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擇浙江的城市、鄉村為個案,以田野調查為研究基礎,考察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當代中國社會分化與整合的演變,討論分析社會分化整合的類型與演變,以及理想型的社會分化整合何以可能。作者建立了一個分析中國社會分化與整合演變的邏輯框架,從而為中國社會變遷的路徑提供一個實證與學理性的解釋。作者透過浙江的個案,以豐富的社會學想像力,引導我們去思考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運行軌跡和未來趨勢。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這是一項關於中國社會分化與整合的社會學研究。《分化與整合:一項以浙江為個案的實證研究》選擇浙江的城市、鄉村為個案,以田野調查為研究基礎,考察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當代中國社會分化與整合的演變,討論分析社會分化整合的類型與演變及理想型的社會分化整合何以可能。作者提出了社會分化的社會分工、社會分層和系統功能分化的三個基本維度,將社會整合根據其形成誘因劃分內源性整合與外源性整合,並根據社會分化與整合的狀態、程度,將人類社會發展狀況區分為四種形態,以此為基礎建立了一個分析中國社會分化與整合演變的邏輯框架,從而為中國社會變遷的路徑提供一個實證與學理性的解釋。作者透過浙江的個案,以豐富的社會學想像力,引導我們去思考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運行軌跡和未來趨勢。
作者簡介
楊建華,研究員,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社會學會副會長,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學科組成員,浙江省“十一五”規劃專家組成員,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師範大學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特約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發展社會學,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化、社會發展、社會問題、社會政策、浙江發展等研究,長期主編《浙江社會發展藍皮書》和《長三角藍皮書》,先後在《光明日報》、《求是雜誌》、《中國黨政幹部論壇》、《天津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戰線》、《吉林大學學報》、《江海學刊》、《上海經濟研究》等報刊發表了1 50餘篇學術論文,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雜誌轉載。學術著作《經驗中國:以浙江七村為個案》、《中華早期和合文化》分獲浙江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圖書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1
第二節 經典作家對社會分化與社會整合的理解6
一 馬克思的社會階級理論6
二 迪爾凱姆的社會分工理論10
三 馬克斯·韋伯的社會分層理論16
四 帕森斯的功能性系統結構理論20
五 盧曼的新結構功能主義理論26
六 其他社會學家的相關理論28
七 經典作家社會分化整合理論的啟示30
第三節 近十年中國對社會分化與整合的研究36
一 社會分化的研究狀況36
二 社會整合的研究現狀43
三 研究評述51
第四節 研究的方法與邏輯框架52
一 研究的視角53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54
三 研究的基本框架54
第二章 社會分化整合個案分析57
第一節 個案一——湖州市蘆溪村發展狀況58
一 村莊概覽58
二 經濟狀況61
三 村莊權力組織74
四 村落文化77
第二節 個案二——溫州發展狀況88
一 城市概覽88
二 經濟概況89
三 溫州城鎮“總體化”時期(1949~1977)91
四 溫州城鎮社會的分化93
第三章 社會分工119
第一節 社會分工119
一 社會分工的一般意義119
二 社會分工的總體性分析122
三 社會分工的個案分析125
第二節 職業分化135
一 職業分化的進程135
二 職業分化的動因139
第三節 社會化小生產145
一 概念的提出145
二 社會化小生產的基本特徵146
三 社會化小生產的內生邏輯160
第四章 社會分層165
第一節 階層分化165
一 社會階層劃分標準165
二 社會階層分化168
三 社會階層分化的路徑178
第二節 群體分化185
一 鄉村社會群體分化185
二 城市社會群體分化190
第三節 利益分化192
一 利益分化的三種研究範式:群體分析、階層分析與階級分析193
二 利益分化的特徵與表現195
三 利益分化的向度200
四 利益分化的動因202
五 利益分化的性質——正向分化抑或負向分化206
第五章 系統功能分化213
第一節 社會系統功能分化213
一 系統功能分化213
二 社會體制改革形成系統功能分化215
三 政府系統功能分化220
第二節 社會組織分化223
一 社會組織分化類型223
二 社會組織分化路徑231
第三節 權力結構分化232
一 權力釋義233
二 權力分化235
第四節 權力結構分化個案分析241
一 城市社區權力結構分化個案分析241
二 鄉村社區權力結構分化個案分析261
第五節 文化系統分化270
一 文化分化的必然性271
二 文化的分化273
第六章 內源性整合286
第一節 分工、市場及利益整合287
一 分工整合287
二 市場整合290
三 利益整合294
第二節 家庭整合302
一 代際關聯303
二 代際互惠305
三 家族影響307
第三節 組織整合308
一 政治組織整合309
二 經濟組織整合311
三 社會組織整合313
第四節 社區整合315
一 社區與社區整合315
二 城市社區整合317
三 農村社區整合319
四 社區整合的路徑選擇323
第五節 文化整合325
一 文化傳統對社會的整合325
二 民族精神的整合功能328
三 核心價值觀對社會的整合330
四 社會認同的整合功能332
五 人情文化對鄉土社會的整合334
六 宗教信仰對社會的整合335
第七章 外源性整合341
第一節 制度整合341
一 制度與制度整合341
二 法律對社會的剛性整合349
第二節 契約整合352
一 社會契約352
二 村規民約在浙江金華A村的實踐355
三 村規民約對村落整合與發展作用分析365
四 村規民約尚存在的問題與發展趨勢371
第三節 權力整合377
一 權力的整合377
二 權力整合個案分析384
第八章 理想型社會:高度分化與高度整合389
第一節 當前中國社會分化整合面臨的問題389
一 社會分化不足390
二 社會分化過度411
三 社會排斥439
第二節 理想型社會:高分化度與高整合度的融合451
一 社會分化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451
二 社會分化快速推進浙江區域社會現代轉型457
三 理想型社會是一個高度分化與高度整合的社會463
附錄一 金華A村469
附錄二 調查問卷472
附錄三 訪談提綱487
參考文獻496
後記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