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布局:反常走向的人生策略》是東方出版社2014年04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玉新。
基本介紹
- 書名:冷布局:反常走向的人生策略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頁數:182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作者:王玉新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7240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冷布局:反常走向的人生策略》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做事以冷開始,以熱結束。只是多數人趨熱,結果或者失誤,或者慘不忍睹。熱點、熱流就像黑洞,吸引力特彆強;可真的進去了,誰也看不出究竟。而且,熱點越聚焦,眾人越盲目;潮流越洶湧,犧牲越慘重。
說實話,思想一熱就僵了,思路一熱就濫了,方法一熱就亂了;所以,千萬別湊熱鬧。人生也是這樣,不能太鬧,既丟了日子,也亂了陣腳。
不管是什麼人、什麼事,都是冷出來的。冷了才有思想,才有出路,才有自己和建樹。所以,作者從冷著眼,背對熱議,寫了一些與常識、常理相背的東西。可能,這既令人意外、也叫人不解;不過,跳出圈去卻能出新。至少,這另外的視野、另外的世界,也會給人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悟性和喜悅。
其實,書里說的都是哲理,哲理總能引出更深的思索。
作者簡介
已退休,原在航天部黨校和華北航天工業學院任教,教授職,講領導科學和哲學。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畢業,由部隊鍛鍊到邊遠農村,到縣廣播站,縣委,縣政府,銀行,黨校,大學。從受批判、餵豬開始,經歷多獲益也多。出版十幾本著作,《給領導者的100個思路》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印9次,遭無數盜版。
媒體推薦
1. 內容觀點雖感覺有些武斷,回味起來還真是另有道理,作者的思維方式確實獨到。
2.文章的結尾總讓人感覺意猶未盡,啟發較大;事例的典型性有些不足,卻不影響作者的思維立意,而且作者說理有新意,簡短的篇章讀來比較合適。
2.文章的結尾總讓人感覺意猶未盡,啟發較大;事例的典型性有些不足,卻不影響作者的思維立意,而且作者說理有新意,簡短的篇章讀來比較合適。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冷定位
第一章天性決定一生命運——丟了天性就丟了所有機會
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真話
二、人的走向在小時候已有十之七八
三、要變成另一個?這不可能
四、你就是你,變了,你是誰?
五、興趣就是長處,做起來就有成績
六、我能做什麼?切記,切記
第二章守己確保一生福分——丟了自己永遠無家可回
一、甭追別人,一追路就斷了
二、別和人較勁,一較勁你就沒了
三、另眼看規矩
四、可以有點放肆
五、可以有點怪癖
六、知道自己要什麼
七、生活隨性一點好
八、親近孤獨,堅守自己
第三章驕傲一點好進取——小驕傲是欣賞,大驕傲是力量
一、人需要一點誇張、一點驕傲
二、不驕傲,人就沒法活下去
三、沒有人不驕傲,只是表現不同而已
四、欣賞自己,這是人生的第一定律
五、年輕的時候可以有一點傲氣
六、凡稱大家的多是狂人
七、要學會把失敗說成是成功
八、小驕傲是欣賞,大驕傲是力量
第四章盲目一點有成績——小成熟是成長,大成熟是封閉
一、人一行動就有了盲目
二、智慧常常來自莽撞
