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亭又名祭江亭,明崇禎年間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凌雲亭
- 所屬年代:明代
凌雲亭又名祭江亭,明崇禎年間建。
凌雲亭又名祭江亭,明崇禎年間建。文物特徵為木構歇山頂方亭,清道光年間更為花崗岩四石柱,間距3.55米,亭高5米,柱刻二聯,一為“客心洗流水,盪胸生層雲;”一為“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鰲。”1...
《登甘露寺凌雲亭》是清代詩人吳綺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古寺干戈後,登臨未盡無。寒雲千堞繞,細雨一亭孤。壁影迷黃鶴,江聲老赤烏。天風吹我去,惆悵是東吳。作者簡介 吳綺, 清江蘇江都人,字園次,號丰南,又號聽翁、紅豆...
《登凌雲亭》是清代詩人張曾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水光秋變白,石骨冷逾青。天地能容我,江山著此亭。沙沈尋折戟,酒盡棄空瓶。日暮悲歌起,蛟龍不解聽。作者簡介 張曾, 清江蘇丹徒人,字祖武。布衣。工詩。嘗客吳,與...
凌雲亭和摩雲亭是因為該亭位於北固山的最高點,上接藍天而得名。由於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巔,故又名“臨江亭”。相傳三國時孫劉聯姻後,夫人孫氏隨劉備去荊州,又被孫權騙歸強行留住江東。孫劉聯盟破裂,彝陵大戰,劉備...
位於北固山最高處的“凌雲亭”,亦稱“北固亭”,遊人至此登亭遠望,四周水色山光盡收眼底,吟誦著“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的詞句,似乎又能體味到當年辛棄疾登臨北固亭,面對著破碎的半壁山河,自己滿懷壯志卻由報國無門,...
雲山書院,位於湖南寧鄉。清同治四年(1865),邑人原陝西巡撫劉典倡建於水雲山下。有步雲橋、總會門、東西五門、講堂、崇道堂、希賢堂、先賢堂、仰極台、凌雲亭、奎光閣、文昌閣、藏書樓、東西8齋等建築,可容徒160人。簡介 辟有鑒...
歇山亭名“凌雲亭”,引自乾隆皇帝御製詩《再題文匯閣》“萬捲圖書集成部,頒來高閣貯凌雲。”凌雲亭與長廊結合,形成文匯閣園林北側的分界線,其屋頂扇形的弧面形狀與池岸相協調,典雅中透著柔美,充滿詩情畫意。六角亭 在北側的...
《吳詩集覽》因“內有錢謙益唱和詩篇”而為閩浙總督三寶奏繳,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初六日奏準禁毀。吳集於清初曾遭禁旋又解禁,事在凌雲亭刊《吳詩集覽》後六年,嘉慶七年凌雲亭重刊《吳詩集覽》,首葉刊布江寧布政使飭發四庫館查辦...
絕壁之端有凌雲亭,登亭而觀山下“龍潭秋月”等處薄霧雲繞,憑臨峭壁,遠近風光盡收眼底,縣城的座座樓群歷歷在望。閒坐涼亭,喜憂得失拋雲端,實為登高眺望的極佳處。在天壁山高處有一天然溶洞,洞口有廳,可容一百多人,洞前有一...
絕壁之端有凌雲亭,登亭而觀山下“龍潭秋月”等處薄霧雲繞,憑臨峭壁,遠近風光盡收眼底,縣城的座座樓群歷歷在望。閒坐涼亭,喜憂得失拋雲端,實為登高眺望的極佳處。在天壁山高處有一天然溶洞,洞口有廳,可容一百多人,洞前有一...
絕壁之端有凌雲亭,登亭而觀山下“龍潭秋月”等處薄霧雲繞,憑臨峭壁,遠近風光盡收眼底,縣城的座座樓群歷歷在望。閒坐涼亭,喜憂得失拋雲端,實為登高眺望的極佳處。旅遊信息 在天壁山高處有一天然溶洞,洞口有廳,可容一百多人,...
七仙女別董永凌雲而去,後人在河上建“鳳升橋”,俗稱“南倉橋”(即今牛橋,舊曾為西溪第一橋)旁邊建“凌雲亭”,亭久圮。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難容,她只好忍痛把兒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樹下,託夢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