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別識
- 拼音:fèn bié shí
- 類別:佛學術語
- 出處:大藏法數
- 釋義:第六意識
佛學術語,第六意識也。大藏法數曰:‘於六塵等種種諸境而起分別也。此言由第七末那識傳送,第六意識能起分別,故名分別識也。’又曰:‘分別識即第六意識,謂...
三種識,教義名數。關於“識”的一種分類。據四卷本《楞伽經》卷一,“略說有三種識……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分別與諸識的三相,所謂“轉相、業相、...
【二種識】 [出顯識論] 一顯識顯識即第八識。謂此識含藏一切善惡種子。而能顯現一切境界。故名顯識。(第八識即藏識也。)二分別識分別識。即第六意識。謂...
三解 俱舍論九卷二十頁雲:由引業力,識相續流;如火焰行,往彼彼趣,憑附中有,馳赴所生,結生有身;名行緣識。若作此釋;善順契經分別識支通於六識。 四...
佛教術語,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七頁雲:復言世尊!諸所有行,與六識身,相應俱有,同生同滅;何緣故說行是識緣?世尊告曰:以六識身,與福非福及不動行,相應俱有,同...
參禪這一法,本來無可分別,但做起功夫來,初參有初參的難易,老參有老參的難...無心用時不許知(有心用到無心處,無心不許有心知。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
(1)對輸入子模式,分別求出它與該分類器的相應子模式集合中每個子模式的海明距離,然後取其最小值。(2)對輸入模式的所有子模式,重複(1),求得各最小值,將其...
“相”,一般指由條件和合而起、呈現於人的面前、可以分別認識的現象,常稱為法相、事相,有時也稱名相。中文名 性與相 拼音 xing yu xiang 來源地 印度 ...
此宗教義深入分析諸法性相,闡明心識因緣體用,修習唯識觀行,以期轉識成智,...佛陀最初創教之時,為了適應眾生的根器而說了種種的法門並未曾提到宗派的分別...
依唯識宗所說,我執、法執有分別起與俱生起二種:(一)分別起之我執與法執,...前者屬現象的意識作用之第六意識,後者屬於較第六意識更微細之第七末那識,故...
禪那與禪定可視為同義詞,但是兩者的分別在於,禪那的範圍窄而定的範圍寬。禪那...第七末那識是輪迴的禍首,因為它執著現前虛妄的身心為自我,安於此三界牢宅而不...
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和身識)融入意識,意識融入阿賴耶識,身心進入沉睡狀態——此即是風融入識;無任何分別念,完全沉浸於虛空般氛圍——此即是識融入...
疑問之七:“云何名八識?眼是色識、耳是聲識、鼻是香識、舌是味識、意是分別識,六根是六識”。此乃顛倒說法。只要稍研佛法,就會曉得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