三、智者往往又是“賴人”
四、無知才能起步
五、過於成熟,難以有成就
六、人一熟練就沒希望了
七、有大創造的人大多缺少知識
八、盲目季節是人生最好的時候
第二部分冷戰術
第五章要走遠就要慢——快走的走不遠,以慢打快才有勝算
一、慢才有好的思想和行動
二、速度只能用在上升期
三、跨越式發展大多不會有好結果
四、“佳境”還是“漸人”的好
五、等待成功
六、尋找慢生活
七、智慧在輕鬆之中
第六章要走好就要少——小事不能做滿,大事不能做完
一、生活要求“半”去整
二、做事只求七成把握
三、老是磨刀刀就沒了,老是完善事就毀了
四、小事不能做滿,大事不能做完
五、好事常來必有危機
六、財富過多增加負擔
七、少是自己的,多是別人的
第七章要獲取先放棄——一放棄事就成了
一、輕鬆才有心情,淘汰才能遠行
二、小舍才有小得,大舍才能大得
三、成長是加法,成就是減法
四、加法有盲目,減法有效益
五、讓者大智,爭者愚笨
六、成功常是社會的喜劇、個人的悲劇
第八章要不難先簡單——一複雜人就老了
一、非簡單不能做人
二、非簡要不能成事
三、人一複雜就老了
四、事一複雜就難了
五、創造從簡單開始
第三部分冷戰略
第九章要發展往下走——下游遠比上游富有
一、成功要從下層起步
二、沒有底層生活,就沒有基本智慧
三、沒有下層財富,就沒有沖高實力
四、定力和大氣來自百姓心態
五、痛苦一時,可以激勵一生
第十章要未來去弱處——處強沒有選擇,處弱不被束縛
一、弱者創造
二、找機會去弱極
三、若要好,先做小
四、逞強的是弱者,處弱的是強者
五、示銳的是懦夫,不銳的是智者
第十一章要改變去“城”外——“城”內沒有風景,觸景才能生情
一、誰都在一口“井”里
二、人很難察覺環境
三、要有一點叛逆
四、追隨時勢的人丟了自己
五、進入模式的人缺失智力
六、“城”外想事,“城”里做事
七、適者小成功,不適者大成就
第十二章要新生就離開——固守沒有生機,一地一職不能久留
一、如果你有力量,那就改變環境
二、如果無能為力,那就趕快離開
三、一個崗位最多做4年
四、沒有別的地方,那就只能消磨時光
五、沒有別的思想,那就失去所有希望
六、失誤,是思想在一個點上
七、如果一切都在延續,那就不需要你
八、離開以後才能得到智慧
……
第四部分冷策略
第一章天性決定一生命運——丟了天性就丟了所有機會
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真話
二、人的走向在小時候已有十之七八
三、要變成另一個?這不可能
四、你就是你,變了,你是誰?
五、興趣就是長處,做起來就有成績
六、我能做什麼?切記,切記
第二章守己確保一生福分——丟了自己永遠無家可回
一、甭追別人,一追路就斷了
二、別和人較勁,一較勁你就沒了
三、另眼看規矩
四、可以有點放肆
五、可以有點怪癖
六、知道自己要什麼
七、生活隨性一點好
八、親近孤獨,堅守自己
第三章驕傲一點好進取——小驕傲是欣賞,大驕傲是力量
一、人需要一點誇張、一點驕傲
二、不驕傲,人就沒法活下去
三、沒有人不驕傲,只是表現不同而已
四、欣賞自己,這是人生的第一定律
五、年輕的時候可以有一點傲氣
六、凡稱大家的多是狂人
七、要學會把失敗說成是成功
八、小驕傲是欣賞,大驕傲是力量
第四章盲目一點有成績——小成熟是成長,大成熟是封閉
一、人一行動就有了盲目
二、智慧常常來自莽撞
三、智者往往又是“賴人”
四、無知才能起步
五、過於成熟,難以有成就
六、人一熟練就沒希望了
七、有大創造的人大多缺少知識
八、盲目季節是人生最好的時候
第二部分冷戰術
第五章要走遠就要慢——快走的走不遠,以慢打快才有勝算
一、慢才有好的思想和行動
二、速度只能用在上升期
三、跨越式發展大多不會有好結果
四、“佳境”還是“漸人”的好
五、等待成功
六、尋找慢生活
七、智慧在輕鬆之中
第六章要走好就要少——小事不能做滿,大事不能做完
一、生活要求“半”去整
二、做事只求七成把握
三、老是磨刀刀就沒了,老是完善事就毀了
四、小事不能做滿,大事不能做完
五、好事常來必有危機
六、財富過多增加負擔
七、少是自己的,多是別人的
