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政村隸屬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者東鎮,地處者東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6公里,到鎮道路為 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84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凹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耕地總面積:2247畝
- 經濟林果:茶葉、核桃 等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東鄰麥地村,南鄰 馬鄧村,西鄰學堂村,北鄰麥場村。轄大村、吳家箐、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91戶,有鄉村人口1109人,其中農業人口1106人,勞動力61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22人。 全村國土面積15.88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溫13.5℃,年降水量128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247 畝,人均耕地2.02畝,林地11920.5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8.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47畝(其中:田315畝,地 1932畝),人均耕地2.0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 等作物;擁有林地11920.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6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68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 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 8146畝,其他面積 2886.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 、通水、通路三通,無路燈。全村有 291戶通自來水,沒有農戶飲用井水,7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6.1 %)。有291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2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0 %和 7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22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24戶(分別占總數的76.98%和76.98%)。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7輛,機車11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15畝。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10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0戶;建有小水窖 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茶葉,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7.6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91戶,共鄉村人口1109人,其中男性580人,女性529人。其中農業人口1106人,勞動力618人。該村以拉祜族、彝族為主(是漢族、拉祜族混居地)。到2010年底,全村未有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1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1.68%;享受低保190 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4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 個,全村沒有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於2003年9月與學堂國小合併,該村小學生就讀於學堂國小,村離國小校距離6公里,距離鎮中學29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0人,其中小學生103人,中學生16人。村內無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2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2492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1740元,一事一議籌勞 174元(勞均 1 元)。沒有年末集體總收入,有固定資產1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否 ,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公開和村務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9人,少數民族黨員26人,其中男黨員36人、女黨員2人。
人文地理
凹龍村保留了傳統拉祜族文化,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有濃烈的酒文化,對客人很熱情,儘管他們生活貧困,但對外來的客人會熱情款待,拿出自家好酒和炒出幾個拿手好菜招待客人,凹龍村鄰近哀牢山中段,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到此的遊客都會流連忘返。 新農村建設: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該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落實溫總理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國家對苦聰人的扶持當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歷史性機遇來抓緊抓牢,按照普洱市政府現場辦公會議要求:"頭兩年集中解決安居溫飽問題,後三年鞏固溫飽成果",按照省委政府苦聰人扶貧整村推進的總體要求及實施方案,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支柱產業培植、科技文化培訓等內容積極爭取立項進行整村推進建設,使該村逐步向社會主義新農村邁進。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該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落實溫總理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國家對苦聰人的扶持當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歷史性機遇來抓緊抓牢,按照普洱市政府現場辦公會議要求:"頭兩年集中解決安居溫飽問題,後三年鞏固溫飽成果",按照省委政府苦聰人扶貧整村推進的總體要求及實施方案,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支柱產業培植、科技文化培訓等內容積極爭取立項進行整村推進建設,使該村逐步向社會主義新農村邁進。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就醫困難,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茶葉、核桃、烤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