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島(凼仔)

氹仔島

凼仔一般指本詞條

氹(dàng)仔島也稱凼仔島,古稱潭仔、雞頸、龍環、龍頭環,澳門地名,是組成澳門的三部分之一。位於澳門半島南方約2.5公里處,西面與廣東省珠海市的小橫琴島隔海相望,面積7.9平方公里,人口約10.4萬人。氹仔島為東北至西南走向,東部為大潭山,西部為小潭山,中部是平地。大潭山海拔158.2米,是氹仔島的最高點。

氹仔通過嘉樂庇總督大橋、友誼大橋和西灣大橋與澳門半島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氹仔島
  • 外文名稱:Ilha da Taipa
  • 所屬地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 電話區號:+853
  • 面積:7.9 平方公里
  • 人口:10.4 萬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澳門國際機場
歷史沿革,名稱來源,歷史,地理環境,交通條件,經濟概況,大型建設,旅遊景點,嘉模公園,澳氹大橋,嘉模教堂,鏡海長虹,花城公園,菩堤園,龍環葡韻,小貼士,

歷史沿革

名稱來源

在古代,氹仔島又被稱為“龍環”、“雞頸”、“潭仔”、“龍頭環”。但其葡文名稱於字面上則與上述名稱皆無關。
有傳說指當年葡萄牙人於氹仔登入,向當地人詢問地名(“名稱”、“名字”一詞在葡文稱為“Nome”,英文則稱為“Name”)。由於雙方言語不通,當地人把葡萄牙人發問“Nome?”聽成“糯米?”,認為葡萄牙人在詢問當地人會否售賣糯米,當地人於是回答“大把”(意即“大量”),音譯變成葡文詞語“Taipa”,葡萄牙人於是把該地方命名為“Taipa”。有趣的是,“Taipa”一詞在葡文碰巧也解作“夯土”──葡萄牙人昔時建屋用材。

歷史

早在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初期,氹仔島上只有兩座小山丘和一個海港,專供商船停泊使用,印度人便是在海路和中國從事貿易來往。船隻盛載著棉紗及各種製成品,沿著珠江運往廣州,回程的時候則購買茶葉,絲和瓷器等中國特產,再轉銷到世界各地。經長年累月的泥土堆積,氹仔兩座小山丘漸漸連成一體,一些居民開始在這片土地里種植蔬菜,或著飼養家畜。後來,氹仔還一度發展成炮竹廠的集中地。隨著澳門經濟的穩步發展,氹仔島也日漸繁盛,除一些兩、三層高的平房建築外,還興建一些高層洋房、大廈及別墅,環境幽雅。

地理環境

氹仔在澳門半島以南,路環島以北,地理位置正好位於澳門的中央。氹仔面積約為7.9平方公里(2019年),人口約104,000人。氹仔內既有如龍環葡韻、官也街地堡街等的葡萄牙式小區風貌,也有如澳門運動場、澳門賽馬會等的大型現代建設。
氹仔島原只是個彈丸之地,面積僅有2.57平方公里,由大氹仔和小氹仔兩個小島組成。後來由於泥沙淤積和人工填海,將兩座小島合二為一,也使氹仔島的面積達到7.9平方公里,西沙、平民屋、賽馬場、松樹尾及中心市區等地均為填海所得。 氹仔島的山脈主要由花崗岩構成,為東北至西南走向,並支配全島丘陵呈起伏狀。其中氹仔島的最高點是大潭山(雞頸山),海拔159.1米。

交通條件

氹仔雖是離島,但與澳門間現有三條大橋連線,分別是嘉樂庇總督大橋(俗稱澳氹大橋)、友誼大橋及於2004年12月落成的西灣大橋。其中西灣大橋更是澳門首條雙層行車跨海大橋,於颱風來襲時下層通道將會開放,以維持澳氹間的交通不被中斷。而氹仔南面則有路氹連貫公路連線路環島。但由於地市的持續發展,土地資源不足,路氹之間的地段已經填平,連線路氹之間的道路因而擴大,而路氹之間區域劃分為路氹城。
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氹仔東面,填海興建而成,於1995年啟用,有通往中國大陸和亞洲十多個不同城市的航線。澳門國際機場也是台灣旅客間接前往中國大陸的一個主要轉運站。

經濟概況

氹仔島最開始是以製造煙花爆竹、火柴等小工業經濟為主的村落,沿河一帶新廈林立,能見海景的豪宅更是價值不菲的搶手貨。雖然氹仔經濟發展迅速,但仍保留著原有的風貌,例如在官也街一帶還有一些村落。然而他們大都轉行,現今的氹仔是一個吃、喝、玩、樂佳地。是一個旅遊餐飲經濟的發展地。倘若想親身體會中葡文化,大可參觀龍環葡韻,那裡還有一定數量的土生葡人居住屋,甚至還有中澳學校。官也街更是一條新發展起來的手信美食街,一向是遊客的集中旅遊地區。也是旅遊經濟的發展地。
凼仔島凼仔島

大型建設

體育設施:
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綜合體(澳門蛋
澳門運動場
娛樂:
路氹金光大道,包括: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
銀河綜合度假村
新濠影匯
永利皇宮
百老匯
金沙城中心
巴黎人