第七章要獲取先放棄——一放棄事就成了
一、輕鬆才有心情,淘汰才能遠行
二、小舍才有小得,大舍才能大得
三、成長是加法,成就是減法
四、加法有盲目,減法有效益
五、讓者大智,爭者愚笨
六、成功常是社會的喜劇、個人的悲劇
第八章要不難先簡單——一複雜人就老了
一、非簡單不能做人
二、非簡要不能成事
三、人一複雜就老了
四、事一複雜就難了
五、創造從簡單開始
第三部分冷戰略
第九章要發展往下走——下游遠比上游富有
一、成功要從下層起步
二、沒有底層生活,就沒有基本智慧
三、沒有下層財富,就沒有沖高實力
四、定力和大氣來自百姓心態
五、痛苦一時,可以激勵一生
第十章要未來去弱處——處強沒有選擇,處弱不被束縛
一、弱者創造
二、找機會去弱極
三、若要好,先做小
四、逞強的是弱者,處弱的是強者
五、示銳的是懦夫,不銳的是智者
第十一章要改變去“城”外——“城”內沒有風景,觸景才能生情
一、誰都在一口“井”里
二、人很難察覺環境
三、要有一點叛逆
四、追隨時勢的人丟了自己
五、進入模式的人缺失智力
六、“城”外想事,“城”里做事
七、適者小成功,不適者大成就
第十二章要新生就離開——固守沒有生機,一地一職不能久留
一、如果你有力量,那就改變環境
二、如果無能為力,那就趕快離開
三、一個崗位最多做4年
四、沒有別的地方,那就只能消磨時光
五、沒有別的思想,那就失去所有希望
六、失誤,是思想在一個點上
七、如果一切都在延續,那就不需要你
八、離開以後才能得到智慧
……
第四部分冷策略
序言
這套書無論是書名還是內容,都沒按常規出牌,有些異樣,這很可能叫人詫異,也叫人不解。
多數人習慣站在事情的中間,看看這一面,看看那一面,等衡量、對比好了,再拿定主意和見解。也有少數人、個別人鑽進事情的極端,站在極端上看人、說事。這會讓人不屑,說他們走極端。不過,這些走極端的人,所想所說雖然偏激,卻也尖銳;雖然片面,卻也有他的道理。這就像辯論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站在自己的極端上,卻也使道理越辯越清。這裡,雙方越往極端走,所說的道理越明越透,而當你把這兩方面的道理結合起來的時候,癥結、關鍵、答案便豁然浮現。
這就告訴我們,你要了解事情的真相、真理,就得進入極端;你要把握住事情,得到結論,就得聯繫兩極,回到中段。就是說,認識問題要進入兩極,解決問題要有結合點。
問題是,我們往往並不重視也不贊成極端。因為生活中的人、生活中的事大多在中段,不在極端上,取中用中也是人的常規做法,而越是極端越不穩定,越有風險。於是,我們就很少到極端上看事、想事,連帶著也就少了極端上的清晰明了和一針見血。而這套書的所有切人點和道理都在極端上,所以才有了最初接觸的不解和突然。
其實,任何事情都是兩極的,表現在兩極。你要認識它,就必須走到它的兩極去,而且,越是深入極端,真理、真相就越清晰。
人也好,道理也好,常常只能占有矛盾的一個方面,片面性是事物的天然特徵,全面只是兩個、多個片面的結合。而且,就是全面了,在更高層次上,在更大系統里,也還是處在片面上。因此,站在極端上剖析事物,這本身就是合理的。
我們熟悉對立統一。對立的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相互鬥爭,互相依存。有你沒我,有我沒你;卻也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可能很少有人追問。其實,矛盾、事物是有個性的,並由個性趨使走向自己的極端。但在趨極中,兩極的方向卻是相反的。於是,有了兩極的鬥爭和排斥,也就有了相互助推的動力。矛盾、事物的兩極又內在地具有趨中性,它們必須有相互的結合點,否則就會解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此從對方獲益。而在極端處,事物不只有轉化,還有適度點、反彈、回跳等,也更豐富了辯證法的內容。
