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市人民法院

凱里市人民法院

凱里市地處黔東南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轄區域面積1306平方公里,轄2鄉7鎮7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3萬人。是一個以苗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被譽為“苗嶺明珠”。凱里市人民法院成立於1950年,前身為爐山縣人民法院,1958年改稱凱里縣人民法院,凱里1984年改縣為市後,始稱凱里市人民法院。現有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員95人。其中具有審判職稱人員52人,書記員和司法行政人員35人,法警8人。現審判辦公綜合大樓建成於2003年,總建築面積7644平方米,設有大、中、小審判庭8個,座落於貴州省凱里市凱豐一路3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里市人民法院
  • 區位:凱里市城區
  • 地址:貴州省凱里市凱豐一路3號
  • 郵政編碼:556000
  • 聯繫電話:0855-8063653
  • 成立時間:1950
  • 全院人數:95
  • 院長姓名:歐肇培
法院簡介,機構設定,法院建設,所獲榮譽,地理位置,

法院簡介

凱里市位於貴州省東南部,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轄區面積1306平方公里,市轄2鄉7鎮和7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3萬,少數民族占75.36%,其中苗族人口占66.98%,是一個以苗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新興城市。凱里市人民法院成立於1950年,前身為爐山縣人民法院,1958年改稱凱里縣人民法院,凱里1984年改縣為市後,始稱凱里市人民法院。核定人員編制為108人,分別是:中央政法編98人、機關工勤編10人。現有在編人員95人,分別為:政法編93人、工勤編2人;其中:男幹警54人,女幹警41人;黨員64人;具有審判職稱的52人,書記員和司法行政人員35人,司法警察8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7人,大學學歷的85人,大學以下學歷的3人;年齡在30歲以下的25人,30至40歲的20人,40至50歲的35人,50歲以上的15人。

機構設定

全院內設辦公室、政工科、監察室、研究室、書記官室、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一庭、民事審判二庭、行政審判庭、少年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工作局、法警大隊等14個職能部門和爐山、旁海、三棵樹3個基層人民法庭。

法院建設

近年來,我院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按照最高法院、省法院和州法院的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堅持“從嚴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強院”的工作方針,在審判工作、隊伍建設、法院改革、物質裝備、科學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發展。2011年受理各類案件3503件,同比上升58.29%,審結3441件,審結率為98.23%;2012年受理各類案件2875件,審結2837件,審結率為98.68%;2013年受理各類案件3478件,同比上升20.97 %,審結3422件 ,審結率為98.39%。通過開展審判工作,為維護全市的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平安凱里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所獲榮譽

2008年被國家“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評為“全國掃黃打非”有功集體,是當年全國法院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201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為“司法公開示範法院”;2010年、2011年連續被州中院記集體三等功;2010年被中共黔東南州委政法委員會評為“全州清理執行積案工作先進集體”;2012年被中共黔東南州委評為“五好基層黨組織”;2013年被中共貴州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全省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建工作先進黨組”;2014年被貴州省婦聯命名為“貴州省巾幗文明崗”。 2010年以來,全院先後有10名幹警獲省高級人民法院表彰,22名幹警榮獲州中級人民法院表彰,13名幹警榮獲個人三等功,29名幹警被市級表彰。

地理位置

凱里市人民法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