旅遊景點

嘉模公園

嘉模公園位於氹仔嘉模前地百年教堂側的公園,面臨大海,風景優美,公園的設計充滿歐洲風味,遍植蒼松翠柏,並設有石亭、石凳,供人休憩,是人們散步歇息的好去處。沿著公園前的之字形小徑可通往海邊馬路,而富有歐陸情調的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就坐落在那裡。

澳氹大橋

澳氹大橋是澳門半島與氹仔島間第一座跨海大橋, 是葡國橋樑專家賈多素設計。於1970年6月動工,1974年10月5日正式通車。
大橋全長2569.8米,引橋長2090米,橋面寬9.2米, 對開各兩車道,兩側還留有0.8米的人行道。大橋由6個橋墩支撐,最大跨度為73米,寬度35米,橋面可行駛大型載重汽車,橋下任何時候大型客輪都可暢通無阻。
大橋原為澳督的名字命名為“嘉樂庇大橋”, 後因市民通稱澳氹大橋, 便取而代之。大橋造型獨特, 富有節奏感,成為澳門八景之一。

嘉模教堂

嘉模教堂位於嘉模前地的百年教堂,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她面臨大海,風景優美,教堂下闢建花園,遍植蒼松翠柏,並設有石亭、石凳,供人休憩,是人們避暑的理想場地。

鏡海長虹

鏡海長虹”可包括“鏡海”與“長虹”兩大部分。“鏡海”本是澳門的古地名之一,幾百年來見諸於古籍、史料以及多座澳門廟宇的古老楹聯中。“鏡海”又泛指澳門半島與氹仔島之間的海面,為十字門古航道之一,幾百年間為澳門對外貿易航道。如今的“鏡海”架起兩座大橋,勢似“長虹”,橫跨“鏡海”,成為澳門交通大動脈,蔚為壯觀。

花城公園

花城公園位於氹仔新建住宅區的中心。它是一座具中國古典園林韻味的公園,四周有圍牆。園內設有涼亭,池塘里種滿荷花,有兒童樂園及一處可以滑旱冰和玩踏板車的地方。

菩堤園

該座廟宇雕梁華飾,建築宏偉,禪院內供奉有全澳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該尊佛像連底部蓮座高5.4米,重約六噸,以青銅鑄造,佛像左手平放,右手平舉,法相尊嚴慈祥。 禪院占地廣袤,除了有大雄寶殿及多個殿堂外,還有菜田齋堂,齋堂對外開放,為遊客供可口的素菜。
菩提禪院位於氹仔七潭公路腳,是氹仔最大的廟宇,在庭園外還有一尊泰國的四面佛像。
禪院占地面積很大,除了有大雄寶殿和多個殿堂外,還有菜田及齊堂。齊堂每道到用餐時間對外開放,遊客還可以品嘗到素食。

龍環葡韻

由本澳八個文化界的代表評定為澳門八景之一,「龍環」是氹仔島的古老地名之一。氹仔天后宮、北帝廟等廟宇的楹聯石刻中均有出現龍環、龍頭環等字句。
「葡韻」是指氹仔後背灣一帶的歐陸風韻,該處往昔臨海,風景優美。海灣昔日曾為水上飛機起落點,一九六八年後形成了海灘一大片紅樹林。整個景點包括海邊馬路的五棟葡式住宅、嘉模教堂、圖書館和兩個小公園,尤其海邊馬路葡式建築群,這五幢翠綠的小型別墅,是氹仔重要的文物建築與文化遺存,同時也是澳門極富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這幾幢建築於一九二一年落成,曾是政府高級官員的官邸,亦是一些土生葡人家庭住宅。八十年代,澳門政府旅遊司(現澳門旅遊局)將之收購,重新粉飾。於一九九二年,該五幢建築更被評為具有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群。政府將這一建築群進行徹底修復,其中三幢被改建為博物館,由東到西分別建成「土生葡人之家」,「海島之家」及「葡萄牙地區之家」,另外兩間分別是「展覽館」和「迎賓館」。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小貼士

天氣澳門位於我國東南,珠江的入海口,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整個轄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南瀕南中國海,北靠中國珠海,因此常年深受海洋氣候和季風氣候的影響,全年平均氣溫為22℃左右,氣溫變化較為平緩,雨季多集中於4-9月,有颱風氣候。從氣候方面來講,澳門的全年均可作為出遊的最佳時間,不同的季節則有不同的風景和旅遊項目。
氹仔島(凼仔)
節日:如果考慮到澳門的節日,那么去澳門最好是秋、冬季節,此時,澳門的氣候溫和不說,而且節日安排也非常密集,傳統節日有中秋節、重陽節、聖誕節、元旦、農曆新年、苦難耶穌聖像巡遊、土地節、復活節等,還有澳門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等活動。
去澳門旅遊,可以不用準備太多的衣物,只需在冬季的時候,帶上幾件毛衣即可,而在2-5月去澳門最好能穿全棉料衣服,因為此時澳門的氣候非常潮濕;另外,澳門在颱風季節,都會懸掛風球以提醒人們注意,懸掛8號風球時,則意味著會有颱風來臨,因此需要避開,最好是呆在房間裡,注意保護自己。
貨幣: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內,港幣和澳門元的匯率是1∶1,可通用,人民幣不能流通,但可以刷卡,只是在刷卡的時候要按當天的港元和人民幣的匯率先進行換算,然後再從卡上扣除金額,在澳門提供貨幣兌換的場所很多,有銀行、商店、酒店以及專門的貨幣兌換處等,匯率根據當天通用匯率和兌換場所的不同而有所浮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