從認識的角度說,中庸是在兩端之間取中用中,這個思維原則十分正確,但沒有闡述,更難以操作。它沒告訴我們在哪裡取中,又取什麼。把兩極拉開,越靠近端點,事情就越清楚。而在找到了雙方膠著的要點、要害,即主要的依存點時,我們就知道了問題所在。就是說,進入兩極才能了解,找到結合點才能解決。這樣,拉開兩極,矛盾的“二”得以呈現;找到結合點,矛盾的“一”得以還原。
自然,這樣說過於簡單,也不一定好理解,好在《冷頭腦》里說得比較通俗、具體,每一個題目都從一個方面、一個角度說清了一個問題。《冷眼光》和《冷布局》是從淡出人們思維和視野的“冷”的一極,即反極、異極、背極、隱極等角度寫的,分別側重寫了社會和人生。外在看,像是就事論事,但目的卻不在事的本身,而是告訴人們觀察、分析這些事情的思想、思維、行事切入點,給人以習慣、普識以外的思路、方式、角度,這要比認識、了解具體事物的意義重要得多。
多數人習慣站在事情的中間,看看這一面,看看那一面,等衡量、對比好了,再拿定主意和見解。也有少數人、個別人鑽進事情的極端,站在極端上看人、說事。這會讓人不屑,說他們走極端。不過,這些走極端的人,所想所說雖然偏激,卻也尖銳;雖然片面,卻也有他的道理。這就像辯論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站在自己的極端上,卻也使道理越辯越清。這裡,雙方越往極端走,所說的道理越明越透,而當你把這兩方面的道理結合起來的時候,癥結、關鍵、答案便豁然浮現。
這就告訴我們,你要了解事情的真相、真理,就得進入極端;你要把握住事情,得到結論,就得聯繫兩極,回到中段。就是說,認識問題要進入兩極,解決問題要有結合點。
問題是,我們往往並不重視也不贊成極端。因為生活中的人、生活中的事大多在中段,不在極端上,取中用中也是人的常規做法,而越是極端越不穩定,越有風險。於是,我們就很少到極端上看事、想事,連帶著也就少了極端上的清晰明了和一針見血。而這套書的所有切人點和道理都在極端上,所以才有了最初接觸的不解和突然。
其實,任何事情都是兩極的,表現在兩極。你要認識它,就必須走到它的兩極去,而且,越是深入極端,真理、真相就越清晰。
人也好,道理也好,常常只能占有矛盾的一個方面,片面性是事物的天然特徵,全面只是兩個、多個片面的結合。而且,就是全面了,在更高層次上,在更大系統里,也還是處在片面上。因此,站在極端上剖析事物,這本身就是合理的。
我們熟悉對立統一。對立的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相互鬥爭,互相依存。有你沒我,有我沒你;卻也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可能很少有人追問。其實,矛盾、事物是有個性的,並由個性趨使走向自己的極端。但在趨極中,兩極的方向卻是相反的。於是,有了兩極的鬥爭和排斥,也就有了相互助推的動力。矛盾、事物的兩極又內在地具有趨中性,它們必須有相互的結合點,否則就會解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此從對方獲益。而在極端處,事物不只有轉化,還有適度點、反彈、回跳等,也更豐富了辯證法的內容。
從認識的角度說,中庸是在兩端之間取中用中,這個思維原則十分正確,但沒有闡述,更難以操作。它沒告訴我們在哪裡取中,又取什麼。把兩極拉開,越靠近端點,事情就越清楚。而在找到了雙方膠著的要點、要害,即主要的依存點時,我們就知道了問題所在。就是說,進入兩極才能了解,找到結合點才能解決。這樣,拉開兩極,矛盾的“二”得以呈現;找到結合點,矛盾的“一”得以還原。
自然,這樣說過於簡單,也不一定好理解,好在《冷頭腦》里說得比較通俗、具體,每一個題目都從一個方面、一個角度說清了一個問題。《冷眼光》和《冷布局》是從淡出人們思維和視野的“冷”的一極,即反極、異極、背極、隱極等角度寫的,分別側重寫了社會和人生。外在看,像是就事論事,但目的卻不在事的本身,而是告訴人們觀察、分析這些事情的思想、思維、行事切入點,給人以習慣、普識以外的思路、方式、角度,這要比認識、了解具體事物的意義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