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君武(1962年-2014年1月10日),字寅是,祖籍紹興。生於江蘇蘇州市,1986年畢業於江蘇省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1998年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攻讀研究生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後任蘇州美術館副館長兼蘇州版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江蘇版畫院兼職畫師。逝世前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江蘇版畫藝委會副會長,蘇州版畫院院長兼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館長。
凌君武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園林印象之三》獲第十七屆全國版畫展銅獎、“魯迅版畫”獎,曾出訪西班牙、法國、德國等地。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江蘇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深圳美術館、貴州美術館、青島美術館、國家畫院、中國神州版畫博物館、哈爾濱藝術宮版畫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西班牙奧侖薩藝術館、維也納青年美術館、敘利亞博物館、比利時私人藝術館等機構收藏。部分文章和作品分別發表於《美術》、《美術觀察》、《江蘇畫刊》、《中國版畫》、《美術報》、《香港南北報》、《台灣藝術家》、《東京文學》和《蘇州園林》等報紙刊物。編著《水印版畫技法》、《歸去來兮——凌君武水印版畫藝術》、《水·印·象——第十一屆姑蘇之秋當代水印版畫作品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凌君武
- 別名:字寅是,別號九壺
- 出生地:江蘇蘇州
- 出生日期:1962年
- 逝世日期:2014年1月10日
- 職業:版畫家
- 畢業院校:南京師範大學
- 代表作品:《恍兮惚兮》
人物生平,作品鑑賞,主要展覽,社會評論,
人物生平
1962年生於江蘇蘇州市,
1986年畢業於江蘇省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
1998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班,並留校任教。開始時中國傳統水印版畫的藝術進行深入研究。其中論文《傳統版畫調查實錄》及《日本浮世繪的形成與蘇州木版年畫的洲源》發表在中央美術學院學報上(1999年11月2日,該報的主編:范迪安、王宏建)。畢業論文《傳統水性植物顏料與水印版畫》發表在第五屆全國高等美術院校版畫年會論文集上和《藝術探索》2000年第6期上。用傳統水印版畫樣式製作的畢業創作作品《恍兮惚兮》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並獲獎。
出訪西班牙、法國、德國、美國、比利時、奧地利、香港、澳門、杜拜等地。
2014年1月10日上午11點左右,在蘇州桃花塢蘇州版畫院朴園內,凌君武從五樓樓頂墜落身亡。
作品鑑賞
凌君武畫作:《秋》(扇面)
2000年凌君武的畢業論文和畢業創作作品得到中央美術學院院領導的首肯,並以優異的成績被批准留校任教,開始與另一位教師共同籌建“傳統版畫工作室”。通過一段時間的對傳統版畫的教學實踐,更加深了對這門古老技藝的認識和了解。出於創作衝動的需要和考慮,出於對蘇州家鄉園林題材的偏愛,2002年又調回蘇州教育學院任教,期間潛心創作了水印版畫《園林印象》系列作品。這些作品的出現改觀了以往“進入傳統走不出傳統的套路”的弊端。用單線書寫造“勢”的方式,拓展了版畫表達的語言,使自己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局面。其中水印版畫《園林印象之一》在十六屆全國版畫展上得到了藝術評審們的好評,並獲獎。中國美術核心刊物《美術雜誌》(2003年第1期)刊登了此作品。2003年2月22日中國美術的核心報紙《美術報》的“當代優秀版畫選刊欄目”中也選用了這幅作品,並針對性地指出:這些作品在本體語言及藝術境界的開拓上仍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凌君武畫作:《冬》(扇面)
