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元代元好問詩作)

出都(元代元好問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出都》是元代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一二句寫斜月和春天的鶯聲,描寫出景美而情不佳,三四句寫詩人離開時的情景,情景交融,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縈懷故國的黍離之感。

全詩寫得低回淒婉,無比惆悵。末句巧妙地運用了諧音手法,更增強了詩的藝術效果。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出都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元好問
  • 作品出處:《元好問全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出都
春閨斜月曉聞鶯,信馬都門半醉醒。
官柳青青莫回首,短長亭是斷腸亭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都:指金朝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
②閨:宮中小門。
③官柳:官道上的楊柳。
④短長亭:古代五里置一亭,稱短亭;十里置一亭,稱長亭,供行人休憩或餞別。《白孔六帖》九《館驛》:“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白話譯文

月亮斜掛在遠處的宮門,春天的清晨傳來鶯啼陣陣,我放任著馬兒,帶著殘醉緩緩出城。
大路兩旁的柳樹青青,請不要回頭依戀,那長亭短亭,分明都是一座座斷腸亭。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蒙古憲宗五年(1255年)春天,詩人重遊金都汴梁(今河南開封),這時離金滅亡已有二十一年了;舊地重到,勾起他無限傷感,離開時寫下了這首小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是詩人對故國的懷念。
詩的前倆句描寫了詩人離開汴京是在清晨,月亮將落未落,斜掛在遠處的宮門,陣陣鶯啼,不絕於耳。然而他對這繁富的春色毫不在意,帶著余醉,信馬出城。這兩句描寫作者在故都細細尋訪舊跡,並暗寓著作者感傷的心情和時間、地點的變化。
後兩句,城外大路旁楊柳青青。楊柳是惜別挽留的象徵物,柳諧音“留”,而人不願留,短長諧音“斷腸”。對此他感嘆,國家早已滅亡,還有什麼可留戀。那路邊的長亭短亭,只能勾起人們辛酸的往事,令人斷腸而已。
詩的前三句緊扣題寫“離都”,以斜月、鶯啼渲染景色,暗藏春愁;以柳色青翠反襯心中的傷感,平平寫來,緩緩而述,在委婉中流露傷悲。把自己對故國的情思深深地滲透人景色之中,格調低沉壓抑,和淚帶血而出。末句巧妙地利用諧音,學南朝樂府手法,直白中見巧思,不加雕鑿而含蘊深沉,是全詩得力處。

名家點評

現代原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總編輯李夢生《古文觀止》:“這首詩寫得委婉淒傷,把自己對故國的思戀深深滲透入景色與舉動中,末句又巧妙地運用諧音,增加了詩的深沉。”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榮(今山西省忻州市)人,祖上是北魏皇族拓跋氏。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中進士,曾任鎮平、內鄉、南陽等縣縣令。後入朝為左司都事,轉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隱遁不仕。元好問是金末元初詩人、文學家。他生活在金元之交,親身經歷亂離之苦,因此詩詞中多有悲壯蒼涼之音,有較深刻的社會內容。元好問工於詩、詞、散文,尤以詩歌成就最高,流傳下來的詞有380多首,著作有《遺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