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杯羹

分一杯羹

分一杯羹的說法來源於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擔心長期對峙下去對他不利,於是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劉邦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劉邦聽說後說我們兩人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殺了的話就分一杯羹給他。項羽聽從項伯的勸告沒有動手殺人。後世指在成果中參與分享一些利益的過程。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故事,朱啟新,釋文,拾得,心理戰術,

基本信息

分一杯羹 (fēn yī bēi gēng)
【解釋】:羹:肉汁。分給我一杯肉汁。指分享利益。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分享

故事

朱啟新

項王已定東海①來,西,與漢俱臨廣武②而軍,相守數月。當此時,彭越③數反梁地④,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⑤,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⑥,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⑦,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⑧耳。”項王從之。——《史記·項羽本紀》
注:①東海,泛指東方,東邊。當時,漢軍彭越渡河擊楚東阿(今山東省陽穀縣境內),項羽親自東擊彭越,破之。②廣武,城名。在今河南滎陽境內。在廣武澗東西各有二城,東廣武(城)為楚所築,西廣武(城)為漢所築,所以稱“俱臨廣武而軍”。③彭越,字仲,擅將兵,拜魏相國。④梁地,先秦時期屬梁國。⑤俎,砧板,肉案。⑥下,投降。急下,趕快投降。⑦若,同汝、爾。若翁,你的父親。⑧益禍,加重禍患。

釋文

項羽擊退侵犯東河的漢軍彭越部隊,回駐東廣武城,隔廣武澗與漢西廣武城對峙,兩軍相守數月。正當此時,彭越幾次返回梁地,斷絕了楚軍的糧食供應。項羽害怕了。特地安置了高高的案板,把劉邦的父親(《史記》載,楚軍曾取劉邦家鄉沛,亡漢王家,太公奔漢王,途中被楚軍所俘,常置軍中。)放在上面,對劉邦說:“現在你不趕快投降,我就烹了你的父親。”劉邦說:“我與項羽曾經一起以臣屬接受楚懷王(此指楚懷王的孫子名心,仍稱懷王)使命。還都說:你我約定為兄弟。我的父親便如同你的父親了,你一定要烹煮(古代的酷刑之一)你的父親,到時間請分給我一杯肉羹。”項羽大怒,準備殺了太公。項伯(字纏,項羽的族叔,後封射陽侯)說:“天下的事情往往未可預料,而且爭奪天下的人是不顧念家庭的。你雖殺了劉邦的父親,不會有一點好處,只能加深禍害而已。”項羽聽從項伯的話,沒有殺烹太公。

拾得

戰爭雙方,以攻心戰術取勝,這是在戰事中以刀不刃血的上乘之計,但是都不以宰殺對方親人為逼降手段。項羽少時,學書不成,學劍又不成,後來學習兵法,也不肯完成學業。既不能守約,又難以守禮,所以會做出烹煮劉邦父親來取攻心之勝的蠢事。反而暴露他已是走投無路。劉邦少時,不隨家人從事生產勞動,做了亭長,經常賒酒喝得酩酊大醉。每年欠下酒鋪的錢數很多,到年底,店家不敢去討,他也賴著不還。第二年,照欠不誤。也是無賴行為。但是,他回答項羽的話:“幸分一杯羹”,從表面上看,似乎荒唐。實際是在“家”與“國”之間作了一種嚴肅的選擇:顧家還是顧國;表明他已難以顧家。項伯勸項羽不要殺太公,在於強調“為天下者不顧家”,殺了太公,反而仇深。這點,項伯要比項羽高出一籌。到了宋代,大事不糊塗呂端,勸阻宋太宗寇準已經商議定的要在保全軍北門外斬殺叛軍李繼遷的母親。他就是舉劉邦的願分我一杯羹“大事不顧其親”的例子說:“陛下今日殺之,明日繼遷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結怨仇,益堅其叛心。”結果,太宗真的善待並送回繼遷的母親,反而取得平息叛軍的效果。
後世指在勞動成果完成後,一起分享利益。

心理戰術

分一杯羹,那只是心理戰術,你要我投降,我不投降,無所謂,對方認為自己爸爸沒有價值,他就不會死,
也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劉邦是一個寡情的人,為了天下大計,什麼都可以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