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適應是198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理學名詞,出自《生理學名詞》第一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冷適應
- 外文名:cold adaptation
- 所屬學科:生理學
- 公布年度:1989年
- 出處:《生理學名詞》第一版
冷適應是198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理學名詞,出自《生理學名詞》第一版。
冷適應是198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理學名詞,出自《生理學名詞》第一版。出處《生理學名詞》第一版1公布時間198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
《冷適應大鼠下丘腦視前區溫敏神經元可塑性研究》是孫久榮為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 首次用腦薄生技術建立了冷適應大鼠下丘腦視前區溫敏神經元可塑性的研究模型,並研究了單胺類神經遞傳,尤其是去甲...
對寒冷適應動物模型在寒冷適應形成過程中多個時間點、多個相應組織器官的基因表達變化和蛋白質表達變化進行動態、系統地研究,在此基礎上,運用反義核酸等技術,分的析相關基因、蛋白之間的調陳及作用關係,從而較為系統地揭示寒冷適應的...
溫度控制服裝屬於特種服裝,也為保健衣服,旨在特殊環境下的工作者提供輔助,但是2014年11月之前的保健衣服存在如下缺點:溫度控制效果不是很好,對於冷環境和熱環境不能很好的適應,有的服裝只能在冷環境穿,有的服裝只能在熱環境穿。沒有...
研究表明,快速冷馴化可以提高一些昆蟲對低溫的適應能力,通過測定在0℃下冷馴化4h後稻水象甲成蟲在-8℃死亡率和體內抗寒物質變化,結果表明,0℃下的快速冷馴化可以顯著提高成蟲在-8℃的存活率,體內的抗寒物質也出現了顯著的增高。通過...
《氂牛適應高寒營養脅迫的氮代謝機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龍瑞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氂牛是青藏高原的關鍵物種。這種唯一生存於高寒極端環境中的大型反芻家畜對氣候環境和營養脅迫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在每年長達半年的冷季...
氣候適應是基於氣候變化已經發生,各國社會皆經歷其中不可避免,因而需要增強自身的各種能力去更好適應這一變化,從而降低氣候變化對生命、財產以及健康帶來的各種損失和影響。含義 1992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等決定引入兩個不同的戰略以...
適應性行為主要是指人的適應外界環境賴以生存的能力,它可以通過許多方法來測定。生物在外界環境因素(如氣候、季節、溫度、光線等)改變時為適應這些變化所表現的行為反應。如烈日曝曬時動物尋找蔭涼處躲避,寒冷時軀體蜷縮擁擠一起避免體熱...
《中國冰凍圈變化的脆弱性與適應研究》是2019年05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永建、楊建平等。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闡述了冰凍圈脆弱性與適應的概念、理論方法、冰凍圈變化的影響、冰凍圈災害風險分析等冰凍圈在社會經濟領域的科學...
《對極端氣候的適應:沙蜥屬蜥蜴的卵胎生進化》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計翔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沙蜥屬蜥蜴生活於寒冷或溫差變幅大的乾旱氣候區,區內環境異質性高且有世界上最高海拔分布的物種,是研究爬行動物對極端...
本項目採用遺傳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分子演化分析等手段,對中國野生擬南芥環境適應的分子機制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 用CRISPR技術研究發現,冷回響途徑中的三個CBF轉錄因子(CBF1~3)分別調控了各自的下游基因,既有...
(4)與代謝率提高相適應,心率、心搏量、血壓、呼吸率和肺通量都有所提高。人體的抗寒代償能力是有限的,超過限度,低溫將對人產生傷害。在低溫條件下,對於31℃的平均皮膚溫度,坐姿被試感到不舒適冷,皮溫30℃時引起寒顫冷,皮溫29℃...
零上低溫對植物的傷害稱為冷害(chilling injury),植物對冰點以上低溫的適應叫抗冷性。零下低溫對植物的傷害稱為凍害(freezing injury),植物對冰點以下低溫的適應叫抗凍性。定義 植物耐寒性指植物一般能耐零下短時低溫影響的特性。植物抗寒...
製冷:製冷技術是為適應人們對低溫條件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製冷作為一門科學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內將某物體或流體冷卻,使其溫度降到環境溫度以下,並保持這個低溫。這裡所說的“冷”是相對於環境而言的。熱的...
根據以上構想,印度陸軍認為舊作戰理論有關打擊軍和防禦軍之間作戰任務的界定、部隊的結構與編制、部署和作戰方式已不能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必須對陸軍進行全面重組。據此,“冷啟動”作戰理論構想圍繞快速部署“一體化作戰群”和“諸軍兵種...
與安裝在卡車上的獨立式機組相似,安裝在拖車車廂上的拖車機組尺寸更大,適應於需要更大製冷量的拖車廂體。拖車的制冷機組安裝在箱體的前端,調節的空氣通過拖車廂內頂部的風槽將冷空氣送到車廂的各個部位並最終在壓差的作用下回到製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