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鹿藥在我國西北部的陝西省有分布,是當地傳統民間用草藥,其根莖被稱為“冰盤七”(並非黃精),可用於治療風濕痛、跌打損傷及陽痿。從鄂西鹿藥乙醇提取物中得到的另外3個已知化合物為:谷甾醇(SHC-1);胡蘿蔔苷(SHE-1);果糖(SHB50-2),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鄂西鹿藥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科:百合科
- 屬:黃精屬
- 分布區域:布在中國大陸的安徽、江西、廣東、四川、湖南、廣西、福建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50-80厘米;根狀莖粗1-2厘米。莖中部以上有短硬毛或微硬毛,少有無毛。葉紙質,橢圓形、卵形或矩圓形,長9-22厘米,寬3.5-11厘米,先端漸尖或具短尖,兩面有伏毛或近無毛,基部具短柄或幾無柄。花淡黃色或帶紫褐色,單生,通常排成總狀花序,有時基部具1-2個分枝或具多個分枝而成圓錐花序;花序長3-7(-17)厘米,有毛;花梗長1.5-5毫米,有毛;花被高腳碟狀,筒部長6-10毫米,為花被全長的2/3-3/4,裂片開展,長2-3毫米;雄蕊生於花被筒喉部,花絲通常極短,極少長達1.5毫米,花葯長約0.7毫米;花柱長約2-3毫米,稍長於子房,柱頭3裂。漿果球形,直徑7-9毫米,未成熟時綠色而帶紫斑點,熟時紅色,具2-4顆種子。花期5-6(-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灌叢下、水旁濕地或林緣,海拔1300-4000米。
分布範圍
產山西(南部)、河南(西部)、陝西(秦嶺南北坡)、甘肅(東南部)、四川、雲南(西北部)、湖北、湖南(西部)和西藏(昌都地區)。
主要價值
可用於治療風濕痛、跌打損傷及陽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