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園林藝術,凌君武有著親身的體驗並對此有著一種執著的熱愛,作為土身土長的蘇州人。凌君武於七、八年前就開始觀照蘇州園林中的太湖石,撰寫的文章《對太湖石特性的觀照》及水印版畫作品《太湖石系列》曾多次被省、市級及專業性報刊、雜誌刊登及轉載。1997年《太湖石系列——探幽》水印版畫作品入選“西班牙第四屆國際版畫雙年展”並被邀請赴西班牙出席開幕式,後又訪問了法國和德國等地,由此把蘇州園林中的太湖石那獨特的造型手段和意境介紹到了西方美術領域,深受好評,西班牙的“ORENSE”、“LATEGION”等多張報刊發表了凌君武參展的人物特寫、圖片及相關的採訪報導。2000年,由英國發起,命名為“新世紀我們的國家”為題的全球繪畫大賽上,凌君武的《國粹——太湖石》入選,再一次使太湖石這一園林藝術中的獨特語言,通過凌君武的作品與西方親密接觸。
對於蘇州的園林藝術,凌君武是情有獨鐘的,幼年家住平江路的顧家花園(顧頡剛故居),中學又就讀於一國中的惠蔭花園,長於斯地,畫其熟悉的地方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出於對版畫藝術的熱愛、對蘇州園林的鐘情,用版畫語言表達蘇州園林之美,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太湖石系列》、《園林印象系列》是我多年潛心研究和積累的成果。
《園林印象之三》獲第十七屆全國版畫展銅獎
傳統是現代藝術的基礎,是營養的根底,而我們創作者的職責是吸收它的精華,化為自己的血肉後來創作和時代相結合的新的藝術,在蘇州成長起來的一大批版畫家們,遵循了這個原則,用刻刀,套印不斷地藝術實踐創作了無數新的水印木刻作品。這些作品一看即可知道,是從傳統木版年畫發展出來的,而恰恰又是每個創作者個人風格的表現。
凌君武就是其中的這樣一位有為的版畫家,他始終是蘇州版畫藝術研究會中堅實的一員。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就開始用刻刀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見到他的處女作,無不為他刻畫的,在層層的書架間―――知識的廣闊海洋中的小學生邁向光明的畫面而感動,確實蘇州桃花塢民間年畫藝術滋養了他,這些,後來我們在他創作的姑蘇庭院紀事組畫中充分地表現出來,姑蘇人家中小家碧玉的生活情趣,少女們的動人舉止姿態和江南幽雅的庭院環境融合在一起,用流暢的線條,嚴格的造型,響亮而文雅的色彩,不同塊面形體組合的畫面,充分地給人們一種藝術的享受。在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傳統民間藝術的源流,但他對這個前人的形式卻沒有簡單地抄用,這是他用自己的風格表達了他在藝術上的素養。
凌君武水印木刻:《滄浪亭印象》
意境是一張畫上的靈魂,蘇州園林真正集中了吳越地區文化人的涵養,體現了江南建築特有的典雅風格。在凌君武最近創作的一批以園林為主題系列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藝術上的新飛躍。在粗粗的線條的刻畫下,表現庭院、走廊、樹石結構,創造出優雅誘人的意境來,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他用的色彩沒有套用傳統木刻中的模式,而注入了新的現代人的眼光,燦爛而奪目,這正是他作品的閃光之處,這也會使我和大家不由地想到畢卡索和米羅製作的版畫,形式和感受上有許多一致的地方。
君武曾在中央美院版畫系攻讀碩士學位,並在美院留校任教過一階段,他又隨著他的園林作品去歐洲各地訪問,在國際上參加過許多版畫展並獲獎。最近我在北京知道,他的作品榮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優秀作品獎,這也是凌君武堅持多年版畫創作的回報。他努力表現蘇州園林,對故鄉的情結的宣洩,只有熱愛自己家鄉的藝術家,才能把全部的情感傾注在他的作品中,凌君武正當壯年,他的創作道路正進入了一個寬廣的前景,更大的成績我們將拭目以待
主要展覽
1985年,《初生太陽》入選"85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 北京
1987年,《蘇州人》入選"華東六省一市青年油畫巡迴展" 上海
1991年,《醒世恆言明月和尚度柳翠》入選"第四屆全國三版作品展覽" 南京
1992年,《逝水年華》入選"全國第十一屆版畫作品展覽" 北京
1994年,《和氣致祥》入選"江蘇省美術作品展"並獲新作優秀獎 南京
1995年,《太湖石》(系列)參加江蘇青年版畫家邀請展及"江蘇省版畫院青年版畫家十人作品提名展"並被省美術館收藏。 南京
1996年,《太湖石隨想》(系列)參加中央美術學院畫廊舉辦的"96十人版畫展" 北京
1996年,《閒情偶寄》入選"全國十三屆版畫作品展覽" 北京
1997年,《探幽》入選西班牙第四屆國際版畫雙年展,並被邀請參加開幕式
1997年,《探幽》入選"第六屆全國三版作品展覽" 瀋陽
1998年,《閒情偶寄之二》獲江蘇省美術節銅獎 南京
1998年,《庭院紀事之三》參加江蘇水印版畫在美國巡迴展 美國
199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的"鄭忠·君武·張嵐軍"三人版畫作品展。 北京
2000年,《國粹》入選英國舉辦的"2000年我們的國家"繪畫大賽 英國
2000年,《恍兮惚兮》入選青島國際版畫雙年展 青島
