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天氣監測

近年來,各地為了及時、準確地監測冰雹雲發展,為防雹作業提供預警、預報,紛紛採用了通過閃電定位系統、衛星雲圖和天氣雷達等多種手段對冰雹雲進行監測識別,使得防雹作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強雹云為雹塊D≥10mm造成農作物較大災害,未達此指標的降雹為弱雹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雹天氣監測
  • 外文名:Hail weather monitoring
  • 目的:及時、準確地監測冰雹雲發展
  • 方式1:閃電定位系統
  • 方式2:衛星雲圖
  • 方式3:天氣雷達
簡介,閃電定位系統的監測,衛星雲圖的監測,冰雹雲的雷達監測,

簡介

近年來,各地為了及時、準確地監測冰雹雲發展,為防雹作業提供預警、預報,紛紛採用了通過閃電定位系統、衛星雲圖和天氣雷達等多種手段對冰雹雲進行監測識別,使得防雹作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閃電定位系統的監測

用閃電計數器測量風暴中的閃電頻數,葉宗秀(1982)發現雷雨雲、弱雹雲和強雹雲它們的閃電頻數有明顯的不同。強雹云為雹塊D≥10mm造成農作物較大災害,未達此指標的降雹為弱雹雲。三例之間閃電頻數每5 min峰值差別很大,說明雲中產生冰雹與電場強度有關,閃電次數愈多,形成強雹的機率愈大。三類雲的閃電頻數分布曲線有明顯差別(圖),雷雨雲的閃電頻數大於60次/5 min的占總測量數的10%以下,而大於100次/5 min的雷雨雲僅占1%,強雹雲則占44%,弱雹雲也達22%。強雹雲的閃電活動與強回波頂高關係密切,它們隨時間的演變趨勢基本一致。
河北省統計5 min最高閃電頻數,雷雨雲平均73次,弱雹雲平均165次,強雹雲平均381次。新疆昭蘇發現閃電頻率與雹暴出現季節有關,盛夏頻率高,9月份以後頻數減少,但仍是雹雲遠高於雷雨雲,由於降雹常出現於最大閃電頻數峰值時刻,只能用於事後分析,可考慮採用閃電頻數增長率這一指標。河北的資料表明,從閃電增長特徵識別雹雲準確率為87%。
雹雲多橫閃,北京一次出現冰雹的降水過程統計,閃電總數152,橫閃93,占61.3%,其他地方也有類似資料。
雷聲的能量(dB)主要分布在40~1000 Hz範圍內,其中7o%在63~315 Hz,主峰值在80~160 Hz。降雹雲的雷聲峰值頻率在100 Hz左右,非降雹雲平均為160 Hz。降雹雲峰值頻率低於雷雨雲。統計表明降雹雷聲頻譜在63~125 Hz的能量比160~315 Hz的能量高,而雷雨雲相反。這一特徵正好說明農諺“悶雷下雹”的真諦。

衛星雲圖的監測

衛星雲圖上中小尺度系統雲可以分辨,只要仔細分析每個雲團的結構並與降雹實況對比分析,就不難識別形成冰雹雲的雲區特徵。
遼寧省氣象局套用衛星雲圖中的渦旋雲系概括雹雲形成的基本特徵為
a.渦旋雲系的後部在午後出現積雨雲線或細胞狀排列,每當對流增強並移近高空槽時會降雹;
b.渦旋雲系與冷鋒雲系相匯合,冷鋒雲系分裂處,其南部有偏南急流,午後發展為冰雹雲;
c.渦旋雲系南線與冷鋒暖區對流雲系同中尺度雲系匯合,即可觸發冰雹雲。

冰雹雲的雷達監測

使用天氣雷達監測冰雹雲,主要對可能降雹的回波進行連續跟蹤觀測。在回波產品中,注意出現的特殊回波形態、運動特徵以及回波參量的變化。
對於監測冰雹天氣應特別注意:
a,回波的躍增特徵。冰雹雲在生成-發展-成熟過程中,有一個躍增階段。當回波出現躍增,特別是強回波區(30 dBz)的突增,常導致冰雹的形成而出現地面降雹;
b,“中空”的初始回波。河北、山東以及新疆等地觀測資料分析指出,由於冰雹雲生成發展迅速,為了不貽誤作業時機,雷達應首先觀測距離作業點30~60 km的中空(高度4~7 km)區域,是否出現10 dBz以上的初始回波。若出現,可能預示著該地區不久將出現冰雹天氣;
c,回波的合併。幾塊回波的匯集或合併,常促進雲體的發展增長,使回波跨入低溫區,容易形成冰雹天氣過程。
d,回頭雲。因氣流耦合或高山的影響而形成的回頭雲,常導致嚴重雹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