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橋社區(杭州市西湖街道凌家橋社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凌家橋社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始於杭州灣海口,沿錢塘江一路直上,錢江潮在到達現在的九溪時,來了個“之”字型的轉彎,這個之字型的地方,俗稱“之江”。

在之字型西側,坐落著原錢塘縣的上泗地區,在上泗地區的西面,有一個小村落,卻因她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不平常的經歷而名揚各地。

據說早在明代,朱元璋開園初期,軍師劉伯溫來到此地,他對朱元璋說,別小看這個村子,她獅象管門,內臥龍鳳,將來必出帝王,朱元璋聽後就叫來眾多兵將,在這個村子周圍和中央挖了許多池塘,以斬斷龍脈。這雖然是一個神話般的傳說,但以凌家橋為中心的轉塘地區,塘連浦橫,路繞山轉,的確是這裡地理面貌的真實寫照。

其實,明朝軍師劉伯溫說的“獅象管門”、“ 內臥龍鳳”就是凌家橋周圍的四座山,即獅子山(定山)、象山、石龍山、鳳凰山,凌家橋村就坐落在獅子山腳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凌家橋社區
  • 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
  • 始於:杭州灣海口
  • 占地面積:約1500畝
  • 居民小組:有4個
  • 總人口:1001人
基本簡介,歷史傳說,兵爭之地,經濟情況,

基本簡介

凌家橋社區位於轉塘街道中心地段,320 國道與杭富路交叉口,東臨西湖區科技園區,西接雙流社區,交通十分便捷。社區占地面積約1500畝,有4個居民小組,戶數為359戶,常住人口為1395人,外來人口為1450人。

歷史傳說

凌家橋民風淳樸,村民勤勞而善良,曾經有這樣一個傳說,神仙鐵拐李看這是出帝王之地,就化作要飯的,在凌家橋村里高喊,“凌家橋人做皇帝去不去?”喊了多時,無人呼應,神仙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走了。隔了幾日,又化作要飯的在村中大喊,“凌家橋人挑石灰去不去?”結果,家家戶戶都挑著籮筐出來了。這個神話反映了凌家橋人勤勞本分,沒有非分之想。

兵爭之地

因為凌家橋村所在的地理位置較獨特,處在杭州通往富陽的必經之地,到上泗其他地區,如周浦、袁浦,也必須經過凌家橋。這樣得天獨厚的地位位置,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每一次兵荒馬亂,這裡就首當其衝,老百姓紛紛外出逃避戰禍,因此當初的凌、石二姓早已不復存在。
特別是日寇侵華期間,這裡的房屋差不多燒得一乾二淨,日寇在村子的十字路口南面紮起營盤、豎起炮樓,並在獅子山頂(定山)、鯉山頭上也豎起了炮樓,企圖長期霸占這裡(至今還能在獅子山頂看到炮樓的遺蹟)。日寇在這裡燒殺掠奪,無惡不作,那時的凌家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人民解放軍也進駐了凌家橋村,剿匪反霸,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凌家橋的村民從此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但反動派為了維護它的腐朽統治,也在作垂死掙扎。在一九四九年秋天,在上泗地區的殘匪借一位生重病的解放軍去杭州城裡治病的機會,在路上殺害了三位山東籍解放軍,當時三位解放軍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1歲,三位解放軍的遺體後來葬於凌家橋獅子山邊,沿山河的河岸上。由於該處經常遭水淹,凌家橋的百姓又將三位烈士墓遷移到獅子山腳南面。
2004年9月在凌家橋社區兩委班子的組織下,有關單位和村民自願捐款、捐物,對烈士墓進行了重新整修,烈士們為解放我們上泗人民而流盡了自己最後一滴血,他們的事跡永遠被我們所銘記。

經濟情況

如今的凌家橋村90%的農戶都蓋起了洋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改革開放的需要,在2003年凌家橋由村改為社區,並實行了股份制改革,村民變成了居民,以前連想多不敢想的事情,現在盡成了事實放在眼前。
轉塘鎮凌家橋為杭州市第三批撤村建居示範村,於2004 年1 月完成撤村建居。2003年11月完成村級股份制改革,成立了凌家橋股份經濟合作社,現有住戶277戶,總人口1001人。股份經濟合作社擁有固定資產 316萬元,年可用資金收入100萬元;擁有資源性資產面積1542畝,其中:山林314畝,茶地192畝,宅基地191畝,農田400畝,漁塘77 畝,企業事業園地213 畝,軍地117 畝,公益用地38畝。同時,還有商業用房面積5500 余平方米,工業廠房6000平方米。
目前,隨著轉塘鎮集鎮規劃建設的啟動,村落實可留用的60 畝 10% 開發性安置用地和8畝撤復建用地,其中留用地已批31.6畝,在批7畝。基本定位為320 國道紅綠燈南側;這為村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提供了有利條件,也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建設中的轉塘科技經濟園區及轉塘鎮凌家橋農居點均在本村範圍內,自然生態環境優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