2000年,《歸去來兮》、《恍兮惚兮》、《燈坊?水印》(系列)參加中央美院版畫系
研究生班畢業創作作品展覽
2001年《閒情偶寄》“1900—2000中國百年版畫展”
2002年《園林印象之一》入選“全國第十六屆版畫展”獲銅獎
2003年《園林印象之四》入選“全國第二屆金彩獎”獲優秀作品獎
2004年《清風·明月·我》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獲銅獎
2004年《園林印象系列》應28屆世界遺產大會之邀舉辦“凌君武版畫精品展”
2005年《園林印象之七》參加中韓美術優秀作品展
2006年《園林印象?系列》參加江浙滬三地版畫展
2006年《太湖石系列》赴美國參加“當代中國繪畫藝術提名展”
2007年《遺落的黃昏》入選第十八屆全國版畫展獲中國美術提名獎
2007年《清風·明月·我》入選首屆深圳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並榮獲觀瀾國際版畫獎
2007年《園林印象》入選白俄羅斯國際版畫雙年展
2008年《園林印象——凌君武水印版畫個展》在上海半島美術館及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展出
2008年《水印蘇州·三屏條》入選首屆雲南國際版畫展
2008年《遺落的黃昏》入選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2008年《待月》入選奧林匹克美術大展
2009年《歸去來兮》凌君武水印版畫個展(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2009年《遺落的黃昏》參展由中國美協舉辦的“中國美術世界行展”(奧地利維也納)
2009年參展美國紐約第一銀行舉辦的“延伸——中國當代四人版畫展”(美國紐約)
2009 年《待月》參展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暨澳門回歸十周年“中國當代版畫邀請展”(澳門)
2010 年上海M藝術空間舉辦凌君武水印版畫個展
2010年《待月》入選北京第四屆國際美術雙年展
2010年《待月》入選在廣州舉辦的第九屆中國藝術節“中國風格·時代丹青——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
2010年《遺落的黃昏》受邀參展由中國美協舉辦的上海世博會優秀美術作品展
2010年《待月》參展在深圳舉辦的經典版畫走進觀瀾——江蘇版畫精品展
2010年 MADE IN CHINA 四人版畫展(比利時安特衛普)
2010年《暗香浮動·桃花塢》入選“首屆天津濱海新區國際版畫邀請展”
2011 年《清風·明月·我》、《園林印象冬》參展“多重印象:當代中國木版版展”(美國密西根大學)
2011年《清風·明月·我》受邀參展“為人生的藝術——紀念新興木刻運動八十年中國現當代版畫作品展” (上海美術館)
2012 年《桃色江南·吟之秋》系列入選江蘇省重大主題美術創作精品工程
2012 年《待月》、《遺落的黃昏》受邀參展 2012藝術·經典——中國國家畫院作品展(北京宋莊)
2012年《水印蘇州》入選中華藝術宮開館大展“錦繡中華”——行進中的新世紀中國美術展(上海中華藝術宮)
2012年《水印蘇州》系列受邀參展“原點的維度· 2012上海國際版畫展”(上海美術館)
2012年《桃色江南·吟之秋》參展本人參與策劃的“水·印·象——第十一屆姑蘇之秋當代水印版畫邀請展”(蘇州美術館)
部分文章和作品分別發表於《美術》、《美術觀察》、《江蘇畫刊》、《中國版畫》、《美術報》、《香港南北集》、《台灣藝術家》、《東京文學》、《藝術鑑賞》等報紙刊物。
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江蘇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深圳美術館、貴州美術館、青島美術館、國家畫院、中國展覽交流中心、中國美術大事記、中國神州版畫博物館、哈爾濱藝術宮版畫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西班牙奧侖薩藝術館、維也納青年美術館、紐約第一銀行美術館、敘利亞博物館、比利時私人藝術館等機構收藏。編著《水印版畫技法》、《歸去來兮——凌君武水印版畫藝術》、《水·印·象——第十一屆姑蘇之秋當代水印版畫作品集》。
社會評論
水印蘇州:凌君武水印木刻漫評——龔雲表
“太湖三萬六千頃,我與此君同枕波。卻慕水西灣子裡,輸君先已掛漁蓑。城南那復有閒廛,生翠叢中築樓椽。他日買魚雙艇子,定應先詣網師園。”這是清人洪亮吉吟詠蘇州網師園的詩。中國園林的審美旨趣,其實質即是一種隱逸文化,正如這首詩中所表露出的羨慕飄逸閒適漁樵生活的曠達意緒,抒發歸返自然、高蹈出世的淡泊襟懷。網師園中的“集虛齋”,取《莊子?人間世》“唯道集虛齋,虛者,心齋也”句意,即是修身養心,守持真道,排除內心塵渣,保持自然本性,臻於虛靜澄明的境界。在去年舉辦的第十八屆全國版畫展上,凌君武以一幅《遺落的黃昏》獲得大獎,整個畫面浸潤著輕柔朦朧的月色,暮靄洇漫,水影掩映,梅花疏枝搖曳,亭閣空靈憑虛,營造出一派靜謐清雅、超然物外的意境,使人怡然自得,仿佛已融身大自然,精神得以淨化和升華。這是一幅蘇州園林的水印版畫,但又分明高蹈於園林具象,充盈著清虛靈動的生命蘊藉和恬淡超遠的隱逸意象。在這幅作品裡並沒有明確的指稱,但我卻從中看到了網師園的氣脈韻致、文心詩意,仿佛置身於集虛齋前,面對咫尺山林、拳石勺水,卻令人思接高邈、超然神遊。
