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明目解毒,消腫止咳。
主治
用於頭目昏痛,風熱赤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瘡腫潰爛,水火燙傷,肺熱咳嗽。
相關配伍
1、治風熱赤眼:雅州黃連二兩,冬青葉四兩,水浸三日夜,熬成膏,收點眼。(《綱目》)
2、治口舌生瘡,舌腫脹出:女貞子葉搗汁,含浸吐涎。(《綱目》)
3、治口瘡,牙齦腫痛:冬青葉15g,玄參,麥冬各9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4、治疔瘡腫毒:鮮女貞子葉搗爛敷患處,乾則更換。(《安徽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搗敷,或絞汁含漱;熬膏塗或點眼。
採集加工
7-9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女貞又名:青蠟樹、大葉蠟樹、白蠟樹、蠟樹。灌木或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灰褐色。枝黃褐色、灰色或紫紅色,圓柱形,疏生圓形或長圓形皮孔。葉片常綠,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6-17厘米,寬3-8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圓形,有時寬楔形或漸狹,葉緣平坦,上面光亮,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脈4-9對,兩面稍凸起或有時不明顯;葉柄長1-3厘米,上面具溝,無毛。圓錐花序頂生,長8-20厘米,寬8-25厘米;花序梗長0-3厘米;花序軸及分枝軸無毛,紫色或黃棕色,果時具棱;花序基部苞片常與葉同型,小苞片披針形或線形,長0.5-6厘米,寬0.2-1.5厘米,凋落;花無梗或近無梗,長不超過1毫米;花萼無毛,長1.5-2毫米,齒不明顯或近截形;花冠長4-5毫米,花冠管長1.5-3毫米,裂片長2-2.5毫米,反折:花絲長1.5-3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1.5毫米;花柱長1.5-2毫米,柱頭棒狀。果腎形或近腎形,長7-10毫米,徑4-6毫米,深藍黑色,成熟時呈紅黑色,被白粉;果梗長0-5毫米。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生長環境
生海拔2900米以下疏、密林中。產於長江以南至華南、西南各省區,向西北分布至陝西、甘肅。
藥理作用
1、心血管作用。
2、鎮咳作用。
3、中樞作用。
4、抗菌作用。
5、抗炎作用。
6、其他作用,降低血清丙胺基酸轉移酶的作用。
7、毒性,無毒。
現代套用
1、治療冠心病。
2、治療小兒肺炎。
3、治療急性菌痢。
4、治療燒燙傷。
相關論述
《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毒。可治口瘡,牙齦腫痛及燙火傷。”