主要以多功能材料為平台,開發面對腫瘤精準醫療的影像探針和診療一體化試劑。[1] 磁、光納米材料在醫學成像、水處理,特別是在疾病的早期診斷上的套用;[2] 磁感測器及其在過渡金屬離子、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學等方面的套用;[3] 咪唑基團配位聚合物及其納米材料的...
疫苗研發)、疫苗與分子診斷集成攻關大平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國家級科技平台,以及翔安創新實驗室、醫用生物製品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傳染性疾病檢測技術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衛生技術評估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分子影像診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科技平台和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實驗...
——創新基地建設再上新台階。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科技自身發展需求的創新基地布局更加合理。建設若干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發機構和世界好的研究型大學,建成一批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創新平台,形成比較完善的公共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和服務體系。——科技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每萬名就業人員的研發人力投入達到43人年。全民科學素質...
高校醫學教育副主編 高等醫學教育雜誌副主編 中國醫師學會核醫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主編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誌副主編 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雜誌主編 Nucl. Sci.& Tech副主編 上海醫學教育雜誌副主編 政協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分子探針、腫瘤影像組學、生物醫學工程 科研項目 科研...
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教育部科研專項經費前沿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湖南省創新平台與人才計畫項目”等多項課題。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SCI收錄期刊論文10餘篇,參與出版專著2部。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南省醫學科技二等獎2項,中南大學醫療新技術項目成果二等獎2項,中南...
現任廣東省放射介入醫療質控中心主任,廣東省腫瘤微創診療轉化醫學創新平台主任,粵港澳大灣區介入醫學聯盟發起人。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榮獲“國之名醫-優秀典範”,首屆廣東省醫師獎獲得者。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珠海市高層次一類人才。學術任職 中國醫師...
科研平台 劉伯里組建了中國第一個放射性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並擔任該重點實驗室籌建期的學術委員會主任。他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了985非動力核技術創新平台的建立(2004年11月),並被任命為985非動力核技術創新平台學術委員會主任。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8年7月,劉伯里先後獲得國防科工委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9項...
面對科研,她是砥礪奮進的實幹家;面對患者,她是春風化雨的貼心人;面對教學,她是銳意創新的拓荒者。執教30年,以一顆赤誠之心,不斷推進醫愛文化育人,助力卓越影像建設;堅守11年,懷一顆勤勉之心,上下求索,親自帶領學生開展“日—周—月—季—年”的英文早讀和閱片活動,牽頭搭建共享交流平台,勇攀醫學影像專業的發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