凌君武水印木刻:《園林印象之九》
《遺落的黃昏》是凌君武一系列以蘇州園林為內容的水印木刻組畫中的一幅,在此前幾年裡,他就以《園林印象》系列作品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擷取了一個好題材。中國的園林是一個生命的世界,融合著天人為一體的獨特的生命精神。園林中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人心靈的寄託。所謂“以景寓情”和“意與境生”,正是園林藝術蘊含的審美意象。蘇州是一座園林之城,它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個大園林。凌君武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蘇州人,生於斯、長於斯,蘇州園林的特質和神韻,早已浸潤到他的血脈之中,成為他固有的藝術基因。而蘇州城市平和恬淡、閒適悠然的風土人情和生態意象,也使他的作品理所當然地顯得淡雅柔美、從容舒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的審美意蘊,只有在那方水土所培育和薰陶的人身上才能顯現出來。如此看來,凌君武以蘇州園林作為他藝術創作的母題,原本就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這既是將他自己的藝術創作自覺地與蘇州園林文化合二為一、融為一體,也可視作他以藝術的形式對家鄉養育之情的一份回報。
作為江南文化重要的物化賦形,蘇州園林具有秀美靈動、高雅清悠的氣韻和壺公天地、芥子世界的特徵,而其最本質的審美核心,則在於它無處不在的浸潤華滋的“水性”。小橋流水,杏花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蘇州本身就是一座水城,七分水面三分地,一條河一條街,前街後河,街河相間,縱橫交織成“河街雙棋盤”的水網。而蘇州園林則更是將水作為營造輕柔繾綣的審美空間脈絡氣勢的基本元素,所謂半泓池水,讓四周俱通;一淵澄波,使舉園皆活。在這裡,流水已成為一種生命的賦形,成為溫婉柔潤的江南文化穩固永久的姿態和表情。正因為如此,凌君武選擇了以水印木刻這種最能表現蘇州園林特質的藝術樣式,融入了他對故鄉深入骨髓的生命體驗,使他的這種藝術樣式與蘇州園林渾然相成、水乳交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云:“天供閒日月,人借好園林”。好一個“借”字!凌君武真可謂得天獨厚、近水樓台,“借”得蘇州園林,置入他原本就已形成了獨特形式語言的水印木刻作品之中,如魚得水,相得益彰,堪稱“絕配”。
凌君武充分運用水印木刻所固有的彩暈墨化的特點,將濃淡渲染、滲化融合的特性發揮到了極致。整個畫面在水縈霧罩、煙雲澹涵中呈現出遊移飄逸、空濛輕柔的意境。他擅常採用平遠視角,多作大面積的寫意潑灑,而很少有過度的細部刻畫,無論是小院香徑、角亭迴廊,還是樹叢花圃、假山疊石,無不籠罩在濕潤華滋、漫洇彌散的水色之中。他在畫面構成中尤其注重虛實相生、有無互立,即使是具體的物象,也總是顯得似有若無、依稀朦朧,以彰顯他的主觀情趣,超越有限的客觀物象,獲得意蘊無限的淡遠悠渺的境界。凌君武對於色彩的感知極為敏銳,而且與所表現的規定情景吻合無間,那些飽含水分的淡淡的嫩黃、湖藍、粉綠色,正是蘇州園林清純嫵媚的色彩標征;而統馭全局的則是典雅深邃的灰色,將整個畫面貫串組合成一曲節奏舒展、旋律婉轉的抒情樂章。他偶爾也用黑色,以提升畫面的精神,此時的灰色,則更顯得溫柔親和,整個畫面也更圓潤和諧,富有張力。
在所有的版畫樣式中,水印木刻的生動氣韻和水墨意象或許是最貼近中國繪畫精神的;而它所獨有的刀味和水韻,又是傳統的中國繪畫所無法取代的。水印木刻在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深厚傳統,及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江蘇的水印木刻藝術異軍突起,獨領風騷,曾在全國範圍內產生過深遠的影響,至今思之仍令人激動不已。然而近年來在諸多思潮的衝擊下,江蘇的水印木刻似乎風光不再,陷於低迷。從這個角度來觀照凌君武匠心獨運、風格鮮明而又明顯帶有江蘇地域色彩、傳承有序的水印木刻,其意義已超出了他作為版畫家個人的範圍,在他的身上我們或許應該寄予更高的期許。身為版畫家和蘇州版畫院院長的凌君武,真是重任在肩,無可懈怠。透過他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些令人感動的作品,我們已有足夠的信心,看到江蘇水印木刻藝術峰迴路轉、重振雄風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