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撒·居伊
- 外文名:CesarCui
- 出生日期:1835
- 逝世日期:1918
生平,樂隊,作品,
生平
凱撒·居伊俄國作曲家。1835年生於普斯科夫省托羅別茨縣卡列沃村,1918年卒於聖彼得堡。6歲從母親學鋼琴,10歲入聖彼得堡彼得羅帕甫洛夫學校,1852年入近衛軍士官學校,同時從A.格爾凱學鋼琴,並嘗試作曲,發表了第一首作品鋼琴曲波爾卡《陸軍準尉》。
1858年辭去軍職專事作曲,成為“新俄羅斯樂派”(強力集團)中最激進的成員。他寫了10部歌劇,其中較著名的是1861—1868年間根據H.海涅原著創作的《威廉·拉特克列夫》與1875年根據V.雨果原著創作的《昂傑羅》。他還寫了4部兒童歌劇:《雪勇士》(1905)、《小紅帽》(1911)、《靴中貓》 (1912)、《小傻瓜伊萬努什卡》(1913),均為別開生面之作。此外,也寫了一些管弦樂、室內器樂和聲樂作品。他的音樂雖有一定的戲劇性和形象性,但不如“新俄羅斯樂派”其他成員那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創作個性。
從80年代中期起他積極從事音樂評論活動,先後在《聖彼得堡新聞》、《藝術家》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許多文章,熱情宣傳新俄羅斯樂派的藝術主張,介紹西歐進步作曲家的創作成就,其文風犀利,有時流於偏激。
樂隊
“強力集團”的主要成員有5位,他們分別是:
米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拉基列夫(1837—1910)是“強力集團“和新俄羅斯樂派的領導人,凱撒·居伊(1835—1918)、莫捷斯特·彼得諾維奇·穆索爾斯基(1839—1881)、亞歷山大·波菲利維奇·鮑羅丁1823—1887)、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里姆斯基-科薩科夫(1844-1908)。米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拉基列夫,是“強力集團“和新俄羅斯樂派的領導人,在聲樂作品的創作中,以歌曲為主,著名的《俄羅斯民歌100首》便是他的傑作,還作有鋼琴曲和管弦樂曲。
穆索爾斯基的作品,揭露了俄國當時的社會現象、反映人民疾苦的現實主義思想,他在繼承傳統音樂的基礎上,對朗誦旋律和表現形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增強了藝術形象的真實性和生動性。穆索爾斯基的這種改革和創新對後來的俄羅斯作曲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樂隊作品:
“強力集團”的音樂作品,反映了俄羅斯人民對現實的思考及對未來的期望,致力探求新的進步的思想,對俄羅斯民族音樂、民族聲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亞歷山大·波菲利維奇·鮑羅丁,主要成就是歌曲、歌劇和器樂曲。鮑羅丁只寫過一部歌劇《伊戈爾王子》,是最強烈地發揮鮑羅丁創作個性的一部作品,此作創作始於1869年,直到鮑羅丁去世,實際只完成了一部分,後由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格拉祖諾夫整理完成。這部作品是根據俄羅斯12世紀的長詩《伊戈爾遠征記》創作的。故事敘述12世紀俄羅斯建國時代諾夫哥羅德大公伊戈爾同南方遊牧民族波羅維茨人戰爭的故事。劇中的音樂體現了俄羅斯民歌音樂的風格,特別是第二幕中的波洛維茲舞曲,以優美的旋律、鮮明的色彩、奔放的風情,充分表現了俄羅斯歌劇音樂的民族特點。
代表作品:
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主要成就是兩部歌劇《薩特闊》(1897年)和《金雞》(1909年)。特別是《薩特闊》中的《印度客人之歌》,富於東方色彩,旋律柔和流暢,不僅是男高音歌唱家經常演唱的曲目,而且被改編為輕音樂曲和獨奏曲。在俄國和捷克、波蘭、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由於以往音樂上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況,因此民族主義樂派的興起更顯得氣勢磅礴,民族主義歌劇的發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以“強力集團”、柴科夫斯基為代表的俄羅斯民族歌劇和浪漫歌曲,無可置疑地在歐洲聲樂史上占據了醒目的位置。
作品
1868年凱撒·居伊的重要作品《鮑里斯·戈都諾夫》公演後,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鮑里斯·戈都諾夫》作於1868~1874年,由作曲家根據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的同名歷史劇編寫劇本並作曲,1874年在彼得堡首演。故事發生在大約1600年,俄國沙皇鮑里斯原來是伊凡雷帝的大臣,他謀殺了應該繼承王位的伊凡雷帝的兒子季米特里,強迫人民擁戴自己當皇帝。年輕的修道士、政治冒險家格里高利假冒季米特里的名字,逃到立陶宛,利用人民對鮑里斯的不滿,向他興兵討伐,贏得了人民的支持。鮑里斯被這一切嚇壞了,倉促把繼承權交給了他兒子費奧多爾,自己在精神錯亂中死去。這部歌劇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優秀作品,其音樂在運用平行和弦、民歌調式等方面,特別是在劇中突出民眾場面,加強合唱的地位,不過分顯耀主角,是歌劇創作上的革新。該劇有幾個修訂版,其中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蕭士塔高維奇等人的版本,後者被人公認為最好的也是最接近作者意圖的。換句話來說,指揮和演出者應該以穆索爾斯基為起點,而不是像里姆斯基那樣用過於華麗的樂隊色彩,“正確的”和聲,過分強調鮑里斯而不是有大量合唱的作為真正主人公的俄羅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