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子(植物)

冬青子(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冬青子,是“女貞”的同義詞,木犀科女貞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也稱女楨、女貞實、楨木、冬青子、白蠟樹子、鼠梓子、蠟樹、將軍樹等,原產於我國,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華北、西北地區也有栽培,能耐-10℃左右低溫,是園林綠化中套用較多的鄉土樹種

傳說是古代魯國一位女子的名字,因其“負霜蔥翠,振柯凌風,而貞女慕其名,或樹之於雲堂,或植之於階庭”故名,我國明朝浙江都司徐司馬,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門前遍植女貞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冬青子
  • 拉丁學名:FRUCTUS LIGUSTRI LUCID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犀科
  • :冬青子
形態特徵,主要價值,化學成分,分布範圍,文獻記載,

形態特徵

乾燥果實卵形成橢圓球形,有的微彎曲,長5~10毫米,直徑3~4毫米。外皮藍黑色,具皺紋;兩端鈍圓,底部有果柄痕。質堅,體輕,橫面破開後大部分為單仁,如為雙仁,中間有隔瓤分開。仁橢圓形,兩端尖,外面紫黑色,裡面灰白色。無臭,味甘而微苦澀。以粒大、飽滿、色藍黑,質堅實者為佳。女貞(《本經》),又名:楨木(《山海經》),女貞木(《典術》),冬青、蠟樹(《綱目》),小葉凍膏(《醫林纂要》),將軍樹(《臨安縣圖經》),水蠟樹(《植物名實圖考》),水瑞香、凍青樹,大蜡葉、水楨、白蠟樹。
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餘米。樹皮灰色至淺灰褐色,枝條光滑,具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2厘米,上面有槽;葉片革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4厘米,寬3.5~6厘米,先端漸尖至銳尖,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密布細小的透明腺點,主脈明顯。圓錐花序頂生,長10~15厘米,直徑8~17厘米;總花梗長約4厘米,或無;苞片葉狀,線狀披針形,無柄,早落,小苞卵狀三角形;小花梗極短或幾無;花萼鐘狀,長約1.5毫米,4淺裂;花冠管約與裂片等長,裂片4,長方卵形,長約2毫米,白色;雄蕊2,著生於花冠管喉部,花絲細,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球形,2室,花柱圓柱狀,柱頭淺2裂。漿果狀核果,長橢圓形,長6~12毫米,幼時綠色,熟時藍黑色。種子1~2枚,長橢圓形。花期6~7月。果期8~12月。本植物的根(女貞根)、樹皮(女貞皮)、葉(女貞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主要價值

性味:甘;苦;性涼。
歸經:肝經;腎經。
功能:補益肝腎;清虛熱;明目。
主治: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遺精;耳鳴;鬚髮早白,骨蒸潮熱;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敷膏點眼。清虛熱宜生用,補肝腎宜熟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900m以下的疏林或密林中,亦多栽培於庭院或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甘肅及長江以南各地。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果實。
採收儲藏:女貞移栽後4~5年開始結果,在每年12月果實變黑而有白粉時打下,除去梗、葉及雜質,曬乾或置熱水中燙過後曬乾。
炮製方法:
  1. 女貞子:揀去雜質,洗淨,曬乾。
  2. 酒女貞子:取淨女貞子100斤,加黃酒20斤拌勻,置罐內或適宜容器內,密閉,坐水鍋中,隔水燉至酒吸盡,取出,乾燥。
  3. 《得配本草》:女貞子洗去皮衣,酒拌蒸,曬乾。淡鹽水拌炒亦可。
用藥禁忌
  1. 脾胃虛寒泄瀉及陽虛者忌服。
  2. 《本草經疏》:當雜保脾胃藥及椒紅溫暖之類同施,不則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化學成分

果實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乙醯齊墩果酸(acetyl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乙酸熊果酸(acetylursolic acid),對-羥基苯乙醇(p-hydroxyphenethyl alcohol),3,4-二羥基苯乙醇(3, 4-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外消旋-聖草素(eriodictyol),右旋-花旗松素(taxifolin),槲皮素(quercetin),女貞甙(ligustroside),10-羥基女貞甙(10-hydroxy ligustroside),女貞子甙(nuezhenide),橄欖苦甙(oleuropein), 10-羥基橄欖苦甙(10-hydroxy oleu-ropein),對-羥基苯乙基-β-D-葡萄糖甙(p-hydroxyphen-ethyl-β-D-glucoside),3,4-二羥基苯乙基-β-葡萄糖甙(3,4-dihydrox- yphenethyl-β-D-glucoside),甲基-α-D-吡喃半乳糖甙(methyl-α-D-galactopyranoside),洋丁香酚甙(acteoside),新女貞子甙(neonuezhenide),女貞甙酸(ligustrosidic acid),橄欖苦甙酸(oleu-ropeinic acid)及代號為GI-3的裂環烯醚萜甙。還含有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岩藻糖組成的多糖,及總量為0.39%的7種磷脂類化合物,其中以磷脂醯膽鹼(phosphatidyl choline)含量最高,占總量的56.52%±1.34%。並含有鉀、鈣、鎂、鈉、鋅、鐵、錳、銅、鎳、鉻、銀等11種元素,其中銅、鐵、鋅、錳、鉻、鎳為人所必需微量元素。
女貞種子含女貞子酸(ligustrin)(其結構為五環三萜酸,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女貞含8-表金銀花甙(8-epikingiside)。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華北、西北地區

文獻記載

選方
治痔瘡:冬至日取凍青樹子,鹽、酒浸一夜,九蒸九曬,瓶收。每日空心酒吞七十粒,臥時再服。(《瀕湖集簡方》)
文獻論述
  1. 《本草圖經》:"浸酒,去風補血。"
  2. 《本草求真》:"補肝強筋,補腎健骨。"
  3. 《江蘇藥材志》:"治風濕痹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