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的麥蓋提縣有一種“麥西萊甫”(一種以歌舞和民間娛樂為一體的活動形式)。“麥西萊甫”,維吾爾語中有聚會和集會的意思。“刀郎”是古時散居在麥蓋提縣的回鶻(維吾爾)支系的“多蘭古特”部落的居民,簡稱“刀郎”(或“多蘭”、“多朗”)人。“刀郎”在維吾爾語中有“群居”或“分群而居”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刀郎麥西萊甫
- 含義:一種“麥西萊甫”
- 性質:活動形式
- 來源:傳說
相關傳說,詳細介紹,內容分類,相關信息,
相關傳說
傳說,古時麥蓋提縣一帶野草叢生,野獸成群,古時“刀郎”人經常開展狩獵活動。這些活動,對他們以後創作的歌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刀郎麥西萊甫”開始時,先由一位藝人唱序曲,接著,樂隊奏起樂曲,一對對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隨著樂曲的變化,舞者的動作仿佛在開展一場緊張有序的狩獵活動。男的舞姿似在尋找野獸的蹤跡,女的舞姿似乎在為男人照明。接著,隨著樂曲節奏的加快,舞蹈的動作也加快,仿佛進入了與野獸搏鬥和棒打的動作。由於整個舞蹈動作十分激烈,旋轉的動作多,一些體弱的人因而中途退場,只有那些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被人們稱讚的“舞王”,而受到人們尊敬和羨慕。
詳細介紹
跳舞的樂曲稱之為“刀郎木卡姆”,共分九個套曲,主要由“卡龍”琴、“熱瓦甫”、手鼓和“薩巴依”等樂器伴奏。
經過幾輪的舞蹈之後,便開始了娛樂活動。娛樂活動的內容也十分豐富,主要有“敬茶”、“對詩”、“奪腰帶”“判官司”“掄鞭子”等遊戲、如在“搶鞭子”的遊戲中,一對青年男女上場對舞,在舞中男的試圖奪下女的手中的鞭子,而女的則可以用鞭子抽打男子頭部以外部位,打的越重,被認為是有情,如果只是輕輕打幾下或是鞭子輕而易舉地被男的奪走,說明女的對男的無意。這種遊戲也是青年男女表達愛情的一種方式,每種遊戲都十分有趣,受到人們的歡迎。
舉行“麥西萊甫”時,有幾個人組成的“評審”,對不遵守規則的人要進行“處罰”,其“罰”的內容,視情節嚴重程度,主要罰食品和瓜果,也罰表演節目。罰表演節目時,往往根據其人的品行,給他出難題。節目風趣幽默,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刀郎麥西萊甫”有許多內容和形式,有在節日、喜慶和工余時舉行“麥西萊甫”,也有邀請和檢討及和解的”麥西萊甫”。通過開展“麥西萊甫”活動,一方面給人們帶來歡樂,另一方面也增進人們相互諒解和團結。
內容分類
根據刀郎麥西萊甫的內容和娛樂形式,可分成樂曲舞蹈部分、娛樂部分和“懲罰”部分。
配合舞蹈的刀郎木卡姆樂曲的歌詞,主要是採用當地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而且每次麥西萊甫中,會創作出一些新的民歌,來滿足人們多方面的藝術情趣。
在刀郎地區,每個麥西萊甫都有著長期流傳下來的、為人們共同承認的道德規範和紀律。麥西萊甫的參加人要推選公正無私,並有一定威望的人來充任青年首領、“法官”和紀律執行人。
他們有權對那些不經允許而離開現場、無故遲到、歌舞中破壞秩序等違反紀律者進行“審訊”、“裁決”和“懲罰”。被罰者或拿出自家的水果來招待大家,或做種種令人發笑的遊戲,其間充滿了喜劇色彩,受罰者也同樣感到高興。通過這種“懲罰”娛樂,使人們受到遵守紀律、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
相關信息
刀郎麥西萊甫的靈魂——刀郎木卡姆演唱。
千百年來,聚居在麥蓋提綠洲上的刀郎人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把他們的狩獵方式、喜慶豐收、生活歡樂的情景經過創造,演變形成了集演奏、音樂、舞蹈為一體、人們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刀郎麥西萊甫。攝影:包迪演奏自製的古老民間傳統樂器——卡龍琴。 領唱鼓樂手唱起:“噢咿!”引出悠揚舒緩的刀郎木卡姆樂曲“孜爾巴亞宛”,這是舞蹈者整裝入場、選擇舞伴的前奏。 第三個舞蹈片斷為“賽那克斯”(消滅的意思),緊張而熱烈,表現野獸突竄,男女相向,圍成圓圈,猛烈殲擊之狀。引吭高歌的刀郎樂手。 第二個舞蹈片段為“賽乃姆”(搏擊或較量的意思),樂曲節奏緊迫、明快,舞者精神抖擻,動作劇烈,仿佛找到了野獸,展開捕獵的樣子。刀郎麥西萊甫的遊戲娛樂形式之一搶黛熱。刀郎麥西萊甫的遊戲之二獻茶聯句。 第四個舞蹈片段為“色勒利瑪”(歡呼或喜悅的意思),樂曲昂揚激烈,喜慶歡快,舞者急速旋轉,氣氛達到高潮,表現勝利後的喜悅之情。 刀郎麥西萊甫全過程分為四個舞蹈片段,第一個舞蹈片段為“奇克特曼”(跟蹤的意思),對舞者甩動手臂,作出用手撥動草叢,尋找獸跡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