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出米洞
魁星岩出米洞
背景:魁星岩是永春有名的名勝古蹟,它保存著許多摩崖石刻,其中的佛像、詩詞文字、石床、石面盆,仙人腳跡等等,據傳還曾經有過一個出米洞。
鐵山羅地村出米洞
位置: 位於福建省西南部,連城縣,莒溪鎮,鐵山羅地村,出米洞
背景: 鐵山羅地的出米洞,原稱出米石,流傳著美麗的傳說. 相傳,上杭貼長有塊古怪的田,田的前方是一座形極似豬嬤的岩石,豬嘴對的前的田地,這塊田地土地肥沃到種出的稻穀是穗多又結實,本可以有好的豐收,可每年到秋收時分,所收成的稻子基本上都是秕谷.相傳谷實都被豬嬤石吃進肚裡去了,豬的屁股直通到鐵山羅地的出米洞,在寸許大小口的出米洞,日出米量非常有限,有位乞丐對著每天都有的大米實為驚喜,可量實在是太少了,想想是不是口太小了,如果將口砸大點或許出的米就更多了,口子砸大了,而米卻沒有出來更多.人的貪婪行為,終於上天所不容,於是派雷公電母將豬嬤石炸成兩段,從此,出米洞再也沒出米了. 如今,出米洞的古道卻成為了鐵山羅地人們的致富之道.
出米石(凡二:一水西嶺,一旗石寨。有石穴寸許,溜米,隨人多寡足以食之。今無米出) 出自連城縣縣誌!
廣東省出米洞
出米洞位於離廣東省
肇慶市區不遠的東北部,是個天然
溶洞,它四面環水,崖峭如壁,洞頂山上林木蔥鬱,洞內寬有一兩百平方米,洞頂有“
天窗”,與地面相距約10米,透過這個長約5米,寬約2米的不規則“天窗”可以仰望天空,光線可垂直照到洞底,由於處在北回歸線經過範圍內,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陽從“天窗”垂照入洞形成洞內光柱奇觀。
敞天石洞,古人贊它“崔巍辟洞門,窈窕垂深堂”。從外表看,它是一座小山岩,但岩下洞穴寬敞,有南北二門,中央上虛通天。更奇者,洞內依自然形態而構築一寺宇,稱石洞神廟,有1300多年的歷史,殿旁異石累累,如人似物,其中一人形怪石,面北而立,一手固握,握中有竅,竅中日出升米,傳說故曰:出米洞。然而,有天文專家認為,“出米洞”之名應系遠古先民在此洞內觀察到每年太陽垂照入洞之日,萌發以垂照點為中心觀察日月一年變化的規律,是研究天文曆法以指導稻作農業生產規律而來,而洞內古廟所供奉的恰亦正系精通稻作農業生產技術的“周氏神”。
2010年12月22日(
冬至)凌晨零時46分,肇慶市區北郊出米洞出現“頭上有明月,腳下無暗影”的有趣景象。三四十名北京、廣州、肇慶的天文地理氣象專家以及天文愛好者齊聚山洞內,共同探索觀賞月光垂照山洞奇觀。
五羊天象館館長齊步雲表示,肇慶出米洞位於北緯23°08′,在
北回歸線稍偏南地方,在北回歸線所對應的地球上,不是海洋就是沙漠,出米洞距離北回歸線很近,難得的是它還有適合人類觀測的“天窗”,距離城市又很近,歷史上曾有古人觀測過太陽月亮射入洞內的真實記載,“但這樣的山洞就罕見了”。[1]
出米洞-傳說
相傳很早很早時候,魁星岩的出米洞每天能漏出白米來。漏出的白米剛好夠全寺和尚一天吃的數量,不多也不少,一粒也不剩下。如果逢到遠方香客、遊人留宿珀膳,出米洞漏出的白米自然也會增多。相反地,要是寺里有和尚外出了,出米洞漏出的白米自然也就會減少,就象現在的電子計算機一樣,絲毫也不會差。長久以來,魁星岩的和尚就靠著這個神奇的出米洞不愁吃地過著清靜舒適的美好生活。
不知到了那一個朝代,來了一個貪心的住持。這個貪心的住持看到這個“出米洞的洞口是那么小,自米只是一粒一粒慢慢地漏出來,覺得不上癮。他想:“要是出米洞每天能多出一擔米來,一年就能多出三百六十擔,不就能發一筆大財嗎?”想著,想著,就找來一根鐵條,插進洞口,把出米洞撬大了一倍。但是,自米還是一粒一粒慢慢地漏出來,絲毫也不見增多。這個貪心的住持並不接受教訓,就叫來石匠,把出米洞鑿成一個能容一人爬進去的大洞。他那裡知道,把出米洞鑿大了,白米也不漏出來了,貪心的住持真是懊悔不及。
另一個傳說是肇慶出米洞的,說出米洞原來也是住著一些和尚,但這些和尚非常窮,每天只能化緣得到5文錢。有一天,一個小和尚不小心把一文錢落進一個小洞中, 他非常驚慌,誰知道,過了一會兒,白花花的大米從洞中漏出來,漏了一堆後就停止了,小和尚一稱,剛剛好是一升。第二天,小和尚又試著把一文錢放進去,白花花的大米又漏出來,剛好又是一升。一個財主聽說了,高興極了,把家中三百萬文錢全部放進洞中,希望漏出三百萬升大米,誰知出米洞再也沒漏出米了,財主就在洞前氣死了。
出米洞-奇觀
洞頂“天窗” 月光直射
2010年12月22日,冬至日當天,中科院國家天文台二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專家應邀組團前來廣東,會同廣州五羊天象館、廣東省地理學會以及肇慶本地專家、天文攝影愛好者等一起來到了出米洞。
凌晨時分,肇慶上空風輕雲淡,滿月普照大地,當月光射入山洞,所有觀測觀賞人員都興奮起來,紛紛舉起攝影機、攝像機。羊城晚報記者見到,工作人員熄滅洞內所有燈光,並端來水盆,只見月亮映入盆中,圓圓的、柔柔的,煞是美觀。“現在是零時46分,月亮當頭垂照的時間到了”,五羊天象館館長齊步雲大聲向圍觀的人群介紹道。記者向洞頂望去,只見一束亮光從洞頂“天窗”射入洞內,看上去仿如一幅白色絲綢絨毯垂下。記者觀察到,當晚月亮垂照出米洞持續了半個多小時。
2010年夏至那天,齊步雲帶著一幫天文愛好者跑到出米洞首次觀測了太陽直射景象,這次活動的成功,使他又萌生出在出米洞觀測月亮垂照的念頭,經計算,2010年冬至日凌晨剛好月亮垂照此處。
垂照奇觀 三個條件
“月亮垂照出米洞奇觀並非每年都能觀測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張濟同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解釋說,這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一是要滿月時分;其次是在冬至這一天;還有一個條件是月亮必須到達北緯23°08′的上空。滿足了這三個條件,月亮才能正好處於出米洞頂,並從那狹小的“天窗”垂照入洞內。
那么,下一次在出米洞觀測月光垂照要在什麼時候呢?張濟同回答說,根據許多複雜計算,下一次在出米洞看月光垂照要再等19年,並且,本世紀這100年僅可能看到六次這樣的奇觀。
古人亦察 此洞奇景
出米洞內豎有十餘塊
石碑,其中一塊為明萬曆十三年重建石洞廟記,文中提到出米洞的環境:“懸崖疊嶂,林木森郁,風谷回響,香靄縹絢,其中崆峒隙罅生白。”有專家研究後認為,“崆峒隙罅生白”意即為山洞有光線射入,洞內光亮如白天。雖然沒有明說這就是太陽或月亮垂照,但在漫長的歲月里,古人肯定已經見識過光線垂照山洞的情景。
對古代天文曆法頗有研究的齊步雲說,出米洞至今尚有一
廟宇,現稱“石峒古廟”,從洞內的石碑記載中可以知道,該廟宇為唐初興建,因此,出米洞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而且,因古廟原祀民間精於農事、能保五穀豐登的周氏神,歷代均修繕該廟,因此,出米洞在上千年間一直有人活動,他們觀看過太陽月亮垂照奇觀應無疑問。五羊天象館副館長李開樂則說,或許出米洞就是廣東遠古先祖們研究天文曆法的一處地方,是天然科研設施。
童謠
出米洞 出米洞,出米洞,白米來自小洞中,一人住廟米一升,兩個和尚太貪婪,他要白米裝滿瓮,一日早起舞手捶,叮咚叮咚來打洞……叮叮叮,咚咚咚,米